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正向我们走来。世纪的交替,千年的更迭,出现在我们这代人的面前。世界各国都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规模、极新颖的方式举行庆典活动,各国邮政都精心策划,发行不同寻常的邮票。中国的邮票发行部门,也深深感到肩负的重大责任,不能错过极难得的历史机遇,不能愧对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殷切期望。
面对这样重大的题材,邮票的主题如何确立?内容如何选择?思路可谓千头万绪,可选择的方案可谓多种多样:是总结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是面对中国还是面向世界?是选择严肃的题材还是轻松的话题?是表现抽象的时空转换还是具体的事物?都在选择的范围之内。而且,发行的邮票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同时还要表现出中国的特色,要求极高,难度极大。
邮票的策划工作从1997年夏天就已开始。邮票发行部门走访了一些最权威的研究院所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大专院校请教探讨,召开了多次著名专家座谈会论证商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严格考证,内部召开了多次会议反复研究。邮票发行部门还通过新闻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世纪之交邮票选题征集活动",共收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集邮者提供的近2000条建议。经过这样的集思广益和科学论证,首先理清了思绪,确定了邮票的立意:邮票要反映两条主线,一是世纪的交替,一是千年的交替;要表现三个阶段,一个是对过去的回顾,一个是新旧交替的历史瞬间,一个是对未来的展望。
立意明确后,在邮票内容的选择、套数的确定上,几经反复。特别是关于"回顾"的内容,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回顾百年还是回顾千年?回顾具体的重大事件还是概括某个方面的成就?千百年来的重要史实浩如烟海,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还有精神文明(包括科技)的,哪一方面能够作为历史的代表?经过反复论证,达成了共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从一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千年的历史回顾,应以表现生产力的发展为主题,而表现朝代的更迭意义不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千年回顾邮票应着眼于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为避免重复,对百年的历史回顾应该有所区别。从百年这相对短暂的历史阶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不像一千年那样明显,但生产关系的改变有时却十分剧烈,中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因此,百年的回顾可以着重表现政治上、经济上的巨大变化。
回顾的历史范围,是仅包括中国还是包括全世界?从百年回顾来看,中国的百年巨变是举世公认的十分罕见的历史大跨越,显然应该回顾中国的百年巨变。而对千年回顾的历史范围则有不同看法,因为从科技史来看,中国的辉煌多在古代,近几百年的重大科技成就几乎全在西方,如何对待?多数人认为,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表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眼光开阔些,站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关头,应有这种气度,通过邮票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考虑到客观现实,可以把对中国和世界的回顾分别安排,各发行1套;还可以将中国的千年科技回顾拓展为对三千年的回顾,定名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将世界的千年科技回顾压缩为对后五百年的回顾(前五百年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后五百年才有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定名为《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每一套各选择10项重大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选择,请许多专家进行了严格的论证和审定。由于内容十分丰富而邮票的画面太小,决定改用邮资明信片这一载体。
中国的百年回顾,最好能选择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既能画龙点睛,又具艺术效果。但这就涉及到对历史特别是对建国以后的历史的评价,政策性很强,难以把握。邮票发行部门没有回避难题,经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权威部门的意见并认真研究,确定了8个事件作为邮票内容。其中较有争议的是"两弹一星"。一些意见认为,核武器是被禁止的,宣传"两弹一星"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不协调,与当前和平发展的主题不协调,还可能像有的国家那样引起外交上的纠纷。另一些意见认为,"两弹一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凝聚着中央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在60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壮了国力,扬了国威,大大有助于争取和维护和平;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当前和平发展的主题并不矛盾。邮票发行部门采纳了后一种意见,并经上报批准。建国五十周年前夕,中央大力表彰并宣传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充分说明上述决策是正确的。
