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欧国家的历史上,1956年匈牙利革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场革命起因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揭露,然后东欧各国报刊开始公开批评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但在匈牙利,党中央书记拉科西等人却拒绝改革,继续压制社会对斯大林体制的不满。在此形势下,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裴多菲俱乐部应运而生。
他们召开各种研讨会,要求为被处决的前领导人拉伊克昭雪、为被批判的哲学家卢卡契平反,要求因改革而被免职的前总理纳吉重新上台。知识分子的活动启迪了广大年轻人和民众,成为人民起义的先导。受到波兰十月事件的鼓舞,大学生们首先提出了全面的政治要求,号召实行民主政治、经济改革和民族独立。示威游行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与前来干涉的苏联军队作战。
纳吉的思想接近布哈林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政治上强调法制,限制政府权力,经济上重视农业和消费品生产,不回避市场,并最早提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不应让生活服从糟糕的理论。他在1953年上台担任总理,两年后因坚持改革被迫辞职。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匈牙利领导层再度请他出任总理,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在他的政府中,还包括了著名哲学家卢卡契和政治思想家毕波等学者。
面对流血冲突,纳吉政府宣布结束一党制,建立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并退出华约组织。此时,原来支持纳吉的卡达尔投向苏联,东欧各兄弟党也纷纷支持苏联出兵。据披露的史实,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中国先是要求苏联撤军,后来又坚决要求出兵镇压。匈牙利合法政权被外来武力推翻,建立了卡达尔政权,纳吉于1958年被判处死刑,他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历史将宣判杀害我的刽子手,只有一点是违背我的意愿的:将来由杀害我的人来为我平反。”
匈牙利革命失败了,但知识分子的思考没有中止。当苏联军队冲进国会大厦时,只有国务部长伊斯特万·毕波一个人还坚守在岗位上,镇静自若地起草抗议书。毕波是20世纪欧洲最深刻的政治思想家之一,1949年被新政权革除所有职位,1956年被纳吉任命为国务部长,但他在这个位置上只坐了三天。2002年,一位匈牙利前卫导演根据档案中保存的视觉或听觉文献,拍摄了一部《伊斯特万·毕波,片断》的电影。而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东欧小国的苦难》,对纳粹产生的原因,中欧国家的政治文化畸变作了深刻的思考。
他将纳粹主义称为一种“政治歇斯底里症”,是“近代最可怕的怪物”,它用恐惧与仇恨来控制民众,煽动反犹情绪,导致中欧民主进程畸变。其中最有创见的是,毕波提到“恐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恐惧导致权力限制自由,而越是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双方的恐惧感就越会增强,最终造成民众不能承受没有恐惧的政治生活,甘愿放弃对自由的要求,以维护集体安全和国家利益。
因此,毕波认为自由首先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成为民主主义者,就是从恐惧中解脱出来”。面对恐惧引起的道德困境,毕波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重建以人类尊严为核心的“道德现实主义”,即反思和承担每个人的责任。毕波的“尊严”包括思考普世价值的起源和多元社会的原因。人类的尊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学会这个,就没有权利抱怨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在匈牙利事件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政治必读》,再次提出自由不是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不可能从对他人的剥夺中获得自由。
毕波被捕后坐了六年牢,1979年在孤独和贫穷中去世。他不赞同卡达尔“烩牛肉式的社会主义”,不接受匈牙利事件后政府与社会达成的默契,即民众以消极的政治态度换取相对富裕的经济生活。上世纪80年代,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他的著作,他对纳粹主义何以在中欧兴起的思考,引发知识分子对自身责任和受害者心态的检讨,意识到极权制度不仅是外部力量所强加的,同时也植根于本土历史,从而认识到民主必须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上,建立在承认普世价值和多元社会的基础上。
