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写作心得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曾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初赛二等奖、决赛三等奖,第十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高中组优秀奖,论述作文《时间不止,奋斗不息》作为范文被编入浙江省《名校作文》杂志。
  我是浙江考生,从2016年开始,浙江高考作文就明确规定了文体:论述类文章。所以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积累的关于论述类文章的写法技巧。
  深刻说理,充分议论
  很多同学写这类作文的时候,通常会保持这样一个“套路”:开头一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然后过渡到自己的主要观点;第二段则直接举例,一大段冗杂的事例描述之后,另起一段发表议论;接着再是一段举例,最后匆忙议论收尾。
  这跟现在很多公众号文章的写法类似,基本上可以归纳成“事例+议论+事例+议论”的格式,如果故事讲得好,很容易吸引大批读者,但是放到考场上就行不通了。我使用这种“套路”时就没拿过高分,撑死也只能勉强够上二类文,而且我的字是公认比较好看清秀的,如果没有干净的书面作为加分项,作文分数会更低。
  这种写法最大的弊病就在于本末倒置,即用大片的事例材料弱化了最为重要的说理部分。想让老师打出高分,就要让他在阅卷时能感觉到你缜密的思维、清晰的逻辑,甚至被你打动说服,这就需要你的立意新颖没毛病,议论说理足够深刻充分。
  那么先来说说最为重要的议论说理部分。我的观点是,议论应该出现在你作文的全篇之中,因为它是撑起整篇作文的钢筋结构,不能用材料的叙述来粗糙搪塞。首段最好就能亮出自己的观点,接着遵循“由浅入深”的方法,慢慢阐述,娓娓道来。
  既然整篇文章都需要议论,在立意的时候除了考虑新颖与否,还要尽可能挑你有話说且能说得头头是道的观点。这里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你的论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的“上升高度”很重要,将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
  可以举几个例子。有作文题的材料是关于“法与情”的,那么我们选择的立意一般就是“遵守法律”“法律不能僭越”之类的,但是如果能在作文后面点出“法律无情人有情”“法律也需要温度”, 那作文的思想将更富有深度和更加务实可信。
  再比如这样一道作文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有的人喜欢追逐新潮,有的人偏爱信守旧习,更多的人喜新而不厌旧,兼容新潮和传统。当然还有人认为,本质上人们其实是无法选择的……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作文应该围绕生活方式的选择展开,但不能忽略材料中的一句话,“当然还有人认为,本质上人们其实是无法选择的”,如果最后写出“所有的选择都建立在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就又使文章高几个档次。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找亮点”也是对辩证思维的考验,需要打破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逻辑。这就需要你勤加思考和仔细审题,这些提示一般都隐藏在题干的关键字句(一般在最末尾)中。
  概括热点,精炼素材
  接着来说说必不可少的材料。考生应时刻牢记:材料的运用是为你的议论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一方面,它使说理更具信服力,起到弥补的作用,所以你在插入材料的时候要尽量概括叙述,并且要说得明白透彻且具有针对性,切忌堆砌材料,也不要一个材料运用于所有观点;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稍显枯燥的议论的一种滋润,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所以材料需要新颖,一些老梗就不要再使用了。
  材料在于积累,高三的时候我准备了一本素材本。一般来说,新鲜出炉的社会新闻热点、信息时代比较特立独行的人物都很适合用作作文素材,但是我在记录的时候不单单是抄下来,还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然后再加入自己的评论,类似于写一小段的新闻评论稿,这样在消化这些素材的同时,也有助于锻炼犀利独到的思维见解和精练的语言组织能力。
  采用在整体议论中时不时插入精简材料的形式,并且适当升华之后,我的作文就经常作为范文被打印。强调文章的广度、深度、梯度这些是不变的,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议论的深刻。希望我的方法能够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高考作文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自己摸索琢磨,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其他文献
【关键词十二】共享单车  城市空间是有价值的,共享单车能否与城市的其他存在者共享空间,是另一个层面的共享。  ——导读语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大战”,已成不少城市的街头风景,共享单车的“行车道”在不断拓宽,而治理的“围栏”也在逐渐明晰。为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北京市东城区将划定近600個规范停放区域,并计划使用电子围栏,不按规定停车者可能就无法使用。类似举措也在不少城市实施。  不仅共享单车在迅速
期刊
