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高考政经常出现图表类主观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生活的内容,以当年的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因其材料构成比较复杂,有些图表分析起来难度较大,加之方法不到位,部分考生因此放弃此类题的解答,为了使考生能得心应手的应对此类题型,现就对政治图表类主观题的做题技巧加以解析。
【题型特点】
1.命题的特点:
(1)材料是当年国内经济热点和经济生活重点知识的结合;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和问题;有些试题要求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图表,一是设问。图表一般由标题、图表、备注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1~2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有: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或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2.图表形式
图表类主观题可分为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等之分;表格式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3.答题特点:
(1)分值一般不是很大,答案不是很复杂,较容易得分。
(2)必须将图表内容特别是数字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
(3)对图表内容特别是数字的变化趋势要做到全面分析,如果有多个图表或一个图表内涉及多方面内容,应该注意对多个内容的分别解读与合并解读,找出变化、差异,进而把材料中的时政术语与所学相关知识相对应,说明出现的趋势或揭示存在的问题。
【解题方法】
第一,三审:
一审设问:设问是图表类主观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它规定了具体的答题方向和答题要求,审问时要弄清楚以下三个方面:
(1)试题的主题——本题研究什么主题或哪类问题。
(2)试题的角度——围绕主题,是从“是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从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角度分析。
(3)试题的知识范围——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作答,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与生活,有没有具体的限制条件,如运用××具体知识回答问题,从××角度回答问题。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2008年应联系到美国金融危机。)
二审图表(含材料):审图表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审图表标题。标题(图表名称)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和中心。标题是图表的“眼睛”,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经济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全面理解图表。
(2)审内容。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的数据构成,这是答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审内容要看图标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
(3)审备注:备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做的补充说明,是图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对答题有较大影响,我们要弄清楚备注的性质,看它是阐释性、对比性还是补充性的,阐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如果有备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否则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而且做答案容易丢失要点,影响得分。
三审分值:关注分值,学会查看分值答题。
第二,四比:
(1)横向比较(一般有差距)。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储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比较,投资、消费、与支出比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较,生产、研究、与服务比较,三大产业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进口与出口比较。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2)纵向比较(一般有发展)。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如快速(缓慢、均衡、健康)发展、波动幅度减小(平衡、增大)、但是也有差距扩大、达到国际警戒线、比较单一等结论
(3)整体比较(整体上是)。多元化、多样化、协调拉动等。
(4)分类比较。注意共性与个性;关注特殊节点,如最高的、最低的、转折点。
第三,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
(2)由现象到本质。
(3)由理论到实践。
第四,四避免:
(1)避免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
(2)避免一味地照搬材料、就事论事。
(3)避免照搬课本原理,不联系实际。
(4)避免理论与材料相脱节。
当然,审题时,图表等背景材料与设问是不可分割的,要结合设问看背景,结合背景看设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试题要求,全面提取试题信息
【答题策略】
设问是多种多样的,答题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设问,按不同要求做答。
(1)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图文解读类问题,不仅要写出图表(材料)反映的现象,还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当然,如果后面的設问单独考查本质,则另当别论。
(2)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关系揭示类问题,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图表(材料)之间的联系通常有因果联系、对立统一关系、理论与实践关系。
(3)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阐释类问题,要从原因、意义两个方面来思考。原因包括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来思考。
(4)对于“怎么办”(怎样对待或处理这一现象,即措施)这类问题,要从不同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去思考,从答题条件、材料信息、课本知识多方面组织答案。
(5)对于“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分析这一现象“是什么”(包括揭示其本质),“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怎么办”(怎样处理或对待这一现象,即措施)。
总之,只要考生把握了政治图表类主观题的做题规律和做题技巧,类似的题型即使很复杂,只要沉下心来逐一全面地分析,并根据其解题方法和策略,将时政术语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会迎刃而解了。
高考政经常出现图表类主观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生活的内容,以当年的时政材料为背景,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因其材料构成比较复杂,有些图表分析起来难度较大,加之方法不到位,部分考生因此放弃此类题的解答,为了使考生能得心应手的应对此类题型,现就对政治图表类主观题的做题技巧加以解析。
【题型特点】
1.命题的特点:
(1)材料是当年国内经济热点和经济生活重点知识的结合;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和问题;有些试题要求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图表,一是设问。图表一般由标题、图表、备注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1~2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有: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或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2.图表形式
图表类主观题可分为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等之分;表格式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3.答题特点:
(1)分值一般不是很大,答案不是很复杂,较容易得分。
(2)必须将图表内容特别是数字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
(3)对图表内容特别是数字的变化趋势要做到全面分析,如果有多个图表或一个图表内涉及多方面内容,应该注意对多个内容的分别解读与合并解读,找出变化、差异,进而把材料中的时政术语与所学相关知识相对应,说明出现的趋势或揭示存在的问题。
【解题方法】
第一,三审:
一审设问:设问是图表类主观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它规定了具体的答题方向和答题要求,审问时要弄清楚以下三个方面:
(1)试题的主题——本题研究什么主题或哪类问题。
(2)试题的角度——围绕主题,是从“是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还是从其中某一个或两个角度分析。
(3)试题的知识范围——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作答,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与生活,有没有具体的限制条件,如运用××具体知识回答问题,从××角度回答问题。
(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2008年应联系到美国金融危机。)
二审图表(含材料):审图表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审图表标题。标题(图表名称)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和中心。标题是图表的“眼睛”,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经济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全面理解图表。
(2)审内容。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的数据构成,这是答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审内容要看图标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
(3)审备注:备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做的补充说明,是图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对答题有较大影响,我们要弄清楚备注的性质,看它是阐释性、对比性还是补充性的,阐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如果有备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否则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而且做答案容易丢失要点,影响得分。
三审分值:关注分值,学会查看分值答题。
第二,四比:
(1)横向比较(一般有差距)。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储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比较,投资、消费、与支出比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较,生产、研究、与服务比较,三大产业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进口与出口比较。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2)纵向比较(一般有发展)。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如快速(缓慢、均衡、健康)发展、波动幅度减小(平衡、增大)、但是也有差距扩大、达到国际警戒线、比较单一等结论
(3)整体比较(整体上是)。多元化、多样化、协调拉动等。
(4)分类比较。注意共性与个性;关注特殊节点,如最高的、最低的、转折点。
第三,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
(2)由现象到本质。
(3)由理论到实践。
第四,四避免:
(1)避免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
(2)避免一味地照搬材料、就事论事。
(3)避免照搬课本原理,不联系实际。
(4)避免理论与材料相脱节。
当然,审题时,图表等背景材料与设问是不可分割的,要结合设问看背景,结合背景看设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试题要求,全面提取试题信息
【答题策略】
设问是多种多样的,答题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设问,按不同要求做答。
(1)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图文解读类问题,不仅要写出图表(材料)反映的现象,还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当然,如果后面的設问单独考查本质,则另当别论。
(2)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关系揭示类问题,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图表(材料)之间的联系通常有因果联系、对立统一关系、理论与实践关系。
(3)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阐释类问题,要从原因、意义两个方面来思考。原因包括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来思考。
(4)对于“怎么办”(怎样对待或处理这一现象,即措施)这类问题,要从不同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去思考,从答题条件、材料信息、课本知识多方面组织答案。
(5)对于“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分析这一现象“是什么”(包括揭示其本质),“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怎么办”(怎样处理或对待这一现象,即措施)。
总之,只要考生把握了政治图表类主观题的做题规律和做题技巧,类似的题型即使很复杂,只要沉下心来逐一全面地分析,并根据其解题方法和策略,将时政术语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