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时,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引路人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一、教师创新教育的思想准备
  
  (一)必须明确创新的思想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必然是一番空话。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才算得上创新,而没意识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如果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就会大大地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必须明确智力与创新力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智力的高低不等同于创新力的大小,如果教育者混淆了智力与创新力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就会只知道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道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的方向发展。据报道,我国中学生代表队参加世界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均获金牌,这体现了我国中学生在知识掌握、智力方面是一流的,但是在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时却显得非常的沉默,而外国学生思想活跃,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创新教育的知识准备
  
  (一)如何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 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的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3. 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4. 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训练思维。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l. 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2.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开阔思维。
  3. 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求异思维要求在思考中,将问题的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的展开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培养学生勤于多思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科学家、名人成功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幸福,用来激励学生从小立志并尝试创造。在提倡学生多思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教师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转变观念,激励创新,推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既能促进认知,亦能影响或中断认知。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开发其创造力,就要重视情感教育。实践说明,只有建立以尊重和理解为内涵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思维建构方式与思维成果,不能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通过教育行为的转变,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如果教师依然将课本知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对错,对学生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提问或解答不予肯定或鼓励,采取不置可否的含糊态度,很快会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必然限制甚至扼杀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开发。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权威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平等参与者和研究者。实践还告诉我们,教师善于微笑和倾听可以缩短或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从“亲其师,信其道”发展到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
  (二)以疑激趣,实践创新,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捕捉时机,引发学生疑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参与探索问题,在实践中舒展思维的网络,发现新知。
  (三)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促成创新
  几乎所有的人,儿时的学习总是那么快乐,他们初次迈进校门时,大多是信心百倍、兴高采烈的,为什么部分学生后来会厌学?他们对学校由向往到厌弃,对学习由兴奋到反感,责任在谁?是家长、是学校、是社会,还是教育制度本身?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评价儿童,不要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不要让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坐下,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机会,进而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学习阶段,新课改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    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健康状况等做出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是考察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传统教育的操行评定方法是程式化的“评语法”——一优点、二缺点、三希望。大多数评语采用“训导式”“八股式”写法,内容空洞,结构程式化,千篇一律,居高临下,语气生硬。既反映不出学生的个性,又妨碍教师与学
期刊
书面表达题是考查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试题,它要求考生既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笔头表达能力。高考书面表达是一种创作性的过程,对启动知识信息储存、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要求很高。  高考英语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命题形式看,虽然都属于指导性写作,但越来越重视情景的创设,由单纯汉语提示变化到以图表为主、汉语提示为辅,这样的考题更贴
期刊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活动当中表现为学生以测验为本位地去学习,以一门学科的成功与否来预测自己未来能否成功。这种狭隘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学校当中能够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难道就只有这么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取得成功吗?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
期刊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生硬死板,虽然他们的知识很渊博,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也很大,可同学们对他们的说教和所提的问题毫无兴趣。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假如主导者妙用课堂语言,适时点拨,激活思维,就会让学生自觉地行动起来、参与其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那么,怎样引导和点拨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呢?    一、妙用赞美,点化思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
期刊
伴随语言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和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美国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谈话,35%的内容是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表达。可见,讲话者的伴随语言是多么重要,它的表情达意作用是多么巨大!还有一份材料说,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这又从听者的角度告诉我们伴随语言的重要性。  可见,要让
期刊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如何走出一条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新路子呢?    一、对话——让心灵与诗歌亲密接触    教育的发展呼唤“对话”精神。通过对话,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让书真正活起来。如教学《游园不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境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
期刊
我们知道,体育课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厌烦”情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体育教材“学完丢光”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引导学生摆正上课态度,比较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呢?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从心理
期刊
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双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和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思维的方式各有千秋,在错误中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
期刊
人们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写,而忽略了读。读是用眼睛来写,写就是用笔来说,说与写是输出信息,读与听是获取信息。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见得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一、阅读要讲究大容量、多渠
期刊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