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总结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方法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强化心理干预,然后观察心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49.61±9.20)分、(51.67±8.19)分,与护理前评分对比,有明显的下降,该两项指标对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度为92.5%(37/40), 与干预前依从率(72.5%,29/40)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肝硬化患者,在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肝硬化 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09-01
肝硬化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肝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内分泌高压、消化道与全身性的症状。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与经济方面的压力[1]。由于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进行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常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厌世、轻生念头,不愿意配合治疗,所以此时心理干预对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注重强化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应用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11.5)岁;患者体质量在49-75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8.7±5.4 )kg,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按疾病类型划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酒精性肝病后肝硬化1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按教育程度划分,大专以上11例、高中32例、初中及以下37例。所有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黄疽、腹水、食欲不振、面色晦暗、体倦乏力等症状。本研究同时排除精神病史、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等患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在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情绪问题,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帮助其克服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即可延缓病情进展,使生存期延长。并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倾诉心中的苦悶,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关怀、爱护患者,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走出自理低谷,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对情绪暴躁的患者进行安抚,不与其发生争执和纠纷。
1.3 判断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价患者焦虑状态。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均采用四级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到SA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状态。以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治疗,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为具有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 < 0.05,表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49.61±9.20)分、(51.67±8.19)分,与护理前的(54.28±9.90)、(57.73±9.51)分对比,有明显的下降,该两项指标对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度为92.5%(37/40),与干预前依从率(72.5%,29/40)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肝硬化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难免会出现消极悲观或者烦躁不安的情绪,对自身治疗后的病情很担心,会出现恐惧与焦虑的不良情绪[2]。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了解并掌握患者情绪的变化,并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耐心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实的需求。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与患者家属列举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此外,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影响下,机体免疫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内分泌系统激素均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加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3]。本研究发现,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49.61±9.20)分、(51.67±8.19)分,与护理前评分对比,有明显的下降;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度也大幅提高,这说明,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护理人员可以针对对肝硬化治疗之前与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使得患者可以全程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面对自身的病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汪永凤,吴保屏. 肝硬化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0(03):215.
[2] 林晓岚,方蘅英,黄丽芬. 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 2006, 9(06):139.
[3] 王晶, 许翠萍, 杜巧荣.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9, 18 (3 ):170 -172.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肝硬化 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09-01
肝硬化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肝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内分泌高压、消化道与全身性的症状。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与经济方面的压力[1]。由于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进行性肝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常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厌世、轻生念头,不愿意配合治疗,所以此时心理干预对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注重强化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应用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11.5)岁;患者体质量在49-75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8.7±5.4 )kg,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按疾病类型划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酒精性肝病后肝硬化1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按教育程度划分,大专以上11例、高中32例、初中及以下37例。所有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黄疽、腹水、食欲不振、面色晦暗、体倦乏力等症状。本研究同时排除精神病史、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等患者。
1.2 护理干预方法
在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情绪问题,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家庭状况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帮助其克服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即可延缓病情进展,使生存期延长。并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倾诉心中的苦悶,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关怀、爱护患者,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走出自理低谷,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对情绪暴躁的患者进行安抚,不与其发生争执和纠纷。
1.3 判断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价患者焦虑状态。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均采用四级评分法。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到SA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状态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状态。以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治疗,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和运动为具有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 < 0.05,表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49.61±9.20)分、(51.67±8.19)分,与护理前的(54.28±9.90)、(57.73±9.51)分对比,有明显的下降,该两项指标对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度为92.5%(37/40),与干预前依从率(72.5%,29/40)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肝硬化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难免会出现消极悲观或者烦躁不安的情绪,对自身治疗后的病情很担心,会出现恐惧与焦虑的不良情绪[2]。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了解并掌握患者情绪的变化,并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耐心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实的需求。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与患者家属列举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此外,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影响下,机体免疫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内分泌系统激素均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加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3]。本研究发现,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值分别为(49.61±9.20)分、(51.67±8.19)分,与护理前评分对比,有明显的下降;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度也大幅提高,这说明,在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护理人员可以针对对肝硬化治疗之前与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对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使得患者可以全程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面对自身的病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汪永凤,吴保屏. 肝硬化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20(03):215.
[2] 林晓岚,方蘅英,黄丽芬. 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 2006, 9(06):139.
[3] 王晶, 许翠萍, 杜巧荣.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9, 18 (3 ):170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