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社会变革给人们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的中学德育同样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结合教学经验,作者对新时期下中学德育工作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三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增强中学德育有效性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 有效性 教学实践
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让青少年逐步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内化成为自身的行动,高效完成育人的任务,为新的时代培养思想道德方面的合格人才。新时期社会发生了很大变革,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有了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德育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存在低效、无效的状况,这是与当前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那么,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谈谈体会。
一、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1.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包括德育教师和从事与德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德育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和误区,家长和社会对德育的误解之处就更多了。很多学校仍然存留一些“重智育,轻德育”之类的错误想法,社会上有人认为德育是万能的,德育工作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家长不用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这种错误的见解在家长之中屡见不鲜,很多家长对德育都是持此类态度。德育工作者的主要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把握好德育工作的重心,他们重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2.德育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大而空的,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和时代严重脱节,古板而陈旧。以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来说,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权威网站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约有60%的教师感觉思想品德课没有起到作用,8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思想品德课的任何影响,或是影响特别小。
3.没有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当前的德育工作者看待德育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导致没有准确的德育观念,也不具备专业的工作素质。此外,德育教师多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没有稳定的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偏低。
某个教育课题组曾经对168所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检测,发现大约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只愿意“教书”,不想承担“育人”的责任,这一错误的观念使得他们即使承担了德育工作,也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消极对待的结果就是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对中学德育的问题进行探究
1.教师的德育观念较为陈旧
一些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德育对中学生的影响和意义,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这个变化发展的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他们一直保持“师道尊严”的顽固思想,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仍然采取“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凭借和依靠的全都是那些陈旧的经验,当教学出现偏差时就会相互指责和推诿。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德育工作势必走向低效。
2.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纵观中学德育工作,实现性差的一大重要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没有被纳入教师的考量范围。这种教育方式是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互脱离的,学生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违背了教育的规律。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德育效果自然会丧失。
3.长期采用相同的德育方法
一些教师经常在德育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育方法,没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简单,效果就会不显著。以学生打架的现象为例,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三步走的政策——教师批评教育、告诉家长、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每次打架的事件发生了,教师都是采取此类方法简单对待,没有对学生的打架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调查或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4)当前环境较为复杂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的产生层出不穷,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和网络的不良因素都会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婚率的提高,很多家庭的机构产生变化,法制、家庭、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显示出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庭中的不科学教育甚至是零教育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
1.教师要牢固树立“有效德育”的先进观念
顾名思义,“有效德育”就是指德育的有效性,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德育工作者切不可产生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等思想,要稳步前行,在每一项工作和每一次的活动中都精心设计、深入探究,促进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德育教师要将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以情入理,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使学生的品德能够与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同步进行。各个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全面推进德育工作良好发展。
2.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实和更新
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而且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对德育的内容进行充实,除了培养学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要让他们具备与时代发展相符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在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德育的第一要务,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感悟,提高德育实效性。
3.德育教育网络化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教师和学校单方面的责任,社会与家庭也要参与,形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德育网络,逐步完成由以学校为主的“小德育”模式向“大德育”模式的转变。我们要将社区的德育资充分利用起来,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多个层次共同发力。德育网络化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不断进行钻研和探究,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符的教育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 有效性 教学实践
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让青少年逐步受到德育教育的感染,内化成为自身的行动,高效完成育人的任务,为新的时代培养思想道德方面的合格人才。新时期社会发生了很大变革,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有了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使德育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存在低效、无效的状况,这是与当前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那么,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谈谈体会。
一、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1.人们对德育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包括德育教师和从事与德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德育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和误区,家长和社会对德育的误解之处就更多了。很多学校仍然存留一些“重智育,轻德育”之类的错误想法,社会上有人认为德育是万能的,德育工作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家长不用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这种错误的见解在家长之中屡见不鲜,很多家长对德育都是持此类态度。德育工作者的主要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把握好德育工作的重心,他们重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2.德育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是大而空的,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和时代严重脱节,古板而陈旧。以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来说,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权威网站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约有60%的教师感觉思想品德课没有起到作用,8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思想品德课的任何影响,或是影响特别小。
3.没有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当前的德育工作者看待德育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导致没有准确的德育观念,也不具备专业的工作素质。此外,德育教师多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没有稳定的人员,他们的整体素质偏低。
某个教育课题组曾经对168所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进行了检测,发现大约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只愿意“教书”,不想承担“育人”的责任,这一错误的观念使得他们即使承担了德育工作,也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消极对待的结果就是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对中学德育的问题进行探究
1.教师的德育观念较为陈旧
一些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德育对中学生的影响和意义,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这个变化发展的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他们一直保持“师道尊严”的顽固思想,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仍然采取“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凭借和依靠的全都是那些陈旧的经验,当教学出现偏差时就会相互指责和推诿。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德育工作势必走向低效。
2.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纵观中学德育工作,实现性差的一大重要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的,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没有被纳入教师的考量范围。这种教育方式是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互脱离的,学生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违背了教育的规律。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德育效果自然会丧失。
3.长期采用相同的德育方法
一些教师经常在德育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育方法,没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简单,效果就会不显著。以学生打架的现象为例,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三步走的政策——教师批评教育、告诉家长、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每次打架的事件发生了,教师都是采取此类方法简单对待,没有对学生的打架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调查或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4)当前环境较为复杂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的产生层出不穷,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和网络的不良因素都会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婚率的提高,很多家庭的机构产生变化,法制、家庭、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也显示出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庭中的不科学教育甚至是零教育都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
1.教师要牢固树立“有效德育”的先进观念
顾名思义,“有效德育”就是指德育的有效性,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德育工作者切不可产生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等思想,要稳步前行,在每一项工作和每一次的活动中都精心设计、深入探究,促进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德育教师要将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以情入理,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使学生的品德能够与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同步进行。各个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全面推进德育工作良好发展。
2.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实和更新
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而且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对德育的内容进行充实,除了培养学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要让他们具备与时代发展相符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在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德育的第一要务,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感悟,提高德育实效性。
3.德育教育网络化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教师和学校单方面的责任,社会与家庭也要参与,形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德育网络,逐步完成由以学校为主的“小德育”模式向“大德育”模式的转变。我们要将社区的德育资充分利用起来,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多个层次共同发力。德育网络化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不断进行钻研和探究,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符的教育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