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几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教师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生物 导入设计 激发兴趣 课堂效果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槌。“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巧妙地导入,把握好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精妙的课题引入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因此,如何引入一节课的课题,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入课题时一般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所谓直接导入就是在上课一开始就直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等,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2.复习提问式(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式,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这是最基本的引入课题的方式。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需要提醒的是,提问复习应该是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例如,在学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从复习生态系统知识入手: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请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几部分组成?请画出生态系统组成图解,说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有承上启下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言:大家有没有想过,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这个生态系统能保持平衡吗?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充当消费者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3.利用直观(实验)演示导入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任何教学必须是直观的,直观的。”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导入新课,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心脏”一节,导入“心脏”课题后,为了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我先让学生观看心脏录像(其内容是打开的胸腔和有力搏动着的人的心脏)。运用这段录像的目的是让学生直接从电视屏幕上观察到体内心脏的位置、博动情况,直观性强,激发兴趣。
  这显然为突破心脏形态位置中的小难点——“心脏的前后与左右区分”作了知识预备。再从人体半身模型上拆下心脏让学生仔细观察(间接方式)获得结论,学生就可牢固地掌握心脏位置和形态大小的基础知识。
  4.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之重要。设疑导入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之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产生迫切了解结果的强烈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学生若有异议,就会引起悬念,使心理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如:利用谚语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九月九,燕飞走;三月三,燕来钻”说明动物的什么行为?“兔子不吃窝边草”、“狡兔三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和食物链的什么特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各说明什么现象?等等。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5.利用故事、谚语、谜语、成语引言导入
  在生物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成语、故事、谚语、谜语能够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分别来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来巩固果实、种子的有关知识;借助成语“移花接木”讲述植物的营养生殖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利用“一枝独秀”描述植物的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红杏出墙暗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使枝条朝向光源一侧生长和弯曲现象。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描述种间关系中的共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描述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课堂的导入方式可谓变化无穷,教师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可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导入都应切合学生实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马云鹏著.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所谓“转化”,其实质就是将较复杂、较隐晦、较困难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较简单、较明朗、较容易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把原先不会做的题转化变成会做的题。因此,“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我现以典型习题为例,介绍几种化学计算中常见的转化技巧。  一、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
要在职校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并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观上,我们认识到职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客观上,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宏观的理论指导和对实验教学的整体把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不平衡性,验证性实验的比重过大,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相对不足,等
新课标要求化学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  一、规范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交流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变化,等等,是描述物质性质或变化的专用术语.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去设计、规范展示化学用语的书写,引导学生重视化学用语。许多高考化学试题的落脚点就在化学用语上,学生出错,都是化
瑞典韦斯特罗斯市长乌拉(Ulla Persson)5月31日在参观青岛世博园后,对世园会的规模之大、花卉品种之多惊叹不已。她表示,瑞典馆的风格非常接近瑞典实际花卉园艺设计,让她有回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 SEZ)能引起猪的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及突发性死亡,是猪链球菌病的重要病原。类M蛋白(M-like protein gene, SzP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做过一个实验,他从包里取出一只捆绑着的活鸡,放在讲台上,然后抓了一把米去喂鸡。鸡尽管很饿,但在惊恐状态下不啄食。然后他给鸡松绑,让它在室内自由活动,再抓了一把米喂鸡,鸡很自然地啄食。  在现实中,一些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容置疑地向学生提出种种要求,甚至声色俱厉地斥责学生。正是这“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情况下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心理
本文对阜新盆地阜新组和半拉山组植物群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根据阜新组和半拉山组植物群的特征讨论了它们的地质时代.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探究的宗旨,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探究的环境,使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实验,并力争有新的发现与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那么,如何开展好探究教学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些看法。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新课
一、引言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如何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途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托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基石。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