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互动式教学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师生互动提供空间。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在学生的发现要求下,促进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学内容要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数学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要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呢?
一、激趣——促进师生自由互动的前曲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要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设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人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趣”,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平等交流,有效地敞开学生的心扉,想说就说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学生的独立人格,也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为每个学生提供“想说就说”的机会,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进人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单纯地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让他们安全地参与互动。
三、合作学习,让师生互动得到升华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分组学习、分组竞赛等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6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3余1”“不对!应该商3余1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尔后开展辩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剑,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地,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争议,在争议中激活思维,在思考中层层推进,使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来越得到凸现,最后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一种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使师生之间逐渐步入真诚敞开、交互共生的理想境界。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在学生的发现要求下,促进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学内容要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数学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要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呢?
一、激趣——促进师生自由互动的前曲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要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设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人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趣”,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平等交流,有效地敞开学生的心扉,想说就说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学生犹如被看管的羔羊,既无学生的独立人格,也看不到学生的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为每个学生提供“想说就说”的机会,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进人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单纯地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让他们安全地参与互动。
三、合作学习,让师生互动得到升华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成就欲,合作、友善的态度,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分组学习、分组竞赛等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6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3余1”“不对!应该商3余1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尔后开展辩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剑,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地,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争议,在争议中激活思维,在思考中层层推进,使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来越得到凸现,最后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一种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使师生之间逐渐步入真诚敞开、交互共生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