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为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而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弹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解决“怎么教”时,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和心理特点等,在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事物保持好奇心,激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的精神环境中,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如在讲“学会调控情绪”时,教师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下雨时,她担心小儿子的衣服晒不干;天晴的时候,又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就这样,老太太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故事讲到这里,教师可以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它平铺直叙地讲下去,而是设计“请你出主意、想办法,让老太太高兴起来”这一开放式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学生的思维会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有的学生会劝告老太太换一种想法,雨天想大儿子的伞店生意兴隆,晴天想小儿子洗染店顾客盈门;有的学生建议让大儿子和小儿子联合起来,晴天,一起经营洗染店,雨天一起去卖伞;有的学生建议大儿子扩大经营项目,卖防紫外线伞,小儿子引进新技术,购买干燥机。这样,不管晴天或者雨天,两兄弟都能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如:在讲授“依法纳税”一框时,讲到不同的人对税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可先给学生提示,政府说:税是国家生存之本,税是社会发展之根。工人说:税收是共和国的基石,托起万丈高楼。农民说:税收是仓库,贮藏着人民的财富。然后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学生说: 。这时候,每个学生会按照自己对税收的理解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税收是我们学习的保证;有的说:税收是教室,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的说:税收是知识……这样学生的“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了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课堂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而是讲七分留三分,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
二、增加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情境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根据初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这一实际,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现欲得到释放,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从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和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从而诱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如在讲“让我们选择坚强”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设置“教室里,测英语,无人监考靠自觉;小刚东张西瞧,盼望小强传纸条”这一情境,要求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演出来。大家在观看具体、形象的表演时,认识“无人监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在检测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学生,必须从经受“无人监考”的考验这件小事做起,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交出一份让老师满意、自己自豪的答卷。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
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当前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已规定,今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组织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
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导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课堂辩论这一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教师设置诸如“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辩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在父母、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适度地上网,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手段,从中汲取知识,扩大视野,自觉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使上网成为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以实践作为辅助的组织形式,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对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其应用性、实践性尤为突出,可采用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往我们所谓的“用”仅是给学生布置书面的理论作业,可这多半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从理论性的作业改为实践性的作业,这就注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抓住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关键。如在上完“公民的义务”这一框内容后可布置调查与实践的作业。(1)你们家纳税吗?有哪些税?大约一年纳多少税?你纳过税吗?(2)小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街头税法义务宣传活动。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能吸引并锁定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的教育。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交互使用,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从而引导学生在亲自实践和体验“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中,成为学习上有执著追求、品德上能严格自律的完整的人。■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如在讲“学会调控情绪”时,教师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下雨时,她担心小儿子的衣服晒不干;天晴的时候,又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就这样,老太太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故事讲到这里,教师可以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它平铺直叙地讲下去,而是设计“请你出主意、想办法,让老太太高兴起来”这一开放式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学生的思维会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有的学生会劝告老太太换一种想法,雨天想大儿子的伞店生意兴隆,晴天想小儿子洗染店顾客盈门;有的学生建议让大儿子和小儿子联合起来,晴天,一起经营洗染店,雨天一起去卖伞;有的学生建议大儿子扩大经营项目,卖防紫外线伞,小儿子引进新技术,购买干燥机。这样,不管晴天或者雨天,两兄弟都能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如:在讲授“依法纳税”一框时,讲到不同的人对税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可先给学生提示,政府说:税是国家生存之本,税是社会发展之根。工人说:税收是共和国的基石,托起万丈高楼。农民说:税收是仓库,贮藏着人民的财富。然后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学生说: 。这时候,每个学生会按照自己对税收的理解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税收是我们学习的保证;有的说:税收是教室,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的说:税收是知识……这样学生的“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了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课堂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而是讲七分留三分,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
二、增加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情境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根据初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这一实际,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现欲得到释放,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从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和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从而诱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如在讲“让我们选择坚强”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设置“教室里,测英语,无人监考靠自觉;小刚东张西瞧,盼望小强传纸条”这一情境,要求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演出来。大家在观看具体、形象的表演时,认识“无人监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在检测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学生,必须从经受“无人监考”的考验这件小事做起,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交出一份让老师满意、自己自豪的答卷。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
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当前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已规定,今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组织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课堂辩论”
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导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课堂辩论这一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教师设置诸如“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辩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在父母、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适度地上网,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手段,从中汲取知识,扩大视野,自觉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使上网成为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以实践作为辅助的组织形式,以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对思想品德学科而言,其应用性、实践性尤为突出,可采用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往我们所谓的“用”仅是给学生布置书面的理论作业,可这多半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从理论性的作业改为实践性的作业,这就注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抓住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关键。如在上完“公民的义务”这一框内容后可布置调查与实践的作业。(1)你们家纳税吗?有哪些税?大约一年纳多少税?你纳过税吗?(2)小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街头税法义务宣传活动。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能吸引并锁定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的教育。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交互使用,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从而引导学生在亲自实践和体验“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中,成为学习上有执著追求、品德上能严格自律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