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一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学生在离开中学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凡此种种,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并不能奢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数学行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数学。作为文化的数学也应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数学已不再是仅仅为选拔、淘汰式的教育服务,而首先应该帮助每一个人树立“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信念。比如说让小学生学一点概率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能性;再比如说函数的教学,首要的目的应是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因果关系,函数只是将这种相互间的联系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去研究这种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函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展示并教会学生去寻找、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即数学建模),其他的讨论则是第二位的(现实的数学教学往往颠倒了它们的位置)。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如今随便翻开报纸,“拓扑结构”“数字地球”“随机变化”“线性规划”等名词赫然在目,什么“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更是随处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离不开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育的影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这就如喝茶,只有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往往是以学生学会解题为目的,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旦不再需要解题时,数学的功能在学生身上即刻寿终正寝,这样的数学教育又有多大意义呢?如果我们对前面探讨的问题已经达成共识的话,自然地下一个话题便是如何让数学教育在每一个人身上能够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作为他个人文化底蕴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伴随他的一生,就如学了语言更善表达、学了艺术更会观赏,学了数学应当使学生更会理性地去思考、辨析。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一定有一个感悟、筛选、消化、摄取的过程,急风暴雨、填鸭式的灌输只可能助长肥膘,不可能造就思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后更长的人生路上,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能感悟数学,那才是真正的数学素养。什么是品尝、而不是牛饮,其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量,而在于过程,这也是我们将要研究的重点。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如今随便翻开报纸,“拓扑结构”“数字地球”“随机变化”“线性规划”等名词赫然在目,什么“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更是随处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离不开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育的影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这就如喝茶,只有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往往是以学生学会解题为目的,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旦不再需要解题时,数学的功能在学生身上即刻寿终正寝,这样的数学教育又有多大意义呢?如果我们对前面探讨的问题已经达成共识的话,自然地下一个话题便是如何让数学教育在每一个人身上能够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作为他个人文化底蕴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伴随他的一生,就如学了语言更善表达、学了艺术更会观赏,学了数学应当使学生更会理性地去思考、辨析。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一定有一个感悟、筛选、消化、摄取的过程,急风暴雨、填鸭式的灌输只可能助长肥膘,不可能造就思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后更长的人生路上,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能感悟数学,那才是真正的数学素养。什么是品尝、而不是牛饮,其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量,而在于过程,这也是我们将要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