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典籍英译的意义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国家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典籍英译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个农业古国,农业典籍是中华深厚农业文明的历史结晶,农业典籍是中华典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纵观农业典籍英译的发展,农业典籍英译的研究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典籍英译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意义三面的阐述,希望能引起学者们对农业典籍作品英译的重视,更好的全方面完善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和与世界农业文化的交流。
  关健词:农业典籍 齐民要术 典籍英译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发展历经了数千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他们生产和生活经验与智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为后代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农学著作,如中国十大农书——《月令》、《夏小正》、《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吕氏春秋.上农篇》《陈旉农书》、《马一农农说》、《知本提纲》都堪称为中国农业典籍的精华,对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将我们悠久的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传递出去,能更好的完善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则是让西方人准确了解我们民族传统农业文化精髓的重要传播媒介。
  二.农业典籍英译的必要性
  中华典籍浩瀚渊博,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的典籍英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经典文学,历史,哲学典籍已经成功的通过译介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纵观典籍翻译取得的成就,农业典籍的译介却寥寥无几,蕴含了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农业典籍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说过,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其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中,中国农业成为单独的篇章。而在国内,深厚的农业文化,农业典籍的翻译几乎是一个空白。所以,学界应该有这样的学者致力于农业典籍研究,丰富中华典籍的翻译事业,更好的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介绍给世界。
  三.国内外对农业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典籍眾多,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农业学者致力于整理、校对农业典籍,大部分的农业典籍得以完整的出版,详细的校对和注释也让晦涩难懂的中国古文字清晰易于理解。国内对农业古籍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其中以《齐民要术》的研究最为显著,自建国以来,国内不断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出现,石声汉教授一生致力于研究、整理编纂《齐民要术》,并完成了英文版的《齐民要术概论》(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CHI MIN YAO SHU),将《齐民要术》部分英译,英文版的《齐民要术概论》得到了李约瑟博士的肯定。但是《齐民要术》的英译工作因石声汉教授的逝世就此停止,到如今也并没有《齐民要术》完整的英译版本面世。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全书计十卷,前九卷计91篇,包括了农、林、牧、副、渔、酿造、饮食等诸多方面内容,同时蕴涵了经贸、文献学、史学、哲学等各方面内容。第十卷又包括149种非中国物产。《齐民要术》内容丰富,涉及生产、生活、文化等广泛领域,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农业科技类文献典籍。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一部重要农书。但是,这部农书长期以来经过传抄转刻,文字混乱极难理解。明末杨慎(升庵)在《丹铅总录》中介绍这部书时说:“其所引古书奇字……或不得其音,或不得其义,文士犹嗫之,况民间其可用乎!”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它也有“文词古奥”的评语。面对这样一部“古奥”难读、内容浩繁的农书,石声汉深知欲从传统的农业科学遗产中挖掘有用的东西,首先要把这部农书整理好、校注好。在动手之前,他从清乾隆、嘉庆(18世纪至19世纪)年间的校勘学家、考据学家,如戴震、王念孙、阮元等人校读古书的方法中体会到,校勘工作要尊重原书,注释工作要严谨负责,遇有对原书怀疑的地方,只能详为注释,不能主观臆改。这些都成为石声汉在整理研究祖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中所坚持的基本原则。《齐民要术》校注工作开始后,为搜集到最详细的原本,石声汉了解到日本金泽文库(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北宋年间的手抄本比较完整。他就给日本友人西山武一去信请求帮助,西山武一从他自己仅存的两部影印本中抽出一部寄赠给石声汉。
