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模式:广告传播公关化,自导自演一场戏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5日,椰树集团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一则招聘信息:“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专业不限只要懂写作,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等内容,还配了幅美女图。这则广告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围观和热议。
  近些年椰树可谓争议广告不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爆一波话題。2006年,椰树在央视投放的广告就以“白白嫩嫩”为主题;2009年,因为“丰满”等敏感字眼引发争议;2017年,因为“每天一杯,白嫩丰满”引发争议;2018年,其官博就曾推出过类似的“招生广告”;2019年,椰树的广告语“从小喝到大”更是饱受争议。自媒体时代,无公关,不广告。争议广告背后是椰树模式的流量心机—广告传播的公关化考量。

打造话题IP,两招设置引爆点


  椰树牌椰汁曾被网友戏评为“最像山寨的正品”,本着“原汁原味生产土味广告,让山寨无路可走”的原则,椰树俨然成为中国土味广告的杰出代表。椰树集团自此开启获取流量的独家套路,将土味包装强化成话题IP。自带话题的土味IP,就像先天具有话题性的杜蕾斯一样,让椰树集团的广告具备了公关化传播的条件。若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揭示椰树广告能够一次次“兴风作浪”的真相。
  第一招,设置敏感话题,打擦边球。椰树的广告总离不开敏感话题,总与“负面”相连。椰树的粉丝多为吃瓜群众,并不讨厌它耍“二人转”、开荤段子。椰树对此心知肚明,就像这次的“招生广告”,把“招聘”说成“招生”,从创意上讲只能算是雕虫小技,辣眼睛的美女才是专门设置的引爆点,暗藏三观话题的文案更是维持话题热度的后手。
  第二招,抓取有趣话题,取悦吃瓜群众。游走自媒体江湖,网感好很重要。营销机会转瞬即逝,快速反应才有可能取胜。从舆情中捕获营销机会,椰树从来不缺炒作话题。曾有网友调侃:“椰树牌椰汁的设计师到现在都没被开除,一定是当年替公司老板挡过原子弹。”结果,这个梗很快就被椰树捕捉到,并官方启用,放进宣传片。博得一票好感和关注。网感好的背后是一个品牌懂得如何与年轻人沟通,就像次次都能火出圈的老乡鸡,从段子到Rapper,再到“牵手”岳云鹏,都是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点火是技术活,三招管控危机


  广告传播公关化,引爆时机和引爆方式至关重要。仔细梳理就能发现椰树广告的出圈流程:官微发布话题性内容(设置引爆点)—公众号等自媒体精准点火(引爆舆论)—官方有节奏回应(管控危机)。
  就“招生门”事件看,椰树集团官博发布并置顶该广告的当天,就引发过千转发和评论。这些评论观点呈现出两极式分布,有网友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椰树风格,不应该改变,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很快,椰树集团高调回应。
  在椰树集团发布回应当天,不少地方网媒接连发声:先是质疑薪资待遇虚假宣传,后批评画风低俗,再后批判三观不正,要求椰树集团及时收手。自媒体在引导舆论方向的同时,也进一步放大争议。这其中不排除椰树在玩左手搏右手的游戏。
  不过在管控危机上,椰树的操作还算老到。
  一是快速反应,直面问题。椰树隔一天就直接怼回:“宣传内容全部属实,既不存在虚假宣传,也不是炒作,而是企业一直坚持的宣传风格。”
  二是准备充分,精准引导。“从小喝到大”出现争议后,椰树先后发布《椰树牌广告不存在虚假、低俗》《“我从小喝到大”广告词不违反广告法得到中国广告协会批准》两篇文章进行回应。
  三是持续操弄,维持热度。