纪念新旧交替的历史瞬间,属于比较抽象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也颇费思量。第1枚邮票借用世纪坛的形象体现时间的转换,后4枚则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表明了在新的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平发展,科学技术,保护自然,中华复兴。
展望未来的邮票内容如何确定?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未来的展望当然只能以新的百年而非千年为限。根据邮票的选题原则,邮票不可以表现未实现的事物,如计划、规划、设想、展望等,因为这些将来能否实现,还有待实践验证,万一不能实现,将有损"国家名片"的声誉。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邮票发行部门采取使用儿童画作为邮票图案的方式,以儿童对未来的想象来体现展望21世纪的主题,从而巧妙地绕过了这个难点。从1998年6月开始,国家邮政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展望新世纪邮票儿童设计竞赛"活动。以国家邮政主管部门的名义组织邮票设计竞赛,并承诺将获奖作品作为图稿发行邮票,这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活动历时1年。各省邮政局组织了作品的征集和层层选拔推荐。国家邮政局组织了作品的初评,并邀请初评被选上的50名小作者来京当场作画,从中最后评定了8幅作品作为邮票图稿。在美国的倡议下,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组织儿童进行了迎接新世纪邮票的设计活动。
在两条主线中,"迎接新千年"安排为以回顾为内容的两套邮资明信片;与此相区别,"迎接新世纪"安排为邮票,共3个主题,分别为《20世纪回顾》、《迈入21世纪》、《21世纪展望》。同时,将两条主线统一在《世纪交替千年更始》这个主标题之下,全面地体现它们的涵义。
由于前一时期国内外比较多的意见倾向于新世纪从2000年开始,3套纪念邮票的发行日期分别定为1999年12月31日、2000年1月1日和2000年6月1日。目前,国内外比较多的权威的意见认定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但是,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转折年,2000年具有诱人的吸引力,人们从感情上还愿将它作为新的起点、新的开端。遍布世界的庆典活动将从1999年底开始,延续1年,直到迎来2001年的第一缕阳光。鉴于上述情况,邮票发行部门决定3套邮票中的第一、第三套不动,第二套推迟1年发行。
考虑到社会各界在2000年全年内举行庆典活动的需要,1999年底还安排发行《2000年》普通邮票一套1枚。这枚小小的邮票将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寄托着给予亲人的对未来的美好祝福,传遍五洲四海,走进千家萬户。
《世纪交替千年更始》系列邮资凭证,历经两年策划,凝聚众人心血,终于与群众见面了。它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立足于邮政,放眼于各个领域;它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它立足于历史,放眼于未来。它将伴随着全国人民,走向新世纪,迈入新千年。
责编/刘劲
面对这样重大的题材,邮票的主题如何确立?内容如何选择?思路可谓千头万绪,可选择的方案可谓多种多样:是总结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是面对中国还是面向世界?是选择严肃的题材还是轻松的话题?是表现抽象的时空转换还是具体的事物?都在选择的范围之内。而且,发行的邮票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同时还要表现出中国的特色,要求极高,难度极大。
邮票的策划工作从1997年夏天就已开始。邮票发行部门走访了一些最权威的研究院所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大专院校请教探讨,召开了多次著名专家座谈会论证商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严格考证,内部召开了多次会议反复研究。邮票发行部门还通过新闻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世纪之交邮票选题征集活动",共收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集邮者提供的近2000条建议。经过这样的集思广益和科学论证,首先理清了思绪,确定了邮票的立意:邮票要反映两条主线,一是世纪的交替,一是千年的交替;要表现三个阶段,一个是对过去的回顾,一个是新旧交替的历史瞬间,一个是对未来的展望。
立意明确后,在邮票内容的选择、套数的确定上,几经反复。特别是关于"回顾"的内容,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回顾百年还是回顾千年?回顾具体的重大事件还是概括某个方面的成就?千百年来的重要史实浩如烟海,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还有精神文明(包括科技)的,哪一方面能够作为历史的代表?经过反复论证,达成了共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从一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千年的历史回顾,应以表现生产力的发展为主题,而表现朝代的更迭意义不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千年回顾邮票应着眼于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果。为避免重复,对百年的历史回顾应该有所区别。从百年这相对短暂的历史阶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不像一千年那样明显,但生产关系的改变有时却十分剧烈,中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因此,百年的回顾可以着重表现政治上、经济上的巨大变化。
