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市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2016年广州海关开始驻村帮扶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通过扶持建设数码配件加工厂、组织农户开展肉牛鸭苗集中养殖、生猪蜜柚塘鱼种养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合作分红”的模式,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2019年年底,中洞村106户贫困户率先达到退出贫困的标准,实现提前“摘帽”。2020年5月,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被五华县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候选对象。
用心帮扶 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
中洞村是一个近5000人的大村。广州海关帮扶前,村中贫困户多达106户,贫困人口达320多人。村里大面积耕地摞荒,村民因缺少技能,外出就业也很困难。贫穷,成为顶在中洞村人头上的沉重负担。
中洞村村庄呈狭长状,106户贫困户分散居住在7个片区。曾几何时,片区之间的村道皆为坑坑洼洼的沙石路、泥巴路,晴天一脚土、雨天满脚泥,从村头走到村尾,有10多公里这样的山路。
这条山路,广州海关的扶贫工作队来到后,每天都要走上无数趟。
“扶贫首要扶志,要让贫困户放下担忧,鼓起脱贫的信心。”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诚说,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跟贫困户打成一片,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真實的想法,跟贫困户成为“一家人”。55岁的他这几年来为了扶贫工作,已经走烂无数双运动鞋,跑坏了自己的私家车,白头发爬满了头。
村里的一些贫困户长期住在老房危房里,失去对改变生活困境的信心,张诚带领扶贫工作队员一家一家想法解决问题,进行选址再造或重建翻新。
在一次自然灾害中,住在老围屋的贫困户张耀华的房子突然倒塌,因为房子破烂,他的女儿有几年都没回家了。扶贫队就想办法,广州海关以及县政府共同助款,帮助他重新建屋。
房子建好后,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老张在周边的田地种上了菜,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他每次看到扶贫工作队的人,就远远地就跑过来握手:“我这日子是越过越有信心!”
张诚他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尽管大多数村民对引入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持观望态度,但本质上还是源于对自身文化水平和对改变生活状况的信心不足。正因如此,这一场场看似普通的走访,其实是在建立村民对新兴事物和长久脱贫的信心,“敞开心扉,解疑释惑,树立信心”成为“扶志”工作的重点。
驻村以来,扶贫工作队开展了多层次的座谈、谈心活动,包括党员学习交流、老党员慰问座谈、外出创业乡贤回乡座谈以及贫困户人户访问。通过沟通交流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鼓足村民们的干劲,点燃他们的希望。驻村组协助村干部讲解村“两委”各项公开事务,提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开展捐资助学,落实贫困户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努力实现“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积极引导有见识的乡贤回乡创业,带领贫困乡亲共同致富,造福家乡人民,迄今扶贫工作队已先后动员6名致富带头人返乡兴办扶贫产业。
用智帮扶 以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脱贫要靠产业!”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妇女和老人较多,可以利用空闲劳动力增加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围绕这个目标,扶贫工作队鼓励外出乡贤在村里建立了五华县首个村级工业产品加工项目——数码配件加工厂,并在规范经营、安全生产、员工培训、产品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一下子解决了26名村民的“在村”就业问题。
“做的电子原件工序简单,我们可以在村工厂上班,也可以拿回家里乘农闲时做,只要勤快就能多出活。”贫困户童利霞说。不用出远门,在家里就可以就业,目前她一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邓力强和张卫金是中洞村的养牛和养猪大户,他们—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缺乏发展资金。扶贫工作队经过沟通,将部分扶贫资金以股金形式投入到两个企业中,企业承诺按期给贫困户固定的分红、保价收购贫困户集中养殖的猪、牛或鸭苗。如此—来,企业得到了充裕的发展资金,贫困户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几年光景,邓力强和张卫金家里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也带动了村里农户搞养殖的热情。