广告炒作的安全小贴士


  广告传播公关化的风险在于话题一起,就有可能失控。若是通过打擦边球进行炒作,就更有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的味道了。此时,有几点基础工作有必要做好。
  一是建立危机管控机制。从引爆点的设置,到引爆时机以及引爆方向的确定,再到冲击波、杀伤力的控制,最好有充分的设计和完备的预案。
  二是做好舆情监控。监测风险,及时引导舆情,还要捕捉营销机会,用进攻实现防守。
  三是构建传播矩阵。通过整合新媒体资源,提前做好布局,确保自己能够及时发声,与大众沟通顺畅。
  四是务必合规。不触犯法律红线,不触及道德底线。
  至此,我们不难判断椰树集团招生广告的“小心思”:打着招生广告的幌子,玩着公关炒作的路子,自导自演一场戏。有争论,有话题,有记忆点,还能安全着陆,就是胜利。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4月19日上午,一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特斯拉女车主,突然冲进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爬上车顶,一遍遍声嘶力竭大喊“刹车失灵”。很快,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尽管随后警方和安保人员将维权女车主带离现场,但“特斯拉遭遇女车主车顶维权”的消息已经在社交媒体迅速传开。特斯拉犯了哪些致命伤  4月19日,下午14:59分,特斯拉微博发出第一篇回应,回应特斯拉对此事件的态度。  17:14分,《财经》杂志刊发
期刊
时隔两载,2021年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以下简称“春糖会”)在一派热闹与繁荣中尘埃落定。想必厂家与经销商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以招商为主的厂家,大多一年难过一年,意向客户多为“异向”客户。不少经销商参会前意气风发,会后却难觅心仪的产品;不少企业内测不错的产品,展会上乏人问津。不少经销商找到有“感觉”的产品,却不知道适不适合;好多中小企业“新”推出的产品,展会上随处可见。不少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合同
期刊
随着今年1月份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为新食物原料,玻尿酸也成为消费者口服美容大军中的一员,“喝(吃)出水光肌”已经成为爱美消费者的下一个梦想。  在颜值经济、政策利好等因素的驱动下,快消企业纷纷进入口服美容细分品类,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快消品牌入局口服美容市场  在快消品行业,传统品牌蒙牛、可口可乐早已在口服美容市场布局,后起之秀汉口二厂也在推出自己的玻尿酸气泡水。  1.汉口二
期刊
幾乎没有哪一家酒厂能像江小白这样,横空出世不到几年,就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甚至远远赶超了经营几十年的白酒普通老品牌,但业界对以情怀为主张的江小白的未来,持各种态度,有些甚至预言江小白将遭遇“中年危机”。事实上,这种快速成长的背后,是江小白人无数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一系列营销组合拳的结果。对于快速发展起来的江小白,我有几句话想要说给他听。文化内涵层面  一个企业的价值主张,代表了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
期刊
瑞幸的闪电战被浑水截断;OYO的红色风暴因为数据造假被扒皮;众多新消费品在下一轮融资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利润拷问。这些都暗示我们:只是一味地往前跑,不一定能跑赢对手,但一定会遭遇“增长的反噬”。  为什么有些品牌可以健康增长,有些却遭遇了反噬?这是因为大多数品牌只追求“外增长”,而忽略了“内增长”。外增长VS内增长  增长到底是在增长什么?  是用户量、销量、利润、市场份额,还是市值?这些看得见的增
期刊
很多人已经渐渐意识到,现今正在进入一个“播品牌”的时代,几乎所有消费品牌都在参与直播,KOL(关键意见领袖)成为绕不过去的商业新变量。  什么是KOL?简而言之,就是把“流量”还原成“消费者”的那个人。  流量代表用户时间,即用户愿意花多少时间来关注你。但这只是一组冰冷的数字,没有沟通,没有温度,没有互动。而KOL可以是B站上的UP主,可以是微博大V,可以是红人主播,他们每天把冷冰冰的流量,转化成
期刊
在“新疆棉”事件中,为什么国际品牌H&M、阿迪达斯、NIKE有恃无恐?这是中国市场给予它们的自信与底气。  我們发现,在年轻人的购物车里,永远不缺这些国际品牌的身影,但却极少看到中国鞋服品牌。归根结底,这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差异。  不过,近两年来,以李宁、波司登、太平鸟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和国际大牌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见地缩小。中国鞋服行业加速“品牌化”升级。  通过“新疆棉”事件,我们看到中国鞋服行业
期刊
论营销花活,新锐品牌“拉面说”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流量焦点。土味视频、搞怪联名以及花样玩梗,招招戳中目标消费者痒点,玩转各大社交媒体。这个“带资下场”的新锐品牌不仅是为了博消费者一乐,更是将矛头指向圈层营销,通过树立健康理念、精准的渠道种草多路并进,猛烈进军快消品市场。  那么,看似高精度的输出,当真能形成对传统方便面行业的升维打击吗?高端理念定位,站稳健康风口  白领和大学生群体虽长期混迹熬夜、游戏
期刊
剛刚过去的4月份成都春糖会是广大快消人的盛会,其中“拥抱团时代”专题虽不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却是内容最有影响力的。对于这个课题各领域大咖专家都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观点。团品牌是否出现,这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先不讨论团品牌,先说说品牌。  品牌的本质是概括信息、标记、符号、区分、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再小的企业/个体都有品牌,都有符号、标记,都有基础信息,都是用来区分你我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的。  从这个角
期刊
声讨H&M“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浪,已成排山倒海之勢。  前段时间,世界第二大快时尚集团H&M在官网表示“抵制新疆棉花”后,消费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声讨活动,李宁、安踏、特步等国货品牌迅速站出来声援新疆棉花,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则在第一时间下架H&M店铺的商品,艺人王一博、黄轩、陈奕迅等纷纷宣布解除与抵制新疆棉花的品牌合作。  在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下,H&M集团两次站出来发声,但也只是声明重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