回顾的历史范围,是仅包括中国还是包括全世界?从百年回顾来看,中国的百年巨变是举世公认的十分罕见的历史大跨越,显然应该回顾中国的百年巨变。而对千年回顾的历史范围则有不同看法,因为从科技史来看,中国的辉煌多在古代,近几百年的重大科技成就几乎全在西方,如何对待?多数人认为,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表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眼光开阔些,站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关头,应有这种气度,通过邮票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考虑到客观现实,可以把对中国和世界的回顾分别安排,各发行1套;还可以将中国的千年科技回顾拓展为对三千年的回顾,定名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将世界的千年科技回顾压缩为对后五百年的回顾(前五百年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后五百年才有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定名为《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每一套各选择10项重大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选择,请许多专家进行了严格的论证和审定。由于内容十分丰富而邮票的画面太小,决定改用邮资明信片这一载体。
中国的百年回顾,最好能选择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既能画龙点睛,又具艺术效果。但这就涉及到对历史特别是对建国以后的历史的评价,政策性很强,难以把握。邮票发行部门没有回避难题,经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权威部门的意见并认真研究,确定了8个事件作为邮票内容。其中较有争议的是"两弹一星"。一些意见认为,核武器是被禁止的,宣传"两弹一星"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不协调,与当前和平发展的主题不协调,还可能像有的国家那样引起外交上的纠纷。另一些意见认为,"两弹一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凝聚着中央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在60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壮了国力,扬了国威,大大有助于争取和维护和平;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当前和平发展的主题并不矛盾。邮票发行部门采纳了后一种意见,并经上报批准。建国五十周年前夕,中央大力表彰并宣传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充分说明上述决策是正确的。
纪念新旧交替的历史瞬间,属于比较抽象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也颇费思量。第1枚邮票借用世纪坛的形象体现时间的转换,后4枚则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表明了在新的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平发展,科学技术,保护自然,中华复兴。
展望未来的邮票内容如何确定?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未来的展望当然只能以新的百年而非千年为限。根据邮票的选题原则,邮票不可以表现未实现的事物,如计划、规划、设想、展望等,因为这些将来能否实现,还有待实践验证,万一不能实现,将有损"国家名片"的声誉。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邮票发行部门采取使用儿童画作为邮票图案的方式,以儿童对未来的想象来体现展望21世纪的主题,从而巧妙地绕过了这个难点。从1998年6月开始,国家邮政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展望新世纪邮票儿童设计竞赛"活动。以国家邮政主管部门的名义组织邮票设计竞赛,并承诺将获奖作品作为图稿发行邮票,这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活动历时1年。各省邮政局组织了作品的征集和层层选拔推荐。国家邮政局组织了作品的初评,并邀请初评被选上的50名小作者来京当场作画,从中最后评定了8幅作品作为邮票图稿。在美国的倡议下,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组织儿童进行了迎接新世纪邮票的设计活动。
在两条主线中,"迎接新千年"安排为以回顾为内容的两套邮资明信片;与此相区别,"迎接新世纪"安排为邮票,共3个主题,分别为《20世纪回顾》、《迈入21世纪》、《21世纪展望》。同时,将两条主线统一在《世纪交替千年更始》这个主标题之下,全面地体现它们的涵义。
由于前一时期国内外比较多的意见倾向于新世纪从2000年开始,3套纪念邮票的发行日期分别定为1999年12月31日、2000年1月1日和2000年6月1日。目前,国内外比较多的权威的意见认定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但是,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转折年,2000年具有诱人的吸引力,人们从感情上还愿将它作为新的起点、新的开端。遍布世界的庆典活动将从1999年底开始,延续1年,直到迎来2001年的第一缕阳光。鉴于上述情况,邮票发行部门决定3套邮票中的第一、第三套不动,第二套推迟1年发行。
考虑到社会各界在2000年全年内举行庆典活动的需要,1999年底还安排发行《2000年》普通邮票一套1枚。这枚小小的邮票将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寄托着给予亲人的对未来的美好祝福,传遍五洲四海,走进千家萬户。
《世纪交替千年更始》系列邮资凭证,历经两年策划,凝聚众人心血,终于与群众见面了。它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立足于邮政,放眼于各个领域;它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它立足于历史,放眼于未来。它将伴随着全国人民,走向新世纪,迈入新千年。
责编/刘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