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發、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观察活动中去。通过科学活动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信心。增强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探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24-01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我们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富有科学的探索精神。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从小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培养科学素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活动具有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它有助于幼儿主体的发展,提高幼儿主动探索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
科学小实验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的工具、材料,通过简易的操作,人为模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科学小实验简单易行,要求低,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可以发现简单的科学现象,感知和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观察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手脑并用,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和阶段性。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反映了他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幼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我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接触、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幼儿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例如:我通过小实验,让幼儿观察鸡蛋能否在水中浮起来。我拿一个鸡蛋放入半杯清水中,让幼儿看,鸡蛋沉下去了。接着我向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的时候,看!鸡蛋居然浮起来了。当孩子们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鸡蛋的沉浮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我问学生:鸡蛋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呢?这时,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我就让他们各抒己见,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隐含的科技原理,在动手中获得知识,体验发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塑料杯、鸡蛋、盐、筷子等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鸡蛋在盐水中沉浮的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在科学小实验教学这种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教师在指导幼儿实践操作过程中,增加与生活的联系,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体验和感悟思维过程,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平等的关注和指导他们,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例如:科学小实验中,孩子们刚拿到实验材料的时候都在小声嘀咕:“鸡蛋哪儿会游泳呀?”又由于水杯太小,鸡蛋个儿大,孩子们把鸡蛋往杯中一放,鸡蛋沉到杯底,杯中水都快要溢出来了。于是就有幼儿说:“水太满了,勺子一攪水就出来了,老师,我想把水倒掉一点儿。”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不利于探究的实验条件,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实验制作“土电话”。在课前我将两个纸杯用一根长绳子穿起来制作了一个土电话,上课时让幼儿们自由进行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乐趣和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我在一旁观察指导。有两个孩子兴致勃勃,他们在塑料杯底钻了个小洞,毛线却穿不过,把洞开大,毛线又会脱开来,俩人绞尽脑汁终于想到办法:在纸杯杯底钻个小洞,用吸管把毛线捅进小洞,再把毛线固定在短吸管上,成功的做成了土电话。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
科学教育的过程应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牛彩霞.如何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
[2]张兵.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与教师的策略[J].才智,2014(3)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探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24-01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我们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富有科学的探索精神。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从小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培养科学素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活动具有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它有助于幼儿主体的发展,提高幼儿主动探索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
科学小实验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的工具、材料,通过简易的操作,人为模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科学小实验简单易行,要求低,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可以发现简单的科学现象,感知和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观察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手脑并用,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和阶段性。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反映了他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幼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我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接触、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幼儿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例如:我通过小实验,让幼儿观察鸡蛋能否在水中浮起来。我拿一个鸡蛋放入半杯清水中,让幼儿看,鸡蛋沉下去了。接着我向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的时候,看!鸡蛋居然浮起来了。当孩子们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鸡蛋的沉浮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我问学生:鸡蛋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呢?这时,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我就让他们各抒己见,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隐含的科技原理,在动手中获得知识,体验发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塑料杯、鸡蛋、盐、筷子等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鸡蛋在盐水中沉浮的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在科学小实验教学这种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教师在指导幼儿实践操作过程中,增加与生活的联系,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体验和感悟思维过程,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平等的关注和指导他们,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例如:科学小实验中,孩子们刚拿到实验材料的时候都在小声嘀咕:“鸡蛋哪儿会游泳呀?”又由于水杯太小,鸡蛋个儿大,孩子们把鸡蛋往杯中一放,鸡蛋沉到杯底,杯中水都快要溢出来了。于是就有幼儿说:“水太满了,勺子一攪水就出来了,老师,我想把水倒掉一点儿。”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不利于探究的实验条件,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实验制作“土电话”。在课前我将两个纸杯用一根长绳子穿起来制作了一个土电话,上课时让幼儿们自由进行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乐趣和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我在一旁观察指导。有两个孩子兴致勃勃,他们在塑料杯底钻了个小洞,毛线却穿不过,把洞开大,毛线又会脱开来,俩人绞尽脑汁终于想到办法:在纸杯杯底钻个小洞,用吸管把毛线捅进小洞,再把毛线固定在短吸管上,成功的做成了土电话。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
科学教育的过程应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牛彩霞.如何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
[2]张兵.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与教师的策略[J].才智,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