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由于对配电网重视不够、投资不足,导致配电网发展落后,供电可靠性不高。详细分析了目前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弊端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优化网架结构、提高设备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配网管理等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解决方案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N821+.91 文献标识码:TN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034―02
1.供电可靠性指标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对自身向用户提供电力的供电能力的体现,也可以反映社会各界对电力企业供电能力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从电网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直至生产、运行、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可靠性一般利用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做RS-1。RS-1=(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指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可能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而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途径有:减少停电次数、缩短每次停电时间、缩小每次停电范围。
2.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2.1 网络结构
配电线路分为架空线、电缆或混合结构,由于配电线路是随着电力用户的增多而不断发展的,而且前期一般总体规划与社会发展也有差异,所以最终造成供电区域错综复杂、接线方式多种多样。单辐射线路和联络不合理的线路大量存在,不能完全达到N-1要求,尤其是手拉手比例远远不够,当故障发生后,不能有效的转移负荷。由于配电线路交错重叠,导致部分线路间联络复杂、冗余,不利于运行管理及维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线路存在供电半径长、载装容量大、负载率高的现象,这不仅造成线路末端电压降低,而且不利于故障时线路反带。
2.2 线路设备装备水平
对于架空线路来说,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裸导线,这是导致线路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每年3月-5月份鸟类筑巢活跃时期,故障最为突出;部分线路导线截面偏小,从而影响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另外,老式开关、箱变、环网箱、高损变压器等设备的大量存在,不仅对维护设备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故障寻址器能及时反映线路运行情况,对查寻故障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设备本身或电池得不到及时更换,经常在故障发生后不能正确的反应线路情况,延误查找故障的时间,影响恢复送电时间。
2.3 运行管理及维护
由于配网工作多而杂,包括配网改造、大修技改、业扩工程和日常检修工作等,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各部门工作、合理安排停电计划,不仅造成重复停电,还会扩大停电范围,这都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配网设备较多,同一种设备或许来自不同的厂家,由于运行人员得不到相关培训,不熟悉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这给今后的维护和处理故障埋下隐患。随着电网的发展,配电线路越来越多,运行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且整体技能水平不高、运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这导致了巡线周期加长、巡视不到位、消除缺陷不及时、基础资料不全、不能正确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2.4 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一般分为外力故障和设备本身故障。外力故障主要有:①电缆被刨。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广泛应用,且在没有办理路由手续的前提下违规施工,导致经常发生电缆被刨事故。②汽车撞杆、碰线。施工车辆增多,路边杆缺少反光标记、防护桩,导致频繁被撞,尤其夜间,过路线也经常被挂断。③雷击。由于缺少防雷金具、绝缘水平低,雷雨天气时,部分设备经常遭受雷击。④鸟害。由于裸导线路的存在,鸟害造成的故障占较大比例。⑤树害、异物短路。多发生在绝缘水平低、保护距离不够的线段。设备本身故障主要有变压器故障、瓷瓶闪络放电、跌落式熔断器故障等。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本身问题,还有巡视不到位,对设备清扫、测温等工作不到位。各类故障一旦发生将造成线路掉闸,严重影响安全运行。
2.5 用户设备
运行维护分界点以下为用户资产,用户产权设施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站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架空线路使用裸线等问题,仍然运行着一部分老旧电力设备,这些老旧设备相对现行的运行要求,技术标准偏低,这些运行已久的设备,其内部绝缘、瓷瓶老化严重,经高温或风吹雨淋后易发生故障,而且发生故障后抢修困难、修复期长。部分客户在销户时,为了节省拆除的费用或者为了躲避电费,就利用线路停电机会,直接将变压器等设备拆除,而留下高压T接线,悬挂在空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不符合带电作业条件情况下,只能按事故处理程序停电处理。
3.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① 梳理配网线路,实行分区分片供电,避免交叉重叠供电,优化供电方式,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适当发展线路间联络,有条件时满足检修状态下N-1安全准则,无联络配电线路的电缆采用双电缆互为备用。②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实现A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供电半径不应大于2公里,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5公里,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10公里,0.4kV线路供电半径在A、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200m,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400m。③增加10kV出线以降低每条线路的用电负荷,使供电负荷基本合理,提高故障时转移其它线路负荷的能力。④利用配网改造、大修技改等机会,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水平、更新和改造陈旧、性能差、事故率高和高耗能的电网设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增强抵抗外力破坏及自然灾害的能力。⑤在主干线路上加装分段开关,控制每段的用户数,A、B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发展为5户一个分段点,C类供电区域配电线路根据要求可减少分段点,但不宜大于10户一个分段点,缩小检修作业区的停电范围,有效改善配电网调度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分支线路上加装大分支断路器,当分支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隔离,不影响主干线路,实现缩小故障范围,减少停电面积和停电时间。⑥为了缩短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后寻找故障区段的时间,宜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和线路分支处装设故障寻址器,当故障后,可以根据寻址器的变化来判断故障位置,有利于缩短查找故障的时间。
3.2 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①加强指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将公司分配到部门的指标落实到个人。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专工、班组、个人层层考核,奖惩分明,从而调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停电,在制订停电计划时,要将预检、大修等作业计划好。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要尽可能的考虑转供电,以保证用户正常用电,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停电和非故障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③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预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巡、夜巡,减少事故隐患,消除事故萌芽,确保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④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加大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力度。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解决方案智能电网