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广州海关共投入扶贫开发资415万元,统筹县、镇扶贫资金58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总投入达2595多万元,吸纳60多名贫困劳动人口就业,贫困村民每月稳定工资收入达2500到3000元,形成了显著的“造血”功能,为长久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扶贫工作队全力以赴,联合村“两委”开展抗疫工作,在入户开展防疫知识科普、帮助村里开展卫生防疫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扶贫产业复工复产所需口罩和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在生产用电、种植养殖补贴、创业免税等方面积极搭桥,目前村内三大扶贫产业均已生产正常。为扩大养猪合作产业,扶贫工作队还创建了“支部书记挂户”项目,今年年初投入广州海关党员干部爱心捐款15万元,贫困户可用这笔收入继续扩大养殖投入,形成“滚雪球”增收效应。
用情帮扶 实现美丽乡村愿景
走进中洞村,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印象深刻。广州海关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先后完成的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卫生站建设和饮水工程改造完善。
“农村没有公厕,用的都是以前的茅房。”扶贫工作队一进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广州海关投入26万元开展“厕所革命”,改建中洞小学化粪池,和村委会党群工作室及村民服务大厅厕所,结束了蹲“茅坑”的历史。
2020年开年之初,扶贫工作队帮助中洞村对13公里村道进行“全程亮化”。同时筹措资金对全村仍未硬化的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修补。从此,村民们告别了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实现了“家家门前有路灯、全村道路片片明”的美丽乡村愿景。
扶贫工作队筹资扩建文化设施,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经过努力,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运动跑道、文化长廊、乡村大戏台为一体的“穗关文化”广场顺利建成,成为中洞村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也成为水寨镇省定贫困村示范广场。
每当夜幕降临,中洞村“穗关文化”广场上便汇集了包括附近村村民在内的近百名群众。大家一起在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打打球,在文化长廊里乘凉聊聊家常,在空地上一起跳一跳广场舞。此时,张诚经常和他的队友们坐在乡亲中,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给村民遇到的难题出出主意,给孩子们讲讲外面世界的见闻。
“来到中洞村扶贫,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家乡,乡亲们就是我们的亲人,让他们脱贫致富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海关人的愿望。”张诚说。
2019年年底,中洞村106户贫困户率先达到退出贫困的标准,实现提前“摘帽”。2020年5月,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被五华县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候选对象。
用心帮扶 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
中洞村是一个近5000人的大村。广州海关帮扶前,村中贫困户多达106户,贫困人口达320多人。村里大面积耕地摞荒,村民因缺少技能,外出就业也很困难。贫穷,成为顶在中洞村人头上的沉重负担。
中洞村村庄呈狭长状,106户贫困户分散居住在7个片区。曾几何时,片区之间的村道皆为坑坑洼洼的沙石路、泥巴路,晴天一脚土、雨天满脚泥,从村头走到村尾,有10多公里这样的山路。
这条山路,广州海关的扶贫工作队来到后,每天都要走上无数趟。
“扶贫首要扶志,要让贫困户放下担忧,鼓起脱贫的信心。”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诚说,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跟贫困户打成一片,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真實的想法,跟贫困户成为“一家人”。55岁的他这几年来为了扶贫工作,已经走烂无数双运动鞋,跑坏了自己的私家车,白头发爬满了头。
村里的一些贫困户长期住在老房危房里,失去对改变生活困境的信心,张诚带领扶贫工作队员一家一家想法解决问题,进行选址再造或重建翻新。
在一次自然灾害中,住在老围屋的贫困户张耀华的房子突然倒塌,因为房子破烂,他的女儿有几年都没回家了。扶贫队就想办法,广州海关以及县政府共同助款,帮助他重新建屋。
房子建好后,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老张在周边的田地种上了菜,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他每次看到扶贫工作队的人,就远远地就跑过来握手:“我这日子是越过越有信心!”
