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活动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1 激趣引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自主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课堂的引入,自主探究是指教师创设情景后的学生活动。怎样激趣引题呢?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景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使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我最常用的是直观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萌发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心理准备和探索准备。如:教学第一册“和是10的加法及10减几的减法”的练习课时,有这样一道题:□+□=10,10-□=□上课开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在屏幕的中间显示:□+□=10,且在两个小正方形中涂上红色,然后激趣:两个红色小窗的后面藏着许多数,请聪明的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找得越多越好,看谁的本领最大?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而逐一出示算式,当学生全部找完后,教师让学生看着屏幕思考,你觉得这样找好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怎么样做使算式不漏掉也不重复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次序排好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时学生非常主动而又认真地进行练习:10+0、9+1、8+2、7+3……或0+10、1+9、2+8、3+7……最后教师紧追不放,马上出示:10-□=□要求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讨论思考,学生一下子悟到了道理,学到了方法。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2 勇于发现,质疑问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合作探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就是一种创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应源于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可以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我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我进行大胆地尝试,根据学习目标把学习内容放心地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中寻找疑点,形成疑问并及时地鼓励学生敢于问“问题”,善于问“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更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然后问他们,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看完书后纷纷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为什么都相等?(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验证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呢?(4)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此时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探索。有些问题让学生相互地解决,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这样自己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把课堂教学置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每教一句口诀前我就先让学生用小棒实际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直到每个学生真正理解为止。如教学“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算一算我们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并说说你的算法。四人小组先讨论探究,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发言人,看哪组的方法最好?说完学生唧唧喳喳地议论起来了。有的用所学过知识求面积(两个学生先测出教室的长和宽,然后用面积公式计算),有的用脚跨一跨,有的数地上的地砖的块数等等,又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就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真正地储蓄、取钱,并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间就开始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怎样算利率呀?”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从中可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4 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为此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左边摆6个三角形,右边摆4个正方形(△△△△△△□□□□)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要使左右两边的图形个数同样多,你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兴趣浓厚,干劲十足,边思考边动手边讲。左边干脆拿走两个或在右边直接添加两个;左边拿出来一个放到右边上;左边拿走3个同时右边拿走一个;左边拿走5个同时右边拿走了3个等等。在学习“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了解家中妈妈的收入及支出情况,爸爸的收入及支出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制作月份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这样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延伸,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到训练,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
1 激趣引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自主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课堂的引入,自主探究是指教师创设情景后的学生活动。怎样激趣引题呢?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景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使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我最常用的是直观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萌发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心理准备和探索准备。如:教学第一册“和是10的加法及10减几的减法”的练习课时,有这样一道题:□+□=10,10-□=□上课开始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在屏幕的中间显示:□+□=10,且在两个小正方形中涂上红色,然后激趣:两个红色小窗的后面藏着许多数,请聪明的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找得越多越好,看谁的本领最大?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而逐一出示算式,当学生全部找完后,教师让学生看着屏幕思考,你觉得这样找好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怎么样做使算式不漏掉也不重复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次序排好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时学生非常主动而又认真地进行练习:10+0、9+1、8+2、7+3……或0+10、1+9、2+8、3+7……最后教师紧追不放,马上出示:10-□=□要求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讨论思考,学生一下子悟到了道理,学到了方法。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2 勇于发现,质疑问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合作探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就是一种创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应源于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可以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我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我进行大胆地尝试,根据学习目标把学习内容放心地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中寻找疑点,形成疑问并及时地鼓励学生敢于问“问题”,善于问“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更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然后问他们,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看完书后纷纷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为什么都相等?(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验证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呢?(4)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此时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探索。有些问题让学生相互地解决,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这样自己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把课堂教学置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每教一句口诀前我就先让学生用小棒实际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直到每个学生真正理解为止。如教学“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算一算我们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并说说你的算法。四人小组先讨论探究,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为发言人,看哪组的方法最好?说完学生唧唧喳喳地议论起来了。有的用所学过知识求面积(两个学生先测出教室的长和宽,然后用面积公式计算),有的用脚跨一跨,有的数地上的地砖的块数等等,又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就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真正地储蓄、取钱,并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间就开始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怎样算利率呀?”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从中可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4 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为此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左边摆6个三角形,右边摆4个正方形(△△△△△△□□□□)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要使左右两边的图形个数同样多,你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兴趣浓厚,干劲十足,边思考边动手边讲。左边干脆拿走两个或在右边直接添加两个;左边拿出来一个放到右边上;左边拿走3个同时右边拿走一个;左边拿走5个同时右边拿走了3个等等。在学习“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了解家中妈妈的收入及支出情况,爸爸的收入及支出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制作月份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这样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延伸,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到训练,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