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舞蹈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舞蹈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中又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本文就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存在问题 导致原因 解决对策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舞蹈教育也受到了重视。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把舞蹈教育纳入了中小学课堂教育中去,从而使舞蹈教育充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当笔者为舞蹈教育走进发达地区中小学课堂而稍感欣慰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的欠缺而深感忧心。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手段,不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的专利,舞蹈教育也应走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每一所中小学课堂。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在民族地区得到了宣传与普及,但由于所处的特殊地域、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舞蹈教育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产生了矛盾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艺术教育干扰最大的仍然是“升学率”这个指挥棒。因为各地中小学校靠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定学校的等级、教师的工作业绩等,从而学生们也为升学率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家长选择学校的标准,首先看重的也是这所学校的升学率。这样,尽管素质教育的地位在理论上抬得很高,但在现实中却显得苍白无力。由于“舞蹈”没有被列入正式课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状况还显得过于落后,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舞蹈教育实际上是一片荒地。在许多学校里,为了提高升学率,一切和中考、高考无关的科目都得让路,而美术、音乐、舞蹈这些在学校一向不被看重的科目,首当其冲地成了牺牲品。从学校的编制到排课时间都在挤,有些学校把几门课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不占用正规的课时,这样整个艺术教育就断档了。造成小学时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一些有天份的艺术苗子升到中学后中断了培养的局面,使有志于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只能在课外时间去找老师个别辅导。中学时期这种以升学为中心的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也是非常不利于艺术后备人材的培养的。
  2、舞蹈教师普遍缺乏,现有教师素质不高
  教师是整个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他们的质量与数量在一 定条件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舞蹈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是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师非常缺乏,另一方面却是舞蹈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大量改行,学非所用,学校让他们去改教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等。许多舞蹈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后 ,开始都热情很高,想在教学中大干一场,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到后来却要服从学校提高升学率的大局,因而无法施展自己才能。
  3、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设施简陋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县,财政非常困难。再加上长期以来许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把音乐(舞蹈)、体育、美术教育视为“小三门”与“副科”,特别是把音乐(舞蹈)、美术当作可有可无的一般性娱乐活动看待,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缺乏对该学科的资金投入,一是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二是教学设施非常简陋。如笔者以前就读过的高中学校元江县第一中学,它建校于49年初,是一所环境异常优美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3亩、并有70亩学农基地,校园内湖光山色,花草茂盛,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去处。该校现有高中36个班,目前有专职音乐教师3人,美术专职教师3人,舞蹈专职教师2人。该校有学生1500多人,60%是少数民族,以哈尼、彝、傣为主。该校由于对“小三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引起重视,在高中录取时把特长生作为高考升学率的突破口来抓,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考入各类艺术院校就读。但是,该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还是相当简陋,特别是舞蹈还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平时训练都在学校的礼堂和学校的操场,礼堂的窗台成了学生的把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舞蹈课没有列入正式课程,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每天下午第三节、第四节、晚自习时间对特长生进行辅导,而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室,两个老师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挤在一间礼堂进行教学。当笔者从2001-2009年的艺术专业考试中看到该校学生们的优秀成绩时很有一番欣慰,但也感到一些失望,假如学校有一间很好的舞蹈教室,或许他们的成绩比现在更好。作为元江县的重点中学,作为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如此重视的学校,都没有一间很好的舞蹈教室,那么对于那些乡镇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设施就更是不堪设想了。
  
  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滞后,甚至有的人还坚持“应试教育”观念不改,从而继续错误地认为加强艺术教育会影响“升学教育”。在教育系统内,一些学校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存在的自身特点。另一些学校在“舞蹈是一种形式律动”的观念支配下,视舞蹈为广播体操等一类的肢体动作组合形式,抽去了舞蹈自身内在美的艺术本质。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支配,一些学校把舞蹈教育作为次要课程,教学时间欠缺,上课内容不实,甚至走形式、搞时尚,学习任务轻时上几节课,学习任务重时就被其他课程代替或挤掉,成为美育教育的一个“装饰”。
  其次,是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结构不合理。就云南而言,每年培养艺术人才的大中专院校系、科十多所,但毕业后从事师范教育的却是极少数。所以首先要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官员们对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再次,是少数民族地区对舞蹈教育的投资不够。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对教育的投资就显得不够,各中小学不出资编撰教材与增置教育设备,导致舞蹈教育如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
  
  三、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于舞蹈教育问题,要需各级教育部门领导认真贯彻执行,这非一日之功,要经常坚持对各级学校领导进行提高认识才行。此外也要在实际政策上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遍不重视舞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舞蹈教育全面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1、要解决思想观念滞后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舞蹈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
  我们要转变对舞蹈教育的错误认识,加强了解舞蹈的功能及舞蹈教育的积极意义。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舞蹈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舞蹈教育的受益者。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舞蹈教育活动之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通过舞蹈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只有端正对舞蹈教育的态度,正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舞蹈教育真正全面地走入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
   2、要解决及提高舞蹈教育师资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们要让舞蹈教育真正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普及舞蹈教育,师资问题是根本问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合格舞蹈师资奇缺,艺术师范教学学科设置模式又不尽合理,设置舞蹈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范院校更是较少。因此,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专职舞蹈教师。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艺术及师范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对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有一定舞蹈基础,但舞蹈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的教师进行在职进修深造。这样双管齐下,通过几年的努力,相信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舞蹈师资奇缺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改变。
  3、提高舞蹈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舞蹈教育教学条件
  开齐开足舞蹈课程,各地要在办学经费中保障用于改善舞蹈教育设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鼓励、辅导舞蹈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并根据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网络舞蹈教育资源。同时可以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舞蹈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舞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舞蹈教育资源。
  4、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大力开展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每年都举办小型、灵活、多样的校园艺术节。
  总而言之,舞蹈教育全面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是我们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社会、学校及师生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尤其是肩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加强科研,努力构建与之相关的培养模式,一方面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一方面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输送所需的高素质师资。殷切期待并真诚祝愿舞蹈教育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能早日春满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
  
  参考文献:
  1.任雅莉《试论少儿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舞蹈》2000年6期
  2.周重喜《让舞蹈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舞蹈》2004年10期
  3.杨国忠《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增刊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而功半。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书法教学重在授法,教师依“法”授课,学生写字有“法”可循,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才能改变自身的书写水平。同时,汉字是中国特有文字,书法是一门具有三千多年的民族艺术,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即使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我们都应该继承这一民族瑰宝,让它焕发出美丽的光芒。  关键词:硬笔 书法 教学 模式    一、提出模式的依据    书法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又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
期刊
作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和获得学习经验的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小学生习作应更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保护其鲜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技能指导,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要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课文静止、平面的语言及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美难以领悟、体会。因此教师须运用自身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进行美的教育,捡起曾被丢失的那块宝贵的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写法和意图,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教学 语文 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积极合作的过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在教与学互动中逐渐养成的,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该是:    一、语文教学首先要达到适当的深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人,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微机软件的进入课堂,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现代教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馈。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期刊
摘 要: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有机化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 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会学生还是教学生会学?在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高中有机化
期刊
摘 要: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于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孩子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  关键词:绘画能力,培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往今来,“天才出自勤奋”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为后盾,学习就是被动而枯燥的,造就不了什么人才。那些小画迷、小球迷、小棋迷,对他们所爱入了“迷”
期刊
摘 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关键词:教学 培养 语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期刊
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