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师德修养是教师最根本的修养,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完成“育人”的光荣任务,必须切实做到以德修已,以德育人。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对促进师生和谐关系、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中国亦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教育是国家富强兴旺的关键,而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我们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如何完成“育人”的光荣任务呢?我认为必须切实做到以德修已,以德育人。从学校实际出发,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让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从而更好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爱岗敬业,热爱教育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没有敬业精神而谈教学和班级管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皮之毛。所以,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爱护,平等相待
《教师职业职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教风。”我认为没有爱,教育就难以开展,任务就难以完成,效果也就强差人意。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无数的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先生从侧面教育我们不能冷落和岐视学生,应该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深情的爱去激励他们。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爱温暖他们,让他们在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以家长和教师为榜样,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受到家长、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以身作则”的原则,揭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哲理。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由此可见,教育学生不能单单靠灌输、说教,而更应靠老师身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也就是说,师德师风的好坏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学生在校期间,甚至影响其一生。
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例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所以预备铃一响,我就会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
只有教师能起榜样性,他的一言一行才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不断进取,完善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必须自己先有一缸水”。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仪器等,教师必须学习把握,否则就会成为现代文盲而落伍于时代。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陶行知老先生說:“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政策理论、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等的学习。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做好学生们的典范,才能建立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中国亦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教育是国家富强兴旺的关键,而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我们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如何完成“育人”的光荣任务呢?我认为必须切实做到以德修已,以德育人。从学校实际出发,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让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从而更好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爱岗敬业,热爱教育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没有敬业精神而谈教学和班级管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皮之毛。所以,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爱护,平等相待
《教师职业职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教风。”我认为没有爱,教育就难以开展,任务就难以完成,效果也就强差人意。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无数的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先生从侧面教育我们不能冷落和岐视学生,应该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深情的爱去激励他们。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爱温暖他们,让他们在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从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三、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以家长和教师为榜样,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受到家长、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以身作则”的原则,揭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哲理。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由此可见,教育学生不能单单靠灌输、说教,而更应靠老师身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也就是说,师德师风的好坏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学生在校期间,甚至影响其一生。
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导人,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例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所以预备铃一响,我就会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
只有教师能起榜样性,他的一言一行才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不断进取,完善自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必须自己先有一缸水”。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仪器等,教师必须学习把握,否则就会成为现代文盲而落伍于时代。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陶行知老先生說:“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政策理论、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等的学习。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做好学生们的典范,才能建立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