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中学生,大多都惧怕作文,一说到作文,不少人都会一个头比两个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恐怕与老师没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有点粗浅的体会:引导学生写情境作文。
什么是情境作文?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境”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设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教师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场景、故事等。情境作文当堂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不用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去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了。这样一来,学生往日视作文为负担甚至视作文为洪水猛兽的感觉就会一扫而空,从而深深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作文中情境创设的三种方式:一曰展现,即,或把实物搬进课堂,或当堂表演、实验、看图片、放录音、放录像视频,或让学生当堂参与某项活动,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二曰捕捉,在课堂或课外突然出现的某事物,无意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即抓住不放,见景生情布置学生作文。三曰提供,即教师把某故事情节描述给学生听,或提供某物某人某事,让学生去观察体验。
这三种创设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设实景,可当堂或课后去观察、体验、触景生情。展现和捕捉的就是实景。另一类是虚景,只提供了看不到摸不着但能触发情感的情节,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想象,去触景生情。
创设怎样的情景,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
一、创设特定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笔者曾经设计过一道作文题,激起了学生很高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写作兴趣。作文题目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要求:写目前正在我们班任课的老师,不准写出老师的姓名、性别、年龄及任教的科目。通过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的描写,让本班师生读后能认定是谁就算写作成功,否则重写,直到成功为止。
这道作文题以写人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老师提供的是“情”(对象和要求),让学生根据情去捕“景”(老师的外貌服饰语言行为等)写作文。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境作文,老师有计划的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记得有一年笔者刚接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第一次使用这道作文题,学生观察一周后,一节课的时间写了三位老师,全班68人有63人获得了成功。其中有个学生写了这么一位老师:
有位老师老爱穿唐装,而且扣子总是从最上一颗扣到最末一颗,常常扣得严严谨谨,哪怕是大热天也如此。因为他穿得比较“古典”、“质朴”,所以时常引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有的同学甚至怀疑他是否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古人。但他从来都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且,他讲课时常爱夹一些“之乎者也”的文言词,加上风趣幽默……
这篇作文老师还没有念完,同学们就都说“这是历史老师”!作者抓住了这位老师的穿着习惯和课堂语言习惯来写,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笔者每次接受一个新班后都要让学生写这道作文题,每次都获得了成功。哪怕平时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平时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观察的愿望和动力,没有既定的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创设了观察情境之后,有了观察的目标,并即刻派上了用场,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因此对观察的认识深入了一步,并产生了兴趣。此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人、同学等等,然后写相应的作文时,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成功率也很高。
二、捕捉疑惑情境,激发想象乐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同伴听。如果顺其自然加以诱导,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或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或幻想),他们就会看成是显示自己想象才华的机会,就会乐意写。根据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或捕捉一些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情境,让他们作文,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有一次,笔者教作文课,课堂进行到二十多分钟,一个迟到的学生在前门喊“报告”,这突如其来的报告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注意,目光一齐注视着他,惊讶、猜疑、同情和责备的眼色都有,看得他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这时我灵机一动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原先准备好的作文题,我对大伙说:
“同学们,你们看刘星同学迟到了。是什么原因使他迟到的呢?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以你的猜想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用老师的题目:‘他迟到了’、‘事出有因’……”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因势利导:“这是一次想象作文,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天才,看谁想得新奇而合理,不一定与他今天迟到的实际原因相吻合,但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他的性格特征。不要去询问他迟到的真正原因,一旦问清了原因,作文中的想象少了,文章就不符合这次要求”。
这次作文很成功,学生根据想象为他做了几十种假设:贪玩误了时间;家人患病误了时间;助人为乐误了时间……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样的作文,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达到了培养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非常正确。我国的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作为老师,不管是教什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情境作文?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境”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设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教师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场景、故事等。情境作文当堂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不用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去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了。这样一来,学生往日视作文为负担甚至视作文为洪水猛兽的感觉就会一扫而空,从而深深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作文中情境创设的三种方式:一曰展现,即,或把实物搬进课堂,或当堂表演、实验、看图片、放录音、放录像视频,或让学生当堂参与某项活动,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二曰捕捉,在课堂或课外突然出现的某事物,无意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即抓住不放,见景生情布置学生作文。三曰提供,即教师把某故事情节描述给学生听,或提供某物某人某事,让学生去观察体验。
这三种创设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设实景,可当堂或课后去观察、体验、触景生情。展现和捕捉的就是实景。另一类是虚景,只提供了看不到摸不着但能触发情感的情节,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想象,去触景生情。
创设怎样的情景,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
一、创设特定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笔者曾经设计过一道作文题,激起了学生很高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写作兴趣。作文题目是: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要求:写目前正在我们班任课的老师,不准写出老师的姓名、性别、年龄及任教的科目。通过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的描写,让本班师生读后能认定是谁就算写作成功,否则重写,直到成功为止。
这道作文题以写人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老师提供的是“情”(对象和要求),让学生根据情去捕“景”(老师的外貌服饰语言行为等)写作文。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境作文,老师有计划的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记得有一年笔者刚接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第一次使用这道作文题,学生观察一周后,一节课的时间写了三位老师,全班68人有63人获得了成功。其中有个学生写了这么一位老师:
有位老师老爱穿唐装,而且扣子总是从最上一颗扣到最末一颗,常常扣得严严谨谨,哪怕是大热天也如此。因为他穿得比较“古典”、“质朴”,所以时常引来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有的同学甚至怀疑他是否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古人。但他从来都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且,他讲课时常爱夹一些“之乎者也”的文言词,加上风趣幽默……
这篇作文老师还没有念完,同学们就都说“这是历史老师”!作者抓住了这位老师的穿着习惯和课堂语言习惯来写,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笔者每次接受一个新班后都要让学生写这道作文题,每次都获得了成功。哪怕平时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平时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观察的愿望和动力,没有既定的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创设了观察情境之后,有了观察的目标,并即刻派上了用场,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因此对观察的认识深入了一步,并产生了兴趣。此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人、同学等等,然后写相应的作文时,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成功率也很高。
二、捕捉疑惑情境,激发想象乐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同伴听。如果顺其自然加以诱导,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或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或幻想),他们就会看成是显示自己想象才华的机会,就会乐意写。根据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或捕捉一些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情境,让他们作文,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有一次,笔者教作文课,课堂进行到二十多分钟,一个迟到的学生在前门喊“报告”,这突如其来的报告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注意,目光一齐注视着他,惊讶、猜疑、同情和责备的眼色都有,看得他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这时我灵机一动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原先准备好的作文题,我对大伙说:
“同学们,你们看刘星同学迟到了。是什么原因使他迟到的呢?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以你的猜想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用老师的题目:‘他迟到了’、‘事出有因’……”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因势利导:“这是一次想象作文,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天才,看谁想得新奇而合理,不一定与他今天迟到的实际原因相吻合,但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他的性格特征。不要去询问他迟到的真正原因,一旦问清了原因,作文中的想象少了,文章就不符合这次要求”。
这次作文很成功,学生根据想象为他做了几十种假设:贪玩误了时间;家人患病误了时间;助人为乐误了时间……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样的作文,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达到了培养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非常正确。我国的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作为老师,不管是教什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