一、议论文写作常识  (一)议论文的构成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以达到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常用文体。  构成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作文写作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对题目材料理解之后根据要求得出的准确立意。  2.论据,作文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对论点起到支撑作用。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  简言之,论点是回
期刊
【关键词十四】作业压力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  ——导读语  快要期末考试了,有中小学生的中国家庭,往往弥漫着紧张气息。陪读“气到崩溃”的爸爸妈妈们,嘶吼声根本停不下来。《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中指出,中国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达2.82小时,是全球平均时长的近3倍;超过九成的家长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近八成是天天陪。  全
期刊
【关键词十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  ——导读语  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个稍显意外的场景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一场中雨猝不及防,许多户外展区的厂家都在忙着收拢展品,一款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依然在雨中“执勤”。汹涌人潮、漫天细雨、从容漫步,仿佛织就了一个未来人机共融的智慧时代。 
期刊
【关键词十一】城市美容师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每一座整洁的城市背后,都是环卫工人的默默付出。  ——导读语  每当春节临近,京城的年味便越发浓厚,然而,春节期间北京市东城区的五千余位环卫工人要像往常一样正常在岗。不同于常见的清洁工作,环卫工作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工种——抽粪工,东城区环卫中心的“三八女子抽粪班”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每天都要与这个城市的下水道打交道。  环卫
期刊
【赏析點评】本篇时评文题面巧致、形式整饬。如果仅是写弘扬传统文化,不免过于宽泛,但若是写传统文化最深沉最长远的意义,有如千年长河,万年清流,“浸润人心”,则是非常巧致的表达,题目对行文内容做出了范围定位。为什么说它形式整饬呢?由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入题,分别从“精神礼赞”“浸润心灵”“形式创新”“深远意义”等几方面展开议论,全文清晰、合理、有序,让人读来一气呵成,仍意犹未尽。  【关键词四
期刊
它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之一,更是一则歌颂纯真智慧的寓言。  ——《纽约时报》  它是一个奇迹。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如此精美又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浑然天成的美玉。  ——周国平  作者写得特别有童趣,而这些成人思辨又正是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面对社会、地球与宇宙诸多问题的时候必然要思考的。  ——柳鸣九  其富有诗意的淡淡
期刊
【关键词十五】空巢老人  社会化养老需要找到更多如“亲情互换”养老模式这样的支撑点,以形成更大的支撑力。  ——导读语  2017年3月26日,一场空巢老人和大学生的签约仪式,在湖北武汉龙王庙社区服务中心举行。20多名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结成互助对子,大学生们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帮助和陪伴老人,老人则腾出一间空余的房间给大学生免费居住。  这个被称为“空巢不空,租客守望”的“亲情互换”养老模式,是由一家
期刊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历来便是分数占比极大的重头戏。然而由于考试时间紧张,很多同学在写之前对于作文全篇没有整体规划,甚至在文章主旨模糊不清时便匆忙下笔,结果文章不知所云,分數未达预期。所以,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考过程,并且规划好时间,将思路形成提纲,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注重细节。如此,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可以做到有所思有所写了。  1.运用提纲理清思路  通常情
期刊
谈及高考作文,各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却不得不承认——高考作文虽然“套路深”,但仍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仍需要我们多加努力。在我看来,应对高考作文,需要我们在“套路”中起舞。下面,我便就相关经验浅谈之。  “套路一”:段落结构  写高考作文时,除了需要注意最基本的“虎头—猪肚—豹尾”结构,每段的结构也需要注意。  首先,文章中主要段落的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