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师都曾经或正在课堂上经历学生对于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冷漠。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交际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109-02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正处在改革阶段,鉴于口语练习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Tsui,1992;Ellis,1988),全国各类高校纷纷实施分课型教学,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课课堂中,对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学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交际意愿。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设置了7个问题,调查了18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回收174份有效的问卷,回收率94.6%,超过了75%,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意愿的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教师行为
问题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对大学生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产生影响?调查发现39.7%的学生认为有影响,曾经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甚至其本人风格的打击或鼓励,表明教师行为对于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有一定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像其它活动一样,英语课堂口语活动受其结果控制。当结果得到回报,行为就会保持并加强,行为活动会更加频繁。如果结果受到惩罚或加强不足,行为活动就会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因此,教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反应对于学生交际意愿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输出做出正面的积极加强,学生受到鼓舞,就会愿意更多地参与英语口语交流;反之如果老师给予过多的负面加强时,学生感到尴尬和挫折,最终会放弃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同理,老师的非言语行为也会对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兴趣产生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D.Brown指出非语言信息非常有力。在口语课堂上,除了关注教师的语言行为,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教师的非言语交流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强化刺激性的非言语信息,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比如,穿着接近于你所教的课程和学生的期望;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只埋头于自己的讲义;时刻注意用目光与班上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运用表情和手势来加强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的理解等等。口语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关注、热情、期待以及鼓励,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教师含笑点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些非言语信息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和练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而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1.2 学生学习动机
问题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交际意愿的关系如何?经过分类统计发现,有108名同学对口语交流感兴趣,具有英语交际意愿,占62.1%,而在这些具有交际意愿的学生中有67.6%的人属于内向动机;有66名学生不具备英语交际意愿或交际意愿比较弱,占37.9%,在这些学生中有13.6%的人表现出内在动机。数据统计表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较强的交际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心理学家对内向型和外向型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内向学习动机型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不是外部的回报。外向動机型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是期望得到自身以外的外部回报,如金钱、荣誉、职位等。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语言学习中内向动机型比外向动机型更能催人奋进。
在英语课堂口语交流中,外向动机型的学生是真正地对目的语感兴趣,他们渴望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交流的目的。与之相比,外向动机型学生被迫学习,所以他们参加任何学习活动都很勉强,当外部动机消失时,他们可能马上就放弃自己的努力。因此,内向动机型学生通常比外向动机型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口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不断深化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
1.3 学生的个性差别
问题三:学生个性倾向对于口语交流热情的影响如何?在108个具备交际意愿的学生中,有57.4%的学生个性偏向于外向型;在对课堂口语交际意愿较低的66名学生中,只有25.8%的人个性偏向外向。这表明,外向型动机的学生倾向于更高的口语交际意愿。
根据心理学家Jung的看法,有两种个性趋向: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外在的关注和兴趣,而内向型学生对社会交往退缩,更多注重个人的思想感受。
外向和内向对语言学习都是有用的。当前的研究结果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外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对语言学习成功与否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外语学习通常推崇外向不拘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实际交流能力时英语口语交流与听力和写作不同,它是学生运用目的语在公开场合的即时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公开场合主要是很少的几个同龄人,也免不了会有错误和焦虑。内向型学生通常不太愿意发言,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是他们过于注重个人形象害怕公开场合丢面子。所以外向型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中表现更活跃。口语教师正确合理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要设置出不同的口语教学目标,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口语学习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作出个性化要求,不平均使用精力,做到有所侧重。
1.4 学习任务设计
问题四:调查英语口语活动设计与学生参与热情的关系如何?调查发现68.9%的人认为英语口语活动设置应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教师不仅要“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要“将学生带到任务之中”。也就是说,好的学习任务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英语口语活动任务的设计在课堂口语交流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意义、有价值、重要且值得付出努力”是激发学生最大的参与热情的最好标准。口语教师要把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吻合,尽可能地换位到学生的角色上去来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传统文化影响
问题五:传统文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热情的是否有影响?调查发现有84.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学生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有着制约作用。
