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从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用心灵去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的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交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并付诸实践。新课程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加强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用心灵去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的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交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并付诸实践。新课程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加强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