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时,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引路人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一、教师创新教育的思想准备
(一)必须明确创新的思想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必然是一番空话。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才算得上创新,而没意识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如果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就会大大地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必须明确智力与创新力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智力的高低不等同于创新力的大小,如果教育者混淆了智力与创新力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就会只知道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道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的方向发展。据报道,我国中学生代表队参加世界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均获金牌,这体现了我国中学生在知识掌握、智力方面是一流的,但是在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时却显得非常的沉默,而外国学生思想活跃,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创新教育的知识准备
(一)如何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 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的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3. 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4. 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训练思维。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l. 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2.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开阔思维。
3. 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求异思维要求在思考中,将问题的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的展开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培养学生勤于多思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科学家、名人成功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幸福,用来激励学生从小立志并尝试创造。在提倡学生多思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教师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转变观念,激励创新,推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既能促进认知,亦能影响或中断认知。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开发其创造力,就要重视情感教育。实践说明,只有建立以尊重和理解为内涵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思维建构方式与思维成果,不能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通过教育行为的转变,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如果教师依然将课本知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对错,对学生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提问或解答不予肯定或鼓励,采取不置可否的含糊态度,很快会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必然限制甚至扼杀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开发。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权威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平等参与者和研究者。实践还告诉我们,教师善于微笑和倾听可以缩短或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从“亲其师,信其道”发展到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
(二)以疑激趣,实践创新,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捕捉时机,引发学生疑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参与探索问题,在实践中舒展思维的网络,发现新知。
(三)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促成创新
几乎所有的人,儿时的学习总是那么快乐,他们初次迈进校门时,大多是信心百倍、兴高采烈的,为什么部分学生后来会厌学?他们对学校由向往到厌弃,对学习由兴奋到反感,责任在谁?是家长、是学校、是社会,还是教育制度本身?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评价儿童,不要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不要让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坐下,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机会,进而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学习阶段,新课改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时,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引路人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一、教师创新教育的思想准备
(一)必须明确创新的思想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必然是一番空话。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才算得上创新,而没意识到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对于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如果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就会大大地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得到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必须明确智力与创新力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智力的高低不等同于创新力的大小,如果教育者混淆了智力与创新力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就会只知道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道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的方向发展。据报道,我国中学生代表队参加世界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均获金牌,这体现了我国中学生在知识掌握、智力方面是一流的,但是在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进行思想交流时却显得非常的沉默,而外国学生思想活跃,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创新教育的知识准备
(一)如何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 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的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3. 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支持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4. 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训练思维。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l. 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2.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开阔思维。
3. 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在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求异思维要求在思考中,将问题的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的展开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培养学生勤于多思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科学家、名人成功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幸福,用来激励学生从小立志并尝试创造。在提倡学生多思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教师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转变观念,激励创新,推行民主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既能促进认知,亦能影响或中断认知。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开发其创造力,就要重视情感教育。实践说明,只有建立以尊重和理解为内涵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思维建构方式与思维成果,不能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通过教育行为的转变,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如果教师依然将课本知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对错,对学生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提问或解答不予肯定或鼓励,采取不置可否的含糊态度,很快会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必然限制甚至扼杀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开发。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权威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平等参与者和研究者。实践还告诉我们,教师善于微笑和倾听可以缩短或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从“亲其师,信其道”发展到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来。
(二)以疑激趣,实践创新,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捕捉时机,引发学生疑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参与探索问题,在实践中舒展思维的网络,发现新知。
(三)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促成创新
几乎所有的人,儿时的学习总是那么快乐,他们初次迈进校门时,大多是信心百倍、兴高采烈的,为什么部分学生后来会厌学?他们对学校由向往到厌弃,对学习由兴奋到反感,责任在谁?是家长、是学校、是社会,还是教育制度本身?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评价儿童,不要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不要让学生以失败者的身份坐下,多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机会,进而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学习阶段,新课改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