1956年,拉科西下台后,有30万人自发参加了拉伊克的葬礼。1989年,随着匈牙利改革深入,数十万人自发参加了纳吉的国葬,政府总理等高官为死难者守灵。30多年前的悲剧没有重演,不久后匈牙利就和平地完成了制度转型。历史的发展终于印证了纳吉和毕波当年的理想。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他们召开各种研讨会,要求为被处决的前领导人拉伊克昭雪、为被批判的哲学家卢卡契平反,要求因改革而被免职的前总理纳吉重新上台。知识分子的活动启迪了广大年轻人和民众,成为人民起义的先导。受到波兰十月事件的鼓舞,大学生们首先提出了全面的政治要求,号召实行民主政治、经济改革和民族独立。示威游行很快发展为武装起义,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与前来干涉的苏联军队作战。
纳吉的思想接近布哈林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政治上强调法制,限制政府权力,经济上重视农业和消费品生产,不回避市场,并最早提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不应让生活服从糟糕的理论。他在1953年上台担任总理,两年后因坚持改革被迫辞职。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匈牙利领导层再度请他出任总理,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在他的政府中,还包括了著名哲学家卢卡契和政治思想家毕波等学者。
面对流血冲突,纳吉政府宣布结束一党制,建立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并退出华约组织。此时,原来支持纳吉的卡达尔投向苏联,东欧各兄弟党也纷纷支持苏联出兵。据披露的史实,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中国先是要求苏联撤军,后来又坚决要求出兵镇压。匈牙利合法政权被外来武力推翻,建立了卡达尔政权,纳吉于1958年被判处死刑,他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历史将宣判杀害我的刽子手,只有一点是违背我的意愿的:将来由杀害我的人来为我平反。”
匈牙利革命失败了,但知识分子的思考没有中止。当苏联军队冲进国会大厦时,只有国务部长伊斯特万·毕波一个人还坚守在岗位上,镇静自若地起草抗议书。毕波是20世纪欧洲最深刻的政治思想家之一,1949年被新政权革除所有职位,1956年被纳吉任命为国务部长,但他在这个位置上只坐了三天。2002年,一位匈牙利前卫导演根据档案中保存的视觉或听觉文献,拍摄了一部《伊斯特万·毕波,片断》的电影。而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东欧小国的苦难》,对纳粹产生的原因,中欧国家的政治文化畸变作了深刻的思考。
他将纳粹主义称为一种“政治歇斯底里症”,是“近代最可怕的怪物”,它用恐惧与仇恨来控制民众,煽动反犹情绪,导致中欧民主进程畸变。其中最有创见的是,毕波提到“恐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恐惧导致权力限制自由,而越是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双方的恐惧感就越会增强,最终造成民众不能承受没有恐惧的政治生活,甘愿放弃对自由的要求,以维护集体安全和国家利益。
因此,毕波认为自由首先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成为民主主义者,就是从恐惧中解脱出来”。面对恐惧引起的道德困境,毕波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重建以人类尊严为核心的“道德现实主义”,即反思和承担每个人的责任。毕波的“尊严”包括思考普世价值的起源和多元社会的原因。人类的尊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学会这个,就没有权利抱怨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在匈牙利事件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政治必读》,再次提出自由不是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不可能从对他人的剥夺中获得自由。
毕波被捕后坐了六年牢,1979年在孤独和贫穷中去世。他不赞同卡达尔“烩牛肉式的社会主义”,不接受匈牙利事件后政府与社会达成的默契,即民众以消极的政治态度换取相对富裕的经济生活。上世纪80年代,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他的著作,他对纳粹主义何以在中欧兴起的思考,引发知识分子对自身责任和受害者心态的检讨,意识到极权制度不仅是外部力量所强加的,同时也植根于本土历史,从而认识到民主必须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上,建立在承认普世价值和多元社会的基础上。
1956年,拉科西下台后,有30万人自发参加了拉伊克的葬礼。1989年,随着匈牙利改革深入,数十万人自发参加了纳吉的国葬,政府总理等高官为死难者守灵。30多年前的悲剧没有重演,不久后匈牙利就和平地完成了制度转型。历史的发展终于印证了纳吉和毕波当年的理想。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