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社会性与教育性共融等学科特点。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入团队合作精神,不仅与思品课教育理念相契合,也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所裨益。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合作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一、组建学习小组确立合作目标
组建科学化的学习小组是实现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分配小组时,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进行分组。分组原则参照组间互异,组内互质,小组内成员以4~6人为宜,学生构成以优等生及差等生各一个,其余人选搭配中等生多名为宜。如此既能平衡各组间的竞争差异,又能实现小组内的帮扶学习效果。另需依据每位学生自身性格,特长的不同,合理为其分配组内职务,达到小组间、小组内都能有效讨论的目的。在小组科学组建完毕后,要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还需为小组内成员树立起一个共同的学习奋斗目标,即为学生确立学习任务。以科技主题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學目标为,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给现代人生活带来的便捷,二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需要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依据教学重难点,教师可布置这样的学习目标:一是要学生搜集资料,以图片或表格等形式,展示现实生活中,科技都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表演,让学生事先查好科技的不利因素,如克隆技术滥用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等,通过学生表演及全班同学的讨论,共同提升学生对辩证思维的认知,表演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合作精神
结合思品课开放性、社会性等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生活实践性,不仅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选择适宜学生间进行合作的内容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最终选择出的教学内容还需具备探讨价值,让学生能在总结与反思中,学会并领悟到合作精神的真谛。现以教学实际案例为例,作深入探究。
以人教版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第13课《团结合作才能赢》为例,此课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能力。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竹筷,邀请学生折断,激发出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当累加的竹筷到一定数量,学生无法独自一人折断时,教师可适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团结合作才能赢”,然后向学生展示课件。学习完本课知识点后,教师可邀请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在课堂游戏中,体会到团结合作才能赢的实用性。教师可在教室内预设“路障”,让学生分组玩“蒙眼过河”游戏,规定游戏时间,看哪方选手优先渡过河。刚开始时学生会因路障碰壁,无法独自安全过河,这时教师可从旁指点,告诉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来帮助自己,引导学生进行思索。若学生在其同组学生的指挥下,顺利过河后,教师可适时引出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体会到赢这一愉悦感受时,将合作精神牢记心中。最后,可用“团结就是力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上下同欲者胜”等名言为学生巩固理解此课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学习。
三、创设合作式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合作式课堂教学情境的宗旨在于,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从而利于开展以合作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创设课堂合作式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几点:其一,教师在选材上,应立足于思品课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音、视频等形式为小学生营造出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合作精神;其二,情境预设中,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接收水平及认知能力,从小学生视角出发,选取他们喜爱的身边事物作为创设情境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快投入到情境教学中。如在学习思品课中关于亲情一课时,教师可帮助学生设定教学情境为家庭,学生通过扮演家中不同角色来增强自身对亲情的感知,从而培育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性。
从小学阶段开始着重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教学目标,不仅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将培育学生合作精神渗透进思品课教学中,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培育良好道德品性的同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学习,提升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责任编辑罗峰
一、组建学习小组确立合作目标
组建科学化的学习小组是实现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在分配小组时,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进行分组。分组原则参照组间互异,组内互质,小组内成员以4~6人为宜,学生构成以优等生及差等生各一个,其余人选搭配中等生多名为宜。如此既能平衡各组间的竞争差异,又能实现小组内的帮扶学习效果。另需依据每位学生自身性格,特长的不同,合理为其分配组内职务,达到小组间、小组内都能有效讨论的目的。在小组科学组建完毕后,要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还需为小组内成员树立起一个共同的学习奋斗目标,即为学生确立学习任务。以科技主题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學目标为,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给现代人生活带来的便捷,二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需要学生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依据教学重难点,教师可布置这样的学习目标:一是要学生搜集资料,以图片或表格等形式,展示现实生活中,科技都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表演,让学生事先查好科技的不利因素,如克隆技术滥用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等,通过学生表演及全班同学的讨论,共同提升学生对辩证思维的认知,表演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入合作精神
结合思品课开放性、社会性等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生活实践性,不仅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选择适宜学生间进行合作的内容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最终选择出的教学内容还需具备探讨价值,让学生能在总结与反思中,学会并领悟到合作精神的真谛。现以教学实际案例为例,作深入探究。
以人教版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第13课《团结合作才能赢》为例,此课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能力。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竹筷,邀请学生折断,激发出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当累加的竹筷到一定数量,学生无法独自一人折断时,教师可适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团结合作才能赢”,然后向学生展示课件。学习完本课知识点后,教师可邀请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在课堂游戏中,体会到团结合作才能赢的实用性。教师可在教室内预设“路障”,让学生分组玩“蒙眼过河”游戏,规定游戏时间,看哪方选手优先渡过河。刚开始时学生会因路障碰壁,无法独自安全过河,这时教师可从旁指点,告诉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来帮助自己,引导学生进行思索。若学生在其同组学生的指挥下,顺利过河后,教师可适时引出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体会到赢这一愉悦感受时,将合作精神牢记心中。最后,可用“团结就是力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上下同欲者胜”等名言为学生巩固理解此课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学习。
三、创设合作式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合作式课堂教学情境的宗旨在于,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环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从而利于开展以合作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创设课堂合作式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几点:其一,教师在选材上,应立足于思品课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音、视频等形式为小学生营造出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合作精神;其二,情境预设中,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接收水平及认知能力,从小学生视角出发,选取他们喜爱的身边事物作为创设情境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快投入到情境教学中。如在学习思品课中关于亲情一课时,教师可帮助学生设定教学情境为家庭,学生通过扮演家中不同角色来增强自身对亲情的感知,从而培育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性。
从小学阶段开始着重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教学目标,不仅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将培育学生合作精神渗透进思品课教学中,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培育良好道德品性的同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学习,提升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