许多在中国大学上过英语口语课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许多中国学生即使内心渴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但是行动上却没有任何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崇尚孔子中庸之道的国家,信奉“枪打出头鸟”,“沉默是金”。这种中庸之道也体现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部分学生渴望参与英语口语活动,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犯错误会丢自己的面子,因而他们不愿意大声抒发自己的观点。口语教师要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对话、角色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又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表达功能。这种场景教学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知不觉被带到活动场景和任务之中,降低文化的负面制约作用。
1.6 学生的自信心
问题六:学生自信心与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关系?调查发现,在口语交际意愿强的学生中,70.4%的人对自己完成英语口语交流任务有信心,而那些口语交际意愿弱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对自己完成英语口语交流任务有信心。这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强弱与交际意愿的强弱存在正关联。
H.D.Brown曾经说过:自尊可分为三种情况:整体自信,情境型自信,指特定环境下自我称许,以及任务型自信,指在特定任务方面的自我肯定。语言学家Adelaide Heyde对三种自信情况对口语输出任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种自信与学生口语参与热情均有很大关联。可以说自信是第二语言接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从自己与他人交际的经验积累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上获得口语交流的自信心。英语口语输出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许多焦虑,自信心能够帮助学习者冷静下来,克服焦虑情绪。学生在自信和放松的状态下,英语口语输出才会流畅自然。学生这次表现得好,就更加希望参加下次活动,因为他们享受这种成就感,他们参与英语口语交流活动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口语教师要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学会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2 结语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六个因素—— 教师行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个性倾向、学习任务、传统文化、学生的自信心—— 均不同程度地与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有关,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重要因素。相应地,教师在课堂口语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地做好任务设计,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合理引导学生克服个性和传统文化对口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口语交际意愿。
参考文献
[1] 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auge development[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2] Tsui,B.M.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in ESL teacher education[M].Hong kong:Education Department1992,9:81~86.
[3] H.D.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each to Language Pedagogy[Z].2001.
[4] 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lng[Z].2002.
[5] H, H.Stem.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Z].1983.
[6] 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Z].
[7] 盛炎.語言教学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 张宗庆.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关键词:交际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109-02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正处在改革阶段,鉴于口语练习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Tsui,1992;Ellis,1988),全国各类高校纷纷实施分课型教学,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课课堂中,对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学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交际意愿。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设置了7个问题,调查了18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回收174份有效的问卷,回收率94.6%,超过了75%,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意愿的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教师行为
问题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对大学生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产生影响?调查发现39.7%的学生认为有影响,曾经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甚至其本人风格的打击或鼓励,表明教师行为对于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有一定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像其它活动一样,英语课堂口语活动受其结果控制。当结果得到回报,行为就会保持并加强,行为活动会更加频繁。如果结果受到惩罚或加强不足,行为活动就会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因此,教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反应对于学生交际意愿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输出做出正面的积极加强,学生受到鼓舞,就会愿意更多地参与英语口语交流;反之如果老师给予过多的负面加强时,学生感到尴尬和挫折,最终会放弃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同理,老师的非言语行为也会对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兴趣产生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D.Brown指出非语言信息非常有力。在口语课堂上,除了关注教师的语言行为,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教师的非言语交流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强化刺激性的非言语信息,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比如,穿着接近于你所教的课程和学生的期望;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只埋头于自己的讲义;时刻注意用目光与班上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运用表情和手势来加强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的理解等等。口语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关注、热情、期待以及鼓励,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教师含笑点头,学生会因此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些非言语信息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和练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而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1.2 学生学习动机
