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里住着个故乡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凉意的初冬季节,河塘已经枯萎,芳华不再,一块刻着“张家湾”的巨石遂映入眼帘。
  在书法史上,张裕钊是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书法家,茅圻村张家湾是他的故乡。
  来到被誉为“楹联村”的茅圻村,赏风品联,是不可少的。张裕钊的书法特征概括为外方内圆,结构严谨,高古浑穆,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融篆书、魏碑为一炉,开北碑行书的先河。这样的字体也让我联想到中国古老传统,人们認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想必“张体”字少不了这“天圆地方”的渊源。
  虽说楹联内容千变万化,每家不同,却都形成了关于美德的格言,传递出种种人生哲理、持家理念。像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家族兴旺,百年不衰,原因就是能积德行善,最大的好事情唯有读书。
  在这幽静的湾子里行走,偶尔探头一些半闭的院子,院内植物葱绿茂密,它们常常不经意翻越了低矮的围墙,从阴暗的石头墙,或者狭小的空隙之间寻找呼吸,寻找阳光,向更高处延伸,向着生命的青绿攀缘。偶遇一间岁月遗留下的斑驳的老屋和墙体向你诉说历史的久远。
  一位闲适的老人,正独自坐在院落里怡然自乐地喝茶,满是皱纹的脸依然生动,目光依然纯净,仿佛这湾的一切都还和他小时候一样,一点儿都没有改变,那份坦然令人怦然心动。
  那由近及远的村湾,曲曲折折的屋脊,在这深秋的季节,勾勒出一对对棱角起伏的线条,延伸向遥远的天际。我慢慢体味它的过往,它的历史故事,就像穿越到了民国时期。假如一抬头,就看到了依旧在骑楼上正在梳理青丝的小姐,或者吟诵诗词的公子,或者把酒临风的老爷,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遇见呢?
  让时间慢下来,让自己静下来,让我忘记许多,想起许多。说实话,我对这“楹联村”有着浓浓的说不清的情怀。小桥、流水、人家、青瓦房,不只是我小时候梦中江南的印象,或许正是这“张体”外方内圆的字体里住着个故乡。
  我想寻找百年前留下的传奇故事。我屏住呼吸,伸出手指,沿着这无声的“张体”字体比画着,好似墨水轻沾,双眼随之移动,一笔一画,白纸上的字便“活”了,山在“动”,水在“流”,莲花也“开”了,发出呼唤。它却固执地沉默着,连轻如叹息的微波都不肯回应我。不过我还是感觉它有一种特殊气息,仿佛在我所见不到的隐秘之中蕴藏着,而我竭尽全力却无处觅得。这样的气息无数次地牵引我流连在“张体”的字迹中,那一撇一捺,让我能看到历史跋涉的身影,听到时代的足音,恍然间,让人一时忘记了时空。
  我想,这里定然留下过一颗颗心灵的欢颜。百年过去了,上演过多少人生的悲喜剧目,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其内心也充满着才情诗意。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不经意间  这些眼前晃来晃去的花朵  也许是故意的  记忆的肩上  比如茼蒿、比如蒲公英、比如胡萝卜  比如——  这些路边的野生植物  花园角落里才有的开花的野生植物  可能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可能是目光看不见的背影  在烟雨的侵蚀下  它们,还是它们  在看客的失落中粉墨登场  周而复始  这或许是它们的宣言  绽放的世界没有答案  盛开就不需要理由  寂寞的田间、地头  这一茬一茬的野花 
期刊
“虎口滩,澄湖湾,湖心一点如弹丸,据此扼守鬼难行。船从这里过,留下买路钱。”这是曾经流传在当地的一首民谣。——引子  一  至今,我仍忘怀不了外婆。  外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但直至现在,我却依然记得她的模样。从小到大,无论在什么场合,她只习惯唤我们乳名。她很少出声,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儿,几乎让人忽略她的存在。有时,她躺在那把发黄的藤椅里安然入眠,我们不会轻易打扰她。每当我轻轻地从她身边走过
期刊
到了四月,  出门走走吧,  无论在云彩覆盖的白天,  抑或黑色的夜晚。  看见的,  油菜花开,  触摸着,  桃红柳绿。  鞋底像装满了种子,  每走一步都幻想生长。  四月将世界铺成十里长堤,  大地长出一双圆圆的眼睛,  注视追逐梦想的路人。  巫峡口岸的夜晚  渔船上的灯光,  亮不过高悬的群星,  像是透彻的泪珠,  斗不过平静的江面。  斜坡上的巫山县城,  看惯了流水的彻夜不归, 
