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马书娟,女,(1975-),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重症病人治疗工作
【摘要】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现代医学激素疗法副作用大、易反复的弊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跟随牛宝生教授学习中,观察到其运用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理论朴素、用药简约、疗效显著,本文试对其治疗经验作一总结。
【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治疗经验
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临床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中医学没有红斑狼疮名称的记载,多归属于“阴阳毒”、赤丹”、“蝴蝶斑”、“日晒疮”等范畴。《金匮要略》载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诸病源候论》载“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这是中医对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有关描述。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借助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但此类药物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且有停药后容易反弹及副作用大等弊端。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多体系的特点,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牛宝生教授根据红斑狼疮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为理论依据,将红斑狼疮分为进展期与稳定期两个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治则方药进行治疗,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进展期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主要辨证体系,牛宝生医师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符合温病的发病特点,故临床采用此辨证论治方法。温热毒邪为阳邪,温病的传变特点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故其邪袭人则表现为发热,甚者高热。由于心主血脉,温邪的传遍速度较快,温热毒邪很快充斥营血,热邪逼血妄行于外,故发斑。所以此期的表现主要是以皮肤典型红斑从无到有,并逐渐加重为特点,即温热毒邪从卫到气入营的阶段。
此期的治疗主要以祛邪为主,以清营凉血解毒为主要治法,以清透温热毒邪,由于温热毒邪易伤营血,故适当配伍滋阴养血之品以顾护营阴。药可选用:生地、川芎、赤芍、生石膏、知母、玄参、板蓝根、玉竹、水牛角及当归等,以清气分热、清营凉血及清热解毒为主。以此治则方药为主,临证加减,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及病情确定用药时间长短。
2稳定期治疗
此期是指病情不再加重、反复,趋于稳定并有逐渐减轻的趋势。牛宝生教授认为对于此期的治疗,应邪正兼顾,一方面由于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温热毒邪侵袭人体,温热毒邪不除则病不能愈,故对本病的治疗,清营凉血解毒的法则应至始至终,一以贯之;另一方面,由于此期病程已较长,或长时间的应用清营凉血解毒药物使得脾气受损,此时用药应兼顾脾气。以清营凉血解毒、益气健脾为主要治法。用药在前方的基础上可加用土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等以益气健脾。
3典型病例
宋某,女,18岁,2005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达39.8℃,继而出现全身不适,关节疼痛,遂到医院门诊检查,未明确发热病因,住院治疗1月余,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期间给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祥),曾下病危,出院时发热已控制,并继续服用护肝素等药物,未再用激素。2006年8月患者因再次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住院治疗,症状控制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强的松片50mg/天,并逐渐减量。2006年12月,强的松片减至15 mg/天,患者再次发热,伴尿频、尿黄,饮食尚可,门诊给予抗炎、抗感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遂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诊断再次入院。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9天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要求出院治疗。出院后患者服用强的松片70mg/天维持,药量不能稍减,减则症状急剧加重。遂来牛宝生教授处诊治,刻下症见:典型水牛背、满月脸,全身皮膚苍白,间有红色斑块,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质红绛而干,脉细数。以生地45g、川芎15g、赤芍15g、生石膏30g、知母15g、玄参15g、板蓝根30g、玉竹12g、水牛角15g、当归12g、土茯苓30g、炒白术24g、炙甘草9g为主方进行治疗,每周调药一次,同时,试探性逐渐小量减少强的松用量。患者坚持服药两年余,现停止服用强的松,水牛背、满月脸完全消失,肤色红润,红斑消褪。
按:牛宝生医师认为温热毒邪是本病致病之由,病因不除,则疾病难愈,故清营凉血解毒的法则应贯穿红斑狼疮治疗始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进展期病情较重,且亦反复,以清营凉血解毒祛邪为法。稳定期病邪致病力已相对减弱,但因病邪在体内停留时间较久,加之病久或长期应用清营凉血解毒药导致脾气受损,病邪往往缠绵难去,故应益气健脾以鼓舞正气,正气旺盛,则有利于祛除温热毒邪。