  经过多年对《齐民要术》的探索和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石声汉开始了《齐民要术》的校注。他将现代生物和现代农业知识与对古汉语、历史、文学、语言、音韵学等方面的造诣相结合,开始了对齐民要术的整理和校译。他非常重视资料的整理工作,对重要的农书进行加工,包括校勘(伪、脱、倒、衍、错)、标点(包括断句和分段落)、注释、语释等。经过整理,进一步分析其内容,把其中所根据的原材料或所引古书的原文,一一核对,去伪存真。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从而确定它们的史料价值和科学意义。他以严谨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惊人的毅力,用9个多月的时间,将全部10卷《齐民要术》初步校注完毕,还对前6卷作了校释。后又着手开始翻译《齐民要术》,并将自己翻译的部分手稿寄于英国学者李约瑟校正,李约瑟与石声汉先生交好,帮助先生修改了手稿,并对其中的翻译问题进行了交流,1958年英文版的《齐民要术概论》出版,书中汇集了先生对《齐民要术》校注以及英译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概论先后修订再版了三次。1971年6月28日,先生与世长辞,《齐民要术概论》也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已经绝版。很遗憾的是因为先生身体原因概论中并没有《齐民要术》内容完整的英译,只有3/5的内容先生将之译为英语,因此《齐民要术》完整的英译版并未得以面世,到如今,《齐民要术》也没有英译文本出版发行,实属遗憾。
其他文献
新西兰,这个孤零零位于太平洋一角、极易被忽略的小岛国,却是大名鼎鼎的奇异果的故乡。新西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活水平排名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第6位,是非常低调的大国。新西兰是最年轻的移民国家之一,拥有各色人种,居民来自世界各地。  罗托鲁瓦:原住民毛利人的文化中心。这里有着独特的火山地貌和温泉,生机勃勃的众多娱乐探险活动使这里有着迷人的野性。  奥克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建在七座火山上,十分特别。 
笔者读大学时,特别喜欢听外国文学课,倒不是外国文学作品多么优秀,而是一名会讲故事的教授吸引了我。他将许多经典名著娓娓道来,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如身临其境一般。我每次听完课,总是马上跑到图书馆去找来老师讲过的书籍,一头扎进去,边读边回味老师讲述的重点,越读越有味道。往往读完一本,又发现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就借了过来,放到床头。没事就一本一本读了下去,不知不觉,大学四年在书香世界中“辉煌”地结束了,自
遥望滚滚红尘散尽,乌奇拨一溜人马逐渐隐没于瀚海天际之间。众将士顿时欢呼雀跃,庆贺胜利。  但是,慕蓉将军仍然愁眉紧锁,忧心忡忡。只有他心中明白,乌奇拨一旦识破玄机,就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无援兵孤军奋战,一场恶战将在所难免!  他默默无语,缓缓走到每一位伤亡将士身旁,用满含慈怜的目光凝视着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颊……为了这次调兵进京,他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结果还是走漏了风声。  “奸
在进率小区里有10之家、100之家和1000之家,里面住著各种各样的单位。不久后,小区又修建了10000之家,大家讨论着谁和谁能住进去。
内容摘要:回望文学发展史,文学和时代的变革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应地,对文学的研究和解读也同样紧密相关。但是文学研究有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即现有研究框架后有文本论证,容易出现牵强附会的解释和理解,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鲁迅作品《阿Q正传》的相关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指出以往研究先入为主的现象和影响,集中探讨以堂吉诃德和阿Q形象的相关研究,提出文学研究的一点粗浅见解。   关键词:文学研究
旅行是一件美妙又好玩的事情,現在天气逐渐转暖,出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这不,在北京至福州的列车里,有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城市的旅客。其中6位旅客(A、B、C、D、E、F)正在兴高采烈地聊着天,分享着自己家乡的习俗和趣事。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扬州、杭州和南京。  从他们的谈论中,我们知道:  1旅客A和北京人的职业都是医生,旅客E和天津人的职业都是教师,旅客C和上海人的职业都是工程师。  2旅
當当当,一位心灵手巧的小伙伴拿着自己的知识小报来啦!瞧这有创意的设计,这是要抢美编的饭碗啊!  别小看1、2、3……那么简单的数字,它们的世界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跟着我一起去探索吧!
四、纸糊的保安  大黄蜂飞走了,卡露丽蜂巢里总算恢复了安宁。大家沉默不语,空气好像凝固了。突然,一只小蜜蜂轻轻哭了起来,声音非常凄凉。卡露丽蜂王看了一眼小蜜蜂,小蜜蜂止住了哭声。蜂王给小蜜蜂擦掉眼泪,然后打起精神问大家:“大黄蜂马上就会回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大家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蜂巢外面砌一堵墙,用它来阻挡大黄蜂。”门卫吉木忍着伤痛提了一个建议。  侦察蜂露西马上计
先鋒作家残雪耗费3年时间精心打磨的最新长篇小说《赤脚医生》日前出版。书中主人公亿嫂年轻时不甘平庸,出外闯荡,进入了县城的医疗培训班,成为一名学员——未来的赤脚医生。残雪通过对赤脚医生亿嫂、米益、灰句等人的成长过程和他们行医故事的描述,将大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依存关系不断加以披露,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建构这种未来世界里的新型关系,其间有很多描述惊世骇俗。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每一个普通读者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