期刊
好好生活 珍惜珍重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影子,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模糊还是清晰,见与不见,都似曾相识。  我希望我的嗜好無限接近你唯美的洁癖,每一次的偶遇都在同一片风景上,爱与不爱,笑容常记。  我希望能成为你的过去,因结满蜜甜的回忆而放慢今天的脚步,一生很短,路却漫长,在与不在,都能一见如故。  我希望能成为你阑珊的夜,有星光指引你,灯火温暖你,身有所栖,梦有所依,望你的每一个点滴都趋于日常,念与不
期刊
湿地并不少见,少见的是城市湿地,尤其那些以公园出现的城市湿地显得更是凤毛麟角了。然而,这片湿地却超乎寻常,与众不同,它以城市公园的面目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就是群力湿地,也叫外滩湿地。  这片亦水亦滩的湿地,多少年来就一直默默依偎在群力江畔的脚下。群力新区的开发,松花江南岸的美化,让它投进了新区的怀抱,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秀丽的湿地公园。  外滩湿地(一)  万众皆喜,啧啧称道。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期刊
十多年前,爷爷还在世的时候,老屋一直由他一个人坚守着。与其说他坚守着老屋,不如说他坚守着奶奶。奶奶早他几年去了天堂,寂寞的爷爷一个人每天陪着墙上的奶奶,一架古老的摆钟也和爷爷一起看着墙上奶奶的微笑。在时针一圈一圈的转动中,奶奶终于也接爷爷去了天堂。老屋从此再也没有人住了,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屋。  近日父亲来电说,家乡的老屋要拆了,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乡下的老屋拍一张全家照,也算是对老屋的一种纪念。抽
期刊
有些事不能等,不能拖,想到了就要去做。否则,就会后悔一辈子。  ——题记  年过四十以后,心里回想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每次回老家,看到原来奶奶居住的西屋,心里便会产生丝丝惆怅。  奶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爱情故事,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至少很多听到我口述的朋友都这么认为。奶奶出生于富贵人家,父母经营着一家孵坊,她是家里的长女,自然深得父母疼爱。奶奶家人丁不旺,除了她这位长女,还有一位从混堂(类似于福利院
期刊
作者简介:王树仁,湖南省沅陵县高坪乡人,1964年12月出生。1984年参加吉林文学院,于作家杂志社文学函授创作中心小说专业学习。2007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教育专科,西南大学中文系本科。短篇小说《潇洒》荣获中国文学家网《采风团》杂志春季笔会金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千古不变的铁律,代代相传,一点也不假。  “过完年,初三我要出门去。”除夕那天儿子一放下饭碗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就这么急?
期刊
远在千里异乡的我,时常想起老家,想起爷爷栽种的那片树林。它就在爷爷老屋的东方,如同一尊守着我们家安全的守护神。  它更像是一本记载着,我们这个大家族百年家史的日记。在树林入口处,那几棵历尽沧桑的老桃树,收藏着我儿时记忆的点点滴滴,无论何时翻看它,往事都不曾褪色。  每年春天,在和风细雨里,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小草儿交头接耳的,从地上探出头来。那棵在沉睡中的老桃树,也被爷爷那头老黄牛的嘶鸣声唤醒。  
期刊
想起去年  更早的那些时候  天空湿漉漉一片  你带着绿色的诗出发  梦里全是远方  日复一日  阳光透过密匝的枝柯  微风摇曳婀娜的身姿  南来北往的鸟儿  诉不尽的缠绵情语  在叶间流淌  还是这个季节  轰鸣的雷声  裹着甚至同样的风雨  你的那些金色衣裙  蝴蝶般迷人  这里是你出发的地方  这里是你最后的归宿  走向山外  山横路转  爷爷的背脊似山道弯弯  年逾古稀  爷爷带着溜光的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