马书娟,女,(1975-),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重症病人治疗工作
【摘要】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现代医学激素疗法副作用大、易反复的弊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笔者在跟随牛宝生教授学习中,观察到其运用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理论朴素、用药简约、疗效显著,本文试对其治疗经验作一总结。
【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治疗经验
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临床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中医学没有红斑狼疮名称的记载,多归属于“阴阳毒”、赤丹”、“蝴蝶斑”、“日晒疮”等范畴。《金匮要略》载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诸病源候论》载“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这是中医对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的有关描述。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借助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但此类药物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且有停药后容易反弹及副作用大等弊端。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多体系的特点,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牛宝生教授根据红斑狼疮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为理论依据,将红斑狼疮分为进展期与稳定期两个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治则方药进行治疗,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进展期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主要辨证体系,牛宝生医师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符合温病的发病特点,故临床采用此辨证论治方法。温热毒邪为阳邪,温病的传变特点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故其邪袭人则表现为发热,甚者高热。由于心主血脉,温邪的传遍速度较快,温热毒邪很快充斥营血,热邪逼血妄行于外,故发斑。所以此期的表现主要是以皮肤典型红斑从无到有,并逐渐加重为特点,即温热毒邪从卫到气入营的阶段。
此期的治疗主要以祛邪为主,以清营凉血解毒为主要治法,以清透温热毒邪,由于温热毒邪易伤营血,故适当配伍滋阴养血之品以顾护营阴。药可选用:生地、川芎、赤芍、生石膏、知母、玄参、板蓝根、玉竹、水牛角及当归等,以清气分热、清营凉血及清热解毒为主。以此治则方药为主,临证加减,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及病情确定用药时间长短。
2稳定期治疗
此期是指病情不再加重、反复,趋于稳定并有逐渐减轻的趋势。牛宝生教授认为对于此期的治疗,应邪正兼顾,一方面由于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温热毒邪侵袭人体,温热毒邪不除则病不能愈,故对本病的治疗,清营凉血解毒的法则应至始至终,一以贯之;另一方面,由于此期病程已较长,或长时间的应用清营凉血解毒药物使得脾气受损,此时用药应兼顾脾气。以清营凉血解毒、益气健脾为主要治法。用药在前方的基础上可加用土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等以益气健脾。
3典型病例
宋某,女,18岁,2005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达39.8℃,继而出现全身不适,关节疼痛,遂到医院门诊检查,未明确发热病因,住院治疗1月余,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期间给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祥),曾下病危,出院时发热已控制,并继续服用护肝素等药物,未再用激素。2006年8月患者因再次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住院治疗,症状控制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强的松片50mg/天,并逐渐减量。2006年12月,强的松片减至15 mg/天,患者再次发热,伴尿频、尿黄,饮食尚可,门诊给予抗炎、抗感冒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遂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诊断再次入院。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9天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要求出院治疗。出院后患者服用强的松片70mg/天维持,药量不能稍减,减则症状急剧加重。遂来牛宝生教授处诊治,刻下症见:典型水牛背、满月脸,全身皮膚苍白,间有红色斑块,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质红绛而干,脉细数。以生地45g、川芎15g、赤芍15g、生石膏30g、知母15g、玄参15g、板蓝根30g、玉竹12g、水牛角15g、当归12g、土茯苓30g、炒白术24g、炙甘草9g为主方进行治疗,每周调药一次,同时,试探性逐渐小量减少强的松用量。患者坚持服药两年余,现停止服用强的松,水牛背、满月脸完全消失,肤色红润,红斑消褪。
按:牛宝生医师认为温热毒邪是本病致病之由,病因不除,则疾病难愈,故清营凉血解毒的法则应贯穿红斑狼疮治疗始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进展期病情较重,且亦反复,以清营凉血解毒祛邪为法。稳定期病邪致病力已相对减弱,但因病邪在体内停留时间较久,加之病久或长期应用清营凉血解毒药导致脾气受损,病邪往往缠绵难去,故应益气健脾以鼓舞正气,正气旺盛,则有利于祛除温热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