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加拿大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关注这一领域中学术成就的历史发展;其次聚焦于一些得到相当多关注的新兴主题和研究课题,包括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和非殖民化,国际化,以及学生经历;最后对未来的趋势发表了一些评论。
【机 构】
:
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学院,多伦多马尼托巴大学教育学院,温尼伯约克大学教育学院,多伦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加拿大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关注这一领域中学术成就的历史发展;其次聚焦于一些得到相当多关注的新兴主题和研究课题,包括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和非殖民化,国际化,以及学生经历;最后对未来的趋势发表了一些评论。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新管理主义的渗透、社会问责机制的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减额、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全球性追逐等,给学术职业带来一系列冲击.高等院校通过绩效考核、薪资分配、终身教职等制度工具,将学术共同体重塑为追求效率至上的激烈竞争空间.在此背景之下,大学教师被裹挟于学术产出竞赛之中,其职业身份渐从高度自主性的"学术人"向知识生产流水线的"被雇佣者"转变.
科举制为传统社会寒门子弟提供上升流动机会,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本文通过考察《清代朱卷集成》和《未刊清代朱卷集成》中浙江籍举人、进士朱卷履历,定量分析其中的受业师、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信息,探析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取科举功名的寒门子弟在教育条件上与生监家庭子弟没有显著差异,受业师是举人考取进士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机会获得是寒门子弟考取科举功名的根本原因;家庭文化资本是教育条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族文化资本保障了天资聪颖寒门子弟的教育机会.
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途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选择我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变量除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也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以及专
本文通过2010—2017年家长帮论坛的近36万条评论文本,利用文本情感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市小学的社会认可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评论数方面,每年的六月均为评论的高峰,其中2014年的高峰最为突出;在社会认可度方面,虽然保持平稳的学校占到一半左右,但是社会认可度下降的学校稍多于上升的学校.若分维度来看,在生源质量维度方面,社会认可度呈现上升趋势的学校占21.6%,基本不变的占49.5%,退步的占29.9%;在教学水平维度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后有所进步的学校占14.7%,基本不变的占52.9%,退步的占3
高校扩招后,部分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资源紧张选择到城市郊区新建校区.本文以此为研究契机,在区县一级的微观层次重新讨论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经典议题.本文使用国内主要城市的148个区县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多期DID模型、事件研究和合成控制法进行分析,发现新建校区对所在区县整体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影响最为明显.高校融入所在地的经济增长存在时间滞后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扩大.新建校区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异质性,中西部地区新建校区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有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这是一本美国文化学者撰写的关于日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反思型专著.作者布雷恩·J.麦克维(Brian J.McVeigh)是美国心理和政治人类学家、日本文化研究者,长期在东亚尤其是在日本生活、学习和工作.作者基于其在高校的教与学经历,指出除了极少数精英大学,在大部分日本高校的校园里、尤其是本科课堂上,大部分本科生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学习动机与欲望,更不要说展现出相应的学习行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之低令人咋舌.
人力资本研究的发展使得教育成为经济和政策讨论中的中心议题,因为它为能带来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能和知识积累活动提供了复杂成熟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概述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尝试分析人力资本研究是如何在当今关于教育和培训的社会政治讨论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缘起入手,论述了多年来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评和修正,讨论了人力资本理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知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观点纷繁驳杂,实践措施迭出,现代的与后现代的、反映论的与建构论的、传统教育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各自为阵并且相互论争.我国教育界关于知识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可以看作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余波.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