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营销方式花样百出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基金法》的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募集,不得做公开宣传推介。在此背景下,基金的营销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金规模能做多大。
  在抢夺市场份额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家私募也都是卯足了劲,使出各式绝招以争取更多的用户。他们中有的依托在公募界培育出来的良好口碑,“转私”后依旧拥有大量的追随者;他们中有经常露脸在大众媒体、新媒体,以经久不衰的话题性,打造粉丝经济,通过粉丝购买的方式进行营销;他们中还有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在花样百出的营销大战中,也不乏有违规现象的出现,这使得投资者更要擦亮双眼。
  “公转私”后追随者买单
  都说干私募的苦,每天盯着屏幕双眼近视到550。但是在私募界有一类人活得比较滋润,他们就是那些公募精英“转私”的。
  近年来,公募界上至老总,下至基金经理、研究员等纷纷出走私募已是家常便饭了。他们中不少依靠在公募时期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名气,成立了新的私募,而其中不少客户也都是原来长期工作中所形成的。这类私募的营销要比其他的显得容易不少,因为名人效应往往让他们拥有不少追随者。
  2012年,原公募一哥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新成立千合资本一时吸引着市场的目光。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千合资本旗下首只私募基金昀沣一发行就创下了多项纪录,其投资门槛定在了2000万元,规模则达到20亿元,同时创造了规模最大的单只私募基金和投资门槛最高的私募基金两项纪录。虽然以后常有媒体曝出王亚伟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佳等负面,但是其基金的销售却仍然不受影响,目前千合资本管理的规模超过200亿。
  原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邱国鹭2014年初加入高毅资本,在南方基金时候的名气奠定了其在私募开局顺利。2015年2月,高毅资产一口气发了20只产品,而在去年公司一共发了75只产品。叹为观止!
  曾经的公募一姐王茹远于2014年11月离开公募,创办了上海宏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虽然此后饱受基金业绩巨亏的质疑,但其短短时间公司旗下产品数量就达到35只,也足以说明名人效应的威力。
  近年来公转私的精英不胜枚举,包括原华商基金孙建波加盟景林资产;原泰达宏利刘青山成立北京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原景顺长城王鹏辉创办深圳望正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募精英们可谓含着金汤勺出来,其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其前期产品的发售根本不愁,也就基本不用找渠道,都是渠道主动来找。不过,业绩往往是最好的试金石,特别是随着去年以来的几次大股灾,一些曾经辉煌的明星们有些星光黯淡,未来恐怕得在渠道上下功夫了。
  “网红”时代粉丝经济变现
  在这个人人都在谈论“网红”的年代,私募界也早有一批“网红”,通过各种媒体曝光的方式,让自己的知名度大增,以由引发粉丝效应,同时其私募产品的销售也水道渠成。
  提到但斌,业内人士一定会把“中国巴菲特”、“时间的玫瑰”等元素与这位大佬联系起来。多年以前但斌凭着这本《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的书让自己火了一把,同时其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自己价值投资的理念让大家把“中国巴菲特”的头衔直接带到了自己身上。虽然但斌管理的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平平,但是但斌自己头顶光环却是闪着金光。
  新浪知名博主“叶荣添”可谓一个传奇的存在。2008年他的新浪博客开通,其以狂放不羁的文风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的粉丝,网络影响力超过很多财经名人。通过网络聚焦到的足够人气后,他开始现身公众场合,在报上发表专栏文章、参加卫视股评节目等,目前他的身份是山东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其精忠报国私募基金也在一大帮簇拥下得以顺利发行。
  事实上,虽然“网红”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和发酵,但在新媒体未占据市场前,已经有一类民间炒股人士通过传统的媒体渠道将自己打造成“名嘴”,从而达到“网红”的效果。早些年的林园、赵笑云、阮杰等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网红”拥有一批固定的粉丝,这批粉丝中又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死忠粉”,他们愿意为“网红”推销的产品买单。因此,私募界的这批“网红”其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就是粉丝经济的变现。
  团队合作打造“噱头”
  当然,如果你既不是“明星”,又不是“网红”,但私募产品又想卖得多点,那就得下点功夫了。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多数私募所面临的问题,而大多数私募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营销,即团队运作模式,公司中设定专门的销售团队进行渠道的开拓和对接。不过,由于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做出自身的特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星石投资在这方面就有技高一筹的表现。在私募基本上被男士包揽的时候,星石投资打出了“最美私募”的噱头。作为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经常出席各种公开场合接受采访、发表观点,这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体的女性为星石投资的品牌塑造增添了光茫,为产品的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上半年,倚天投资因为拿下上半年阳光私募冠军而异军突出,备受关注。其总经理叶飞也开始在全国抛头露面,到处宣传公司的投资理念和市场看法。叶飞的演讲功力了得,说话语速极快,这与他激进的操作如出一辙。同时他以敢说出名,201 5年他曾大喊“创业板看万点,主板到8000就去旅游”。虽然此后的大跌行情让他旗下的基金亏损得一塌糊涂,但是倚天投资的名气算是打出去了。
