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在技工学校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方面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切高新技术都可归结为数学技术。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气质、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还阐述技校数学教育对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校数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便将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意义不能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上。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气质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是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现象的数学的侧面,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比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每只船只能装单数,不能装双数,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气质的人,会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技校数学教学也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解决非常规性问题的能力也很低,这正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之处。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着重点。我认为从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入手,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将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历来都是靠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推动的。数学问题的提出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为数学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束,同时也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是由教师或教材事先给定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常规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大多在模仿中进行,缺乏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抑制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现行教材上的常规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倡导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非常规性问题应给予重视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性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当根据现行教材收集一些实际数学情境中与书本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举例说明:实际情景模型:一辆卡车高3m,宽1. 6m,要通过一个半径为3. 6m的半圆周隧道。问题提出: (1)这辆卡车能通过隧道吗?说明理由。(2)若使两辆卡车并行通过隧道,隧道半径至少需多长?请说明理由。本题用于考察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它的特色在于将几何方法应用于实际情景,至于余量应为多少合理,还要测定和讨论,所以本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展。
3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随着数学教育观念发展,人们对数学活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求教师从开放教育与主体性学习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与具体方案之中,教师不但应让学生进行系统研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而且要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为此,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应由学生们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开始传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猜想,通过搜集资料,设计调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然后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
实际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开放式的。其问题的条件、结论及达到结论的方法都不是现成的,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解决。因此,教师要精心上好数学活动课,把纯数学变成联系实际的数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数学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不讲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方法,把能力培养局限于解答问题,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因此,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建模是学以致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把学生从纯理论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的始终,通过对信息社会中涉及诸如成本、利润、效益、保险、贷款、市场预测等素材的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下转第56页)(上接第52页)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数学建模似乎超出了技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寻求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具有挑战性,这也正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弱点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建模教学通过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技校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技术工人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学改革迫在眉捷,但是数学教学改革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便将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意义不能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上。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气质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是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现象的数学的侧面,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比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每只船只能装单数,不能装双数,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气质的人,会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技校数学教学也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解决非常规性问题的能力也很低,这正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之处。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着重点。我认为从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入手,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将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历来都是靠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推动的。数学问题的提出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为数学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束,同时也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是由教师或教材事先给定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常规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求解,大多在模仿中进行,缺乏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抑制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现行教材上的常规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倡导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非常规性问题应给予重视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性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当根据现行教材收集一些实际数学情境中与书本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举例说明:实际情景模型:一辆卡车高3m,宽1. 6m,要通过一个半径为3. 6m的半圆周隧道。问题提出: (1)这辆卡车能通过隧道吗?说明理由。(2)若使两辆卡车并行通过隧道,隧道半径至少需多长?请说明理由。本题用于考察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它的特色在于将几何方法应用于实际情景,至于余量应为多少合理,还要测定和讨论,所以本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展。
3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随着数学教育观念发展,人们对数学活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求教师从开放教育与主体性学习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与具体方案之中,教师不但应让学生进行系统研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而且要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为此,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应由学生们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开始传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猜想,通过搜集资料,设计调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然后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
实际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开放式的。其问题的条件、结论及达到结论的方法都不是现成的,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解决。因此,教师要精心上好数学活动课,把纯数学变成联系实际的数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的广泛性特征,决定了数学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不讲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方法,把能力培养局限于解答问题,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因此,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建模是学以致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把学生从纯理论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的始终,通过对信息社会中涉及诸如成本、利润、效益、保险、贷款、市场预测等素材的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下转第56页)(上接第52页)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数学建模似乎超出了技校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寻求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具有挑战性,这也正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弱点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建模教学通过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技校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技术工人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学改革迫在眉捷,但是数学教学改革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