张诚他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尽管大多数村民对引入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持观望态度,但本质上还是源于对自身文化水平和对改变生活状况的信心不足。正因如此,这一场场看似普通的走访,其实是在建立村民对新兴事物和长久脱贫的信心,“敞开心扉,解疑释惑,树立信心”成为“扶志”工作的重点。
驻村以来,扶贫工作队开展了多层次的座谈、谈心活动,包括党员学习交流、老党员慰问座谈、外出创业乡贤回乡座谈以及贫困户人户访问。通过沟通交流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鼓足村民们的干劲,点燃他们的希望。驻村组协助村干部讲解村“两委”各项公开事务,提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开展捐资助学,落实贫困户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努力实现“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积极引导有见识的乡贤回乡创业,带领贫困乡亲共同致富,造福家乡人民,迄今扶贫工作队已先后动员6名致富带头人返乡兴办扶贫产业。
用智帮扶 以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脱贫要靠产业!”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妇女和老人较多,可以利用空闲劳动力增加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围绕这个目标,扶贫工作队鼓励外出乡贤在村里建立了五华县首个村级工业产品加工项目——数码配件加工厂,并在规范经营、安全生产、员工培训、产品质量等方面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一下子解决了26名村民的“在村”就业问题。
“做的电子原件工序简单,我们可以在村工厂上班,也可以拿回家里乘农闲时做,只要勤快就能多出活。”贫困户童利霞说。不用出远门,在家里就可以就业,目前她一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邓力强和张卫金是中洞村的养牛和养猪大户,他们—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缺乏发展资金。扶贫工作队经过沟通,将部分扶贫资金以股金形式投入到两个企业中,企业承诺按期给贫困户固定的分红、保价收购贫困户集中养殖的猪、牛或鸭苗。如此—来,企业得到了充裕的发展资金,贫困户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几年光景,邓力强和张卫金家里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也带动了村里农户搞养殖的热情。
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广州海关共投入扶贫开发资415万元,统筹县、镇扶贫资金58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总投入达2595多万元,吸纳60多名贫困劳动人口就业,贫困村民每月稳定工资收入达2500到3000元,形成了显著的“造血”功能,为长久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扶贫工作队全力以赴,联合村“两委”开展抗疫工作,在入户开展防疫知识科普、帮助村里开展卫生防疫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扶贫产业复工复产所需口罩和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在生产用电、种植养殖补贴、创业免税等方面积极搭桥,目前村内三大扶贫产业均已生产正常。为扩大养猪合作产业,扶贫工作队还创建了“支部书记挂户”项目,今年年初投入广州海关党员干部爱心捐款15万元,贫困户可用这笔收入继续扩大养殖投入,形成“滚雪球”增收效应。
用情帮扶 实现美丽乡村愿景
走进中洞村,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印象深刻。广州海关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先后完成的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卫生站建设和饮水工程改造完善。
“农村没有公厕,用的都是以前的茅房。”扶贫工作队一进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广州海关投入26万元开展“厕所革命”,改建中洞小学化粪池,和村委会党群工作室及村民服务大厅厕所,结束了蹲“茅坑”的历史。
2020年开年之初,扶贫工作队帮助中洞村对13公里村道进行“全程亮化”。同时筹措资金对全村仍未硬化的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修补。从此,村民们告别了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实现了“家家门前有路灯、全村道路片片明”的美丽乡村愿景。
扶贫工作队筹资扩建文化设施,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经过努力,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运动跑道、文化长廊、乡村大戏台为一体的“穗关文化”广场顺利建成,成为中洞村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也成为水寨镇省定贫困村示范广场。
每当夜幕降临,中洞村“穗关文化”广场上便汇集了包括附近村村民在内的近百名群众。大家一起在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打打球,在文化长廊里乘凉聊聊家常,在空地上一起跳一跳广场舞。此时,张诚经常和他的队友们坐在乡亲中,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给村民遇到的难题出出主意,给孩子们讲讲外面世界的见闻。
“来到中洞村扶贫,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家乡,乡亲们就是我们的亲人,让他们脱贫致富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海关人的愿望。”张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