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型金属板状结构是飞机、船舶和压力容器等高端装备或大型设备的重要承载部件.这些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腐蚀和疲劳等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缺陷,降低装备的在役安全和使用寿命,甚至产生灾难性后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金属板状结构是飞机、船舶和压力容器等高端装备或大型设备的重要承载部件.这些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受到冲击、腐蚀和疲劳等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缺陷,降低装备的在役安全和使用寿命,甚至产生灾难性后果.
其他文献
探讨光动力疗法对低位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借助PDT630-A光动力治疗机,选择30例低位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光动力治疗,同时选择同期肿瘤期别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和肿瘤分期上无显著区别(P>0.05).结果表明30例光动力组治疗后4周便血消失,直肠刺激症状等均得到改善,肿瘤明显缩小,治疗后6个月和9个月缓解率分别为66.67%和53.33%.临床对照组症状无缓解且逐渐加重,肿瘤增大,缓解率为0.随访6、9、12、18个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光动力治疗组中
辣椒是我国第一大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213.33万公顷(3,200万亩),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8.6%,其中甜椒面积约40万公顷(600万亩).21世纪初,生产中疫病、病毒病为传统毁灭性病害,新型流行病害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发生,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TSWV)的传播寄主大量出现;消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项目团队通过挖掘优异辣椒种质资源、开发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创制新种质、培育新品种,历时20年,创制出抗PMMoV和TSWV,且多抗、优质的“0516”“0516Tsw”等优异甜(辣)
银屑病是可累及多系统的免疫炎症性皮肤病,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机制不明,其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该病主要表现为表皮角质细胞过度增殖与免疫功能失调,在我国约有600万患者,常伴发高血压、肿瘤等其他系统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基因组变异在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发现疾病易感基因/致病基因和基因组变异,并以此作为疾病的生物学标记,对疾病风险预测和诊断、开展药物作用靶点筛选及精准用药等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价值.项目历时12年,围绕疾病的遗传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遗传异
颈肩腰腿痛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因为隐匿性较强、容易反复发作,由此带来的麻木疼痛和长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有效防治该病是目前研究的主要任务.rn现代医学多认为颈肩腰腿痛与免疫功能、软组织损伤、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如软组织长期受到牵拉引起组织损伤,产生充血、疤痕增生、水肿等病理变化,严重时压迫神经,释放化学物质IL-1α、IL-6、CRP等,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受损组织分泌的5-HT和PGE2,则具有较强致痛作用.采用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解热
磁浮交通具有环保、舒适、高效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而悬浮系统是磁浮列车的核心子系统,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行,一方面需要借助现代化资讯与通讯技术,对悬浮系统进行在线监测、诊断和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在线监测数据进一步优化悬浮控制算法.因此,文章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传感、悬浮系统及车轨关系在线智能监测以及控制算法研究.首先基于相关技术攻克了一系列悬浮控制特有的技术难题,构建磁浮列车智能悬浮控制平台并研发出一套完整的悬浮系统控制策略,攻克悬浮系统对复杂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重大难题.其次,基于冗余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且中低位直肠癌居多,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自1982年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提出并成为国际金标准而普及应用以来,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远期生存率提升.然而,由于术中盆腔自主神经(PAN)损伤,TME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达30%~60%和50%~7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健康问题.为攻克该医学难题,团队自1990年始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内外率先提出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的理念,
“面向部门的地震应急协同应用终端及软件研发”针对应急协同处置任务中各部门灾情上报各成系统、互不兼容,不能适应新时代应急处置中政府与社会的需求.在国家应急新策略要求下,应急协同技术平台软件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针对应急协同处置中三类不同场景开发提升部门间协调联动能力提升的软硬件终端,实现直观、便捷且统一的应急协同处置,满足新形势下的政务及社会需求.基于面向对象的应急信息协同发布模式和地震应急协同流程,实现云端地震应急信息的上传与下达,以及一体化智能展示与协同调度,研发面向对象的地震应急协同应用终端软件和地震应急
魔芋产业是带动云南边疆经济、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传统魔芋种植品种为非珠芽类花魔芋和白魔芋,以小球茎/芋鞭繁育种球,繁殖系数低,同时易感毁灭性软腐病,且发病率高,严重制约魔芋产业化发展.该项目历经19年持续科技攻关,收集评价并选育出系列珠芽魔芋良种,实现快繁扩繁制种,集成籽种规模繁育、高产栽培、高效采收、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成套产业化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魔芋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以主动脉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为主要特征,致残、致死率高,显著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近年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揭示血管炎性纤维化是疾病发生、发展与患者致死的关键,但当前广泛采用的大动脉炎经典诊治方案过于偏重炎症,忽略了对血管纤维化的控制,导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因管壁严重纤维化而发生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该项目组以炎症微环境下的血管纤维化为切入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系列大动脉炎血管炎性纤维化的识别、机制探索、综合评估和早期防治等
目前,我国在建筑用纤维及土工材料领域的研究仍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与经验为主,工程应用也缺少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撑下,由南通大学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以南通大学高强教授为首席专家,开展了“建筑用高性能纤维及土工材料的制备与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取得短切纤维、土工材料制备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我国建筑与工程领域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