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
一、采种
中国柞蚕种繁育程序采用母种、原种和普通种三级制。母种由省级蚕种场繁育,原种由市或县级蚕种场繁育,普通种则由繁种村、户繁育。叶质硬化等情况时,种茧通常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保种室内平摊或串挂保存。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至暖茧。“二化一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至18-21℃时保持恒温;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之间。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提高交配率。卵面一度出现凹陷,雄蛾善飞,胚胎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捉蛾,雌雄分放,宽1.8~2.6毫米,晾干体表水分,长2.2~3.2毫米,展翅后放置一处任其自行交配。扁椭圆形,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色灰白,秋期用自然温度。已配对的蛾经半小时后提放另一处,以蛹越冬。16小时后拆对,并剪除雌蛾翅3/4,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选蛾宜严,晾蛾时选雄蛾,拆对时选雌蛾。春期产卵2日后,将卵移入2~8℃的保卵室内保护。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一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1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60天营茧结束。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月初采茧。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二化性蚕区,常用低温抑制种茧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称“二化一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在一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一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二、放养的技术环节
①孵卵。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宽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②放养。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1-2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然后吐丝结茧。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③匀蚕。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蚕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④移蚕。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在眠中、眠起、烈日、雨大、露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
⑤结茧。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刚毛挺直。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瘤,防止鸟、兽危害。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⑥采茧。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采后即将柞叶剥去。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市蚕蜂业管理站)
一、采种
中国柞蚕种繁育程序采用母种、原种和普通种三级制。母种由省级蚕种场繁育,原种由市或县级蚕种场繁育,普通种则由繁种村、户繁育。叶质硬化等情况时,种茧通常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保种室内平摊或串挂保存。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至暖茧。“二化一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至18-21℃时保持恒温;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之间。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提高交配率。卵面一度出现凹陷,雄蛾善飞,胚胎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捉蛾,雌雄分放,宽1.8~2.6毫米,晾干体表水分,长2.2~3.2毫米,展翅后放置一处任其自行交配。扁椭圆形,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色灰白,秋期用自然温度。已配对的蛾经半小时后提放另一处,以蛹越冬。16小时后拆对,并剪除雌蛾翅3/4,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选蛾宜严,晾蛾时选雄蛾,拆对时选雌蛾。春期产卵2日后,将卵移入2~8℃的保卵室内保护。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一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1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60天营茧结束。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月初采茧。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二化性蚕区,常用低温抑制种茧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称“二化一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在一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一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二、放养的技术环节
①孵卵。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宽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孵卵前或孵卵中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②放养。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1-2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然后吐丝结茧。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③匀蚕。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蚕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④移蚕。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在眠中、眠起、烈日、雨大、露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
⑤结茧。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刚毛挺直。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瘤,防止鸟、兽危害。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⑥采茧。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采后即将柞叶剥去。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市蚕蜂业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