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共生活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转型,信仰的危机,迫切需要学校实施公民教育。学校公共生活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进行自由交往的领域,既具有公共生活自由、平等、理性等基本特征,又内含教育生活的独特意蕴,对小公民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公民教育的道德根基要从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寻找,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似一条永恒的纽带,一头系在远古,一头通向未来,关系着一代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底色。
  一、基于学校公共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品格。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具备爱国、诚信、友善、平等、公平、民主、和谐这样一些公共德性,就应当营造具有公共精神的语文教学环境。
  1.语文教学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理性生活
  从学校公共生活的目的来看,语文教学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理性生活。教育是一项充满理想和人文意蕴的事业, 体现了人类的终极价值目标。学校公共生活更多地从应然出发,倡导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语文课堂是公民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公民教育思想的渗透,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学语文,学做人,培养和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爱国、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建构起充满正义的世界。
  2.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自由的对话生活
  从学校公共生活的参与者来看,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自由的对话生活。自由、平等的对话是学校公共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平等地对话,才能赋予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公共生活的资格和权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身份往往是不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展开的对话是一种“权力不对称”的扭曲性对话。为了更好地建构语文对话场,教师必须真正赋予学生话语权,让师生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取得共识,“最终可以还原为论证话语在不受强制的前提下达成共识这样一种核心经验”。
  3.语文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行动生活
  从学校公共生活的方式来看,语文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行动生活。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不是以静止的状态来展示自己的,而是以动态的、实践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分组讨论,学生均需要以行动者、实践者的角色进入其中。从教育学上讲,正如杜威所言:“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成为活动的行动者,最终成为一个真正勇于实践的人。
  二、走向学校公共生活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走向学校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中的公共利益,通过了解公共问题,培养公民技能,形成公共品性,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塑造公共品性,激发学生心灵正能量
  学校公共生活总是扎根于核心价值之上,而这些价值总是建立于一定的道德基础上。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社会性、道德感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外,还应注重对他们个性情感的培养和指导,从而激发他们心灵的正能量。
  “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感动人物”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如:坚持道德操守、万千胸怀为报国的《钱学森》,殚精竭虑、为西藏人民不辞辛劳的《孔繁森》,深明大义、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从军》……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物,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及其中高尚的精神,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课堂上所受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的感染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书香校园”。经典总是“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悠悠书香浸润着校园,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也孕育着学生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才能担负起未来的使命;有“小信诚则大信立”的诚信品格,才能使生命散发善良之光;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与小伙伴关系更融洽……在千百遍的诵读中,学生学会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关注公共问题,开辟综合实践新天地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学校公共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以及通过这些问题所亟须揭示和传达的生活知识、生活准则或生活原则等都可成为公共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公共问题,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学校公共生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教师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校公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贴近自己学习生活的问题。当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们发现了校门口交通安全的问题、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丢失的学习用品无人认领的问题等多个公共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三个一群、两个一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了解决“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他们设计方案,采集出行方式、所经道路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上网查询资料、请教教师和家长、实地勘察,提出分时段放学的可行性报告;面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他们发出“珍惜水资源”倡议,设计“节约用水”宣传标语,编辑专题小报……在处理这些反映学校公共生活的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书本知识,还学习到了个人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文明规范,其中包括法律、社会学、生态学等基本而又精要的知识,这完全超越了语文学科本身,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加强了语文与其他课程、与校园生活之间应有的沟通与交融,真正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同时,学生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从中也增强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3.培养公民技能,拓展听说读写新思路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提高语文能力。学校公共生活是师生作为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理性、自由、平等地参与、协商、寻求共识的交往活动过程。这样的交往活动有利于学生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引领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一种参与技能。
  “教育——首先是人学!”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定义。这个“人”包含着自然人和社会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所说的“完整的人”。学校公共生活为培养“完整的人”、为锻炼学生公民技能搭建了平台。学生从闭门造车中走了出来,从死读书中解放了出来,在参与学校社团、志愿者行动等一系列公共活动中获得充分的话语权,提升了语文素养,锻炼了参与能力,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增强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小喇叭讲解团”先后制订了“小小讲解员”“小小保洁员”“小小保安员”“小小宣传员”竞争上岗制,为学生创造了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机会。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倾听,交流,合作协商,围绕宣讲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学习解说词的写作方法,撰写解说词,为八方宾朋作义务讲解。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解说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听说读写”语言文字的整体训练。他们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中分享,在创作中提高,在志愿服务中体验着人生的价值。学校公共生活真正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的大舞台,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学生生命活力的强大,独特个性的张扬。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公民教育就是要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语文教学必须徜徉在学校公共生活中,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才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不久前,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组织的评估团,完成了对黑龙江省龙头桥水库枢纽工程进行的后评估工作,经过评估团专家对工程的合理性,有效性,效率性和持续性等方面的全面评估,龙头桥水库
随着当前汽车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汽车产业链出现了数据交换的需求,基于三方云服务网络平台的数据交换技术被提出。在错综复杂的数据交换关系中,构建了一个网络数据交换授权认
教师好比小品演员,当一个小品节目开始亮相,如果一开头就缺乏亮点、索然无味,半天找不到兴奋点就无法吸引观众继续往下欣赏。教师上课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如果缺乏亮点、索然无味,那么学生怎么会有激情继续听您讲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导入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是作为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却起着四
转换人民银行职能,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什么现在要提出转换人民银行职能?职能转换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职能转换?在实现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防渗加固技术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工程技术,主要用于工程地质加固、地基处理、坝基防渗处理、土石围堰块球体处理、下游引航道防渗等工程中,实
对白酒糟、麸皮和糖蜜等废弃物为原料固态发酵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以乳酸水溶液进行白酒糟的润料能显著提高红曲红色素的色价。润料水的pH值、糖
水工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水工建筑物安全鉴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结合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践,介绍一下水工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进
电力能源是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建筑供电系统不仅关系到建筑功能的实现,同时对建筑安全也有主要影响,尤其是在较大规模的建筑中,供电系统与消防、通风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土沦丧。在沦陷区,日本扶植伪政权以维护其统治。作为新生的“政权”,面对日本占领的现实,如何加以阐释以及从历史中获取“政权”的合法性,成为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