问题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交际意愿的关系如何?经过分类统计发现,有108名同学对口语交流感兴趣,具有英语交际意愿,占62.1%,而在这些具有交际意愿的学生中有67.6%的人属于内向动机;有66名学生不具备英语交际意愿或交际意愿比较弱,占37.9%,在这些学生中有13.6%的人表现出内在动机。数据统计表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较强的交际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心理学家对内向型和外向型语言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内向学习动机型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不是外部的回报。外向動机型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是期望得到自身以外的外部回报,如金钱、荣誉、职位等。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语言学习中内向动机型比外向动机型更能催人奋进。
在英语课堂口语交流中,外向动机型的学生是真正地对目的语感兴趣,他们渴望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交流的目的。与之相比,外向动机型学生被迫学习,所以他们参加任何学习活动都很勉强,当外部动机消失时,他们可能马上就放弃自己的努力。因此,内向动机型学生通常比外向动机型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口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不断深化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
1.3 学生的个性差别
问题三:学生个性倾向对于口语交流热情的影响如何?在108个具备交际意愿的学生中,有57.4%的学生个性偏向于外向型;在对课堂口语交际意愿较低的66名学生中,只有25.8%的人个性偏向外向。这表明,外向型动机的学生倾向于更高的口语交际意愿。
根据心理学家Jung的看法,有两种个性趋向: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外在的关注和兴趣,而内向型学生对社会交往退缩,更多注重个人的思想感受。
外向和内向对语言学习都是有用的。当前的研究结果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外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对语言学习成功与否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外语学习通常推崇外向不拘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实际交流能力时英语口语交流与听力和写作不同,它是学生运用目的语在公开场合的即时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公开场合主要是很少的几个同龄人,也免不了会有错误和焦虑。内向型学生通常不太愿意发言,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是他们过于注重个人形象害怕公开场合丢面子。所以外向型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中表现更活跃。口语教师正确合理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要设置出不同的口语教学目标,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口语学习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作出个性化要求,不平均使用精力,做到有所侧重。
1.4 学习任务设计
问题四:调查英语口语活动设计与学生参与热情的关系如何?调查发现68.9%的人认为英语口语活动设置应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教师不仅要“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要“将学生带到任务之中”。也就是说,好的学习任务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英语口语活动任务的设计在课堂口语交流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意义、有价值、重要且值得付出努力”是激发学生最大的参与热情的最好标准。口语教师要把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吻合,尽可能地换位到学生的角色上去来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传统文化影响
问题五:传统文化对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流活动热情的是否有影响?调查发现有84.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学生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有着制约作用。
许多在中国大学上过英语口语课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许多中国学生即使内心渴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但是行动上却没有任何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崇尚孔子中庸之道的国家,信奉“枪打出头鸟”,“沉默是金”。这种中庸之道也体现在英语口语课堂中。部分学生渴望参与英语口语活动,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犯错误会丢自己的面子,因而他们不愿意大声抒发自己的观点。口语教师要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对话、角色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又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表达功能。这种场景教学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知不觉被带到活动场景和任务之中,降低文化的负面制约作用。
1.6 学生的自信心
问题六:学生自信心与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关系?调查发现,在口语交际意愿强的学生中,70.4%的人对自己完成英语口语交流任务有信心,而那些口语交际意愿弱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对自己完成英语口语交流任务有信心。这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强弱与交际意愿的强弱存在正关联。
H.D.Brown曾经说过:自尊可分为三种情况:整体自信,情境型自信,指特定环境下自我称许,以及任务型自信,指在特定任务方面的自我肯定。语言学家Adelaide Heyde对三种自信情况对口语输出任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三种自信与学生口语参与热情均有很大关联。可以说自信是第二语言接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从自己与他人交际的经验积累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上获得口语交流的自信心。英语口语输出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许多焦虑,自信心能够帮助学习者冷静下来,克服焦虑情绪。学生在自信和放松的状态下,英语口语输出才会流畅自然。学生这次表现得好,就更加希望参加下次活动,因为他们享受这种成就感,他们参与英语口语交流活动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口语教师要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学会倾听学生发言,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2 结语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六个因素—— 教师行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个性倾向、学习任务、传统文化、学生的自信心—— 均不同程度地与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有关,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重要因素。相应地,教师在课堂口语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地做好任务设计,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合理引导学生克服个性和传统文化对口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口语交际意愿。
参考文献
[1] 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auge development[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2] Tsui,B.M.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in ESL teacher education[M].Hong kong:Education Department1992,9:81~86.
[3] H.D.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each to Language Pedagogy[Z].2001.
[4] 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lng[Z].2002.
[5] H, H.Stem.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Z].1983.
[6] 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Z].
[7] 盛炎.語言教学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 张宗庆.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