  不过,在鱼龙混杂的私募行业,也有一些私募通过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手段假私募之名,行掠夺大众财富之实,极大地损害了私募行业声誉,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其他文献
尚荣医疗(002551)是笔者这几个月以来看得最费劲的公司,公告之多、业务之复杂简直令人发指,偏偏这公司目前布局的模式又让笔者觉得,如果真能够做起来,未来的前景将非常远大。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请听笔者一一道来。  财务状况堪忧  自上市以来,公司的ROE情况一路攀升,2015年大概率会突破10%。伴随着其ROE一路上升的,是愈发高耸的负债。截止201503,其负债率已高达44.31%,是上市之初的4
公司主要从事逆变焊割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公司产品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逆变焊割设备。其中逆变直流手工弧焊机是公司的主导产品,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技术方面,公司对称桥式逆变电源技术是国内首创,应用于MOS管类焊割设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工作频率。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焊接产业链,积极寻求境内、境外的投资和合作机会,扩大公司的业务板块,持续做大做强公司的焊接自动化业务,除了在传统行业保持优势
2015年A股创业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据统计,截至7月27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达3.77万亿元,逼近去年全年3.8万亿元的总发行量。其中,新增债券发行规模达9631亿元,占发行总额的25.56%。按照今年的赤字规模,2016年全年地方新增债券规模为1.18万亿元,由此,目前新增债券发行已超全年指标的八成。而根据置换债券发行节奏要求,截止到二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全年60%,那么下半年置换债发行规模约1.8万亿元。
编者按:  银行业进入中报密集发布期,各大上市银行先后发布半年报,二级市场上,银行股近日也出现集体上涨。对于银行股,很多投资者表示看不懂其财务数据,尤其在资产质量方面有着种种疑问。近期有雪球网友连续发文,从中报的角度分别点评了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本文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华夏银行:逾期贷款增速仍高  华夏银行(600015)抢了平安银行的风头,在上市银行中第一个发布了20
对投资者而言,有必要认真看看巴菲特在2月28日发表的2015年致股东的信。  这封2015年致股东的信有很大的信息量。既包括了2014年伯克希尔公司一年的经营情况,也涵括了其过去50年的经营和对未来50年的展望。作为既是经营者,又是投资者的角色,巴菲特充分体会到了从经营者角度考虑投资问题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  同样的一封信,对个人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而言,得到的启发和心得却会有所不同。对个人投资
IMF专家表示,中国需要一项“全面的公司重组”战略,即要关闭不可持续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政府针对债务问题拟采取的两大措施:债转股及不良贷款证券化,事实上会使问题恶化。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关键词: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对外宣布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为45亿美元,该公司的估值也达到大约600亿美元。本轮融资将有两大投入方向,一是重点投入在农村和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从近期走势来看,创业板的反弹遇到了较大抛压;短期来看,供给侧改革、周期大宗产品涨价、国企改革等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这种结构分化的情形可能仍将持续,随着创业板估值中枢的下移,部分成长股逐步显示出一定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短期应以防守为主要策略,重点寻找市值与估值相结合考量仍具有一定安全边际的标的。对周期行业持相对谨慎态度,需具体判断产品涨价的持续性和供需两方面
对于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而言,重要股东对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控股权,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一方面显示其对于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表示看好公司未来的经营与发展;另一方面,在股价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重要股东认为公司股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从而也有动力增持公司的股票。因而,从这两方面考虑,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对公司股价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根据数据统计,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增减持方面,自2015年7月起至今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及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的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目前国内市场,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等公司正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将高达5.22万亿元,足以改变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