中图分类号:TN821+.91 文献标识码:TN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034―02
1.供电可靠性指标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对自身向用户提供电力的供电能力的体现,也可以反映社会各界对电力企业供电能力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从电网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直至生产、运行、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可靠性一般利用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做RS-1。RS-1=(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指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可能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而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途径有:减少停电次数、缩短每次停电时间、缩小每次停电范围。
2.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2.1 网络结构
配电线路分为架空线、电缆或混合结构,由于配电线路是随着电力用户的增多而不断发展的,而且前期一般总体规划与社会发展也有差异,所以最终造成供电区域错综复杂、接线方式多种多样。单辐射线路和联络不合理的线路大量存在,不能完全达到N-1要求,尤其是手拉手比例远远不够,当故障发生后,不能有效的转移负荷。由于配电线路交错重叠,导致部分线路间联络复杂、冗余,不利于运行管理及维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线路存在供电半径长、载装容量大、负载率高的现象,这不仅造成线路末端电压降低,而且不利于故障时线路反带。
2.2 线路设备装备水平
对于架空线路来说,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裸导线,这是导致线路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每年3月-5月份鸟类筑巢活跃时期,故障最为突出;部分线路导线截面偏小,从而影响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另外,老式开关、箱变、环网箱、高损变压器等设备的大量存在,不仅对维护设备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故障寻址器能及时反映线路运行情况,对查寻故障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设备本身或电池得不到及时更换,经常在故障发生后不能正确的反应线路情况,延误查找故障的时间,影响恢复送电时间。
2.3 运行管理及维护
由于配网工作多而杂,包括配网改造、大修技改、业扩工程和日常检修工作等,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各部门工作、合理安排停电计划,不仅造成重复停电,还会扩大停电范围,这都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配网设备较多,同一种设备或许来自不同的厂家,由于运行人员得不到相关培训,不熟悉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这给今后的维护和处理故障埋下隐患。随着电网的发展,配电线路越来越多,运行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且整体技能水平不高、运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这导致了巡线周期加长、巡视不到位、消除缺陷不及时、基础资料不全、不能正确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2.4 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一般分为外力故障和设备本身故障。外力故障主要有:①电缆被刨。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广泛应用,且在没有办理路由手续的前提下违规施工,导致经常发生电缆被刨事故。②汽车撞杆、碰线。施工车辆增多,路边杆缺少反光标记、防护桩,导致频繁被撞,尤其夜间,过路线也经常被挂断。③雷击。由于缺少防雷金具、绝缘水平低,雷雨天气时,部分设备经常遭受雷击。④鸟害。由于裸导线路的存在,鸟害造成的故障占较大比例。⑤树害、异物短路。多发生在绝缘水平低、保护距离不够的线段。设备本身故障主要有变压器故障、瓷瓶闪络放电、跌落式熔断器故障等。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本身问题,还有巡视不到位,对设备清扫、测温等工作不到位。各类故障一旦发生将造成线路掉闸,严重影响安全运行。
2.5 用户设备
运行维护分界点以下为用户资产,用户产权设施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站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架空线路使用裸线等问题,仍然运行着一部分老旧电力设备,这些老旧设备相对现行的运行要求,技术标准偏低,这些运行已久的设备,其内部绝缘、瓷瓶老化严重,经高温或风吹雨淋后易发生故障,而且发生故障后抢修困难、修复期长。部分客户在销户时,为了节省拆除的费用或者为了躲避电费,就利用线路停电机会,直接将变压器等设备拆除,而留下高压T接线,悬挂在空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不符合带电作业条件情况下,只能按事故处理程序停电处理。
3.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① 梳理配网线路,实行分区分片供电,避免交叉重叠供电,优化供电方式,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适当发展线路间联络,有条件时满足检修状态下N-1安全准则,无联络配电线路的电缆采用双电缆互为备用。②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实现A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供电半径不应大于2公里,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5公里,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10公里,0.4kV线路供电半径在A、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200m,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400m。③增加10kV出线以降低每条线路的用电负荷,使供电负荷基本合理,提高故障时转移其它线路负荷的能力。④利用配网改造、大修技改等机会,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水平、更新和改造陈旧、性能差、事故率高和高耗能的电网设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增强抵抗外力破坏及自然灾害的能力。⑤在主干线路上加装分段开关,控制每段的用户数,A、B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发展为5户一个分段点,C类供电区域配电线路根据要求可减少分段点,但不宜大于10户一个分段点,缩小检修作业区的停电范围,有效改善配电网调度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分支线路上加装大分支断路器,当分支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隔离,不影响主干线路,实现缩小故障范围,减少停电面积和停电时间。⑥为了缩短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后寻找故障区段的时间,宜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和线路分支处装设故障寻址器,当故障后,可以根据寻址器的变化来判断故障位置,有利于缩短查找故障的时间。
3.2 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①加强指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将公司分配到部门的指标落实到个人。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专工、班组、个人层层考核,奖惩分明,从而调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②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停电,在制订停电计划时,要将预检、大修等作业计划好。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要尽可能的考虑转供电,以保证用户正常用电,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停电和非故障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③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预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巡、夜巡,减少事故隐患,消除事故萌芽,确保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④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加大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