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护理研究,以利于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存活率。方法:选取我科自2004年3月-2011年2月以来共收住了62名颅内出血的患儿,通过精心治疗与对症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2例颅内出血患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35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给与积极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营养支持和保持正常体温等对症护理,降低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死亡率,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 颅内出血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57-02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部分幸存者在治疗之后还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大多数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特征。对颅内出血的患儿的及时诊断、治疗以及对症护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死亡率。我科自2004年3月-2011年2月以来共收住了62名颅内出血的患儿,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4年3月-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共收住了颅内出血的患儿62例,男41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95∶1;早产儿35例,足月产24例,过期产3例。大部分患儿都是剖腹产,分析原因为胎膜早破,少数还有脐带绕劲等。所有62例颅内出血患儿均经头部CT确诊,其中有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有15例颅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有18例硬膜下出血,有3例硬膜外出血;治愈35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所有患儿术前家属均签署知情及手术同意书,告知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益处。
1.2 临床表现[2]。研究表明,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密切联系。①意识的改变;②眼部症状;③呼吸改变;④颅内压增高的表现;⑤瞳孔的变化;⑥肌张力的改变;⑦原始反射消失或减弱。
1.3 辅助检查。所有62例颅内出血患儿均经头部CT确诊有明显颅内出血,其中蛛网膜下隙出血36例,脑实质出血15例,硬膜下出血有18例,有3例硬膜外出血;62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红细胞数为220~360万×1012,外周血红蛋白为5.3-7.2g/L。通过肝功能检查显示大多患儿转氨酶正常,但胆红素普遍比正常值偏高,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电解质大多数有低钠、低氯、低钾的症状。
1.4 治疗方法。对所有在住院的颅内出血患儿主要采取一下治疗方法:①给予颅内出血患儿持续低浓度吸氧;②每日给与维生素K1、酚磺乙胺、冻干凝血酶止血;③每日静脉注射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④硬脑膜穿刺;⑤给与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对症治疗措施;⑥对于贫血严重的患儿可以输入新鲜血、血浆处理。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病房里要保持清洁卫生。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55%~65%。患儿体位要适宜,头稍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人性肺炎。要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每日按时口腔护理3次,尿布、脏衣服和脏被子要及时清理和更换[3]。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颅内出血患儿的头部需要保持稳定状态,不宜挪动,然而保持一种体位太久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因此,患儿体位要适宜,头稍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人性肺炎。在病床旁边防置好吸痰器,患儿的分泌物应当及时清除,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4]。
2.3 合理用氧。大多数患儿因为颅内出血而引起大脑缺氧,应该尽早給氧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同时利用心电动态监测血样饱和度,吸氧改善脑水肿。
2.4 保持正常体温。颅内出血患儿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体内的氧消耗量,新生儿最佳体温应保持在36.5~37.2℃。
2.5 营养支持[5,6]。出血早期特别是呕吐的患儿,应当防止其直接哺乳,避免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或者呕吐停止的患儿宜采用小滴管来喂,增加喂养的次数,减少每次喂养的量,对于出血较重的患儿,尽量让母亲喂养母乳,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胃呈水平位,在喂奶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喂给的速度,不宜过快,增加喂养的次数,减少每次喂养的量。患儿的病情一旦稳定,应鼓励母亲喂养母乳,以保证患儿的营养和增加机体抵抗力。
3 结果
本组62例颅内出血患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35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
4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由低氧或产伤引发,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给与积极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营养支持和保持正常体温等对症护理,降低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死亡率,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后,尽可能给与家长安慰,鼓励带患儿来医院治疗和随访,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减少脑损伤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吴翠荣,苏静.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24-125
[2] 肖艳霞.新生儿颅内出血在治疗护理中的监测[J].吉林医学,2009,30(10):882-883
[3] 张芙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138-139
[4] 董秋花.6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91-593
[5] 赵玉勤.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137
[6] 李翠华.浅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3期.2011,22(13):91
关键词:新生儿 颅内出血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57-02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部分幸存者在治疗之后还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大多数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特征。对颅内出血的患儿的及时诊断、治疗以及对症护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死亡率。我科自2004年3月-2011年2月以来共收住了62名颅内出血的患儿,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4年3月-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共收住了颅内出血的患儿62例,男41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95∶1;早产儿35例,足月产24例,过期产3例。大部分患儿都是剖腹产,分析原因为胎膜早破,少数还有脐带绕劲等。所有62例颅内出血患儿均经头部CT确诊,其中有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有15例颅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有18例硬膜下出血,有3例硬膜外出血;治愈35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所有患儿术前家属均签署知情及手术同意书,告知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益处。
1.2 临床表现[2]。研究表明,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密切联系。①意识的改变;②眼部症状;③呼吸改变;④颅内压增高的表现;⑤瞳孔的变化;⑥肌张力的改变;⑦原始反射消失或减弱。
1.3 辅助检查。所有62例颅内出血患儿均经头部CT确诊有明显颅内出血,其中蛛网膜下隙出血36例,脑实质出血15例,硬膜下出血有18例,有3例硬膜外出血;62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红细胞数为220~360万×1012,外周血红蛋白为5.3-7.2g/L。通过肝功能检查显示大多患儿转氨酶正常,但胆红素普遍比正常值偏高,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电解质大多数有低钠、低氯、低钾的症状。
1.4 治疗方法。对所有在住院的颅内出血患儿主要采取一下治疗方法:①给予颅内出血患儿持续低浓度吸氧;②每日给与维生素K1、酚磺乙胺、冻干凝血酶止血;③每日静脉注射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④硬脑膜穿刺;⑤给与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对症治疗措施;⑥对于贫血严重的患儿可以输入新鲜血、血浆处理。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病房里要保持清洁卫生。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55%~65%。患儿体位要适宜,头稍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人性肺炎。要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每日按时口腔护理3次,尿布、脏衣服和脏被子要及时清理和更换[3]。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颅内出血患儿的头部需要保持稳定状态,不宜挪动,然而保持一种体位太久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因此,患儿体位要适宜,头稍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吸人性肺炎。在病床旁边防置好吸痰器,患儿的分泌物应当及时清除,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4]。
2.3 合理用氧。大多数患儿因为颅内出血而引起大脑缺氧,应该尽早給氧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同时利用心电动态监测血样饱和度,吸氧改善脑水肿。
2.4 保持正常体温。颅内出血患儿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体内的氧消耗量,新生儿最佳体温应保持在36.5~37.2℃。
2.5 营养支持[5,6]。出血早期特别是呕吐的患儿,应当防止其直接哺乳,避免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或者呕吐停止的患儿宜采用小滴管来喂,增加喂养的次数,减少每次喂养的量,对于出血较重的患儿,尽量让母亲喂养母乳,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胃呈水平位,在喂奶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喂给的速度,不宜过快,增加喂养的次数,减少每次喂养的量。患儿的病情一旦稳定,应鼓励母亲喂养母乳,以保证患儿的营养和增加机体抵抗力。
3 结果
本组62例颅内出血患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35例,好转1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
4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由低氧或产伤引发,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给与积极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断、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营养支持和保持正常体温等对症护理,降低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死亡率,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后,尽可能给与家长安慰,鼓励带患儿来医院治疗和随访,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减少脑损伤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吴翠荣,苏静.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24-125
[2] 肖艳霞.新生儿颅内出血在治疗护理中的监测[J].吉林医学,2009,30(10):882-883
[3] 张芙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138-139
[4] 董秋花.6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91-593
[5] 赵玉勤.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137
[6] 李翠华.浅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3期.2011,22(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