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是个人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著名作家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人生的意义。经过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最终得到这样的答案:“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淑敏《给生命加一个意义》)这种想法受到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赞同。我所在的单位新来的一位女博士生,更是直接了当地告诉我:她时常有自杀的念头。因为她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直就是班里的优等生,等到参加了工作,忽然发现自己想得到都能得到,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人生有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有或无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谁是谁非很难说清楚,因为持两种观点者所站的角度截然不同。
  人生中确实有些时候,会令人感觉到一种无可抗拒的空虚和孤独,那是一种相对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一个无比渺小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空虚和孤独。这种感觉对有足够时间思索且只关注自身的人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有精力和能力,抛开周围的一切,只追寻自己关心的事物。当发现无法保持根深蒂固的自命不凡的优越感,最终要与蝼蚁众生一样“归于尘土”后,难免会产生无法排遣的虚无和寂寞。
  然而,努力工作和耕耘以求喂饱全家人的基层工人和农民,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追寻真理和知识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学者,也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胸怀苍生的领导者,更没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支配着他们有意义生活的动力是三种单纯的激情,那就是对于感情(亲情、爱情、友情)无怨无悔的渴望;对于知识热烈执著的追求;对于苦弱痛彻心扉的怜悯。而感情、知识和怜悯的对象恰恰都是身外之物。
  在中国古代,有两位僧人曾有一段晦涩的对话。一位僧人问另一位僧人:天上的云在飞,是云动,还是风动?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云动,也是不风动,而是你的心动。这段对话透露出的哲理似乎可以完全解释人生命的意义。
  如同天上的风和云一样,人生的意义相对于自身是静止的,相对于我们本身,我们所寻求的一切高于生存的目标到头来只是虚幻。如果以对自己有何意义为前提去问爱因斯坦为何要科研,鲁迅为何要写作,毕加索为何要画画,他们肯定也找不到任何意义。不仅如此,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若追问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创造者有何意义,也只能堕入无底的虚空里。
  风和云相对于人心,却是运动着的。如果我们以这个角度去看万物,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无处不在:在无垠的宇宙中燃烧的太阳虽然只不过是一粒一闪即灭的星火,但是相对于人类,却是生存的根本,因为它给了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在贪官们眼里勤廉的从政者虽然只不过是一头又倔又傻的老黄牛,但是相对于所辖民众,却是梦寐的福祉,因为他可以使他们远离饥饿和寒冷并平安快乐的生活;在其它家庭看来一位贫微的母亲虽然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女人,但是相对于她的孩子,却是伟大的天使,因为她赐予了孩子生命、力量和勇气……
  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心里有了其他人的存在,生命才有意义。这也就是说:人不全是为了自己活着才有意义。
其他文献
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孤立生存的,人与人之间总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互助,体现的就是人类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互助,按其字面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常见的行为,是现实生活中频繁使用、经常出现的一个动词。“互助组”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各自需要成立起来的、意在互相弥补自己生产、生活等方面不足的松散型组织,一般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但在我党发展史上特定的历史时期,由党和政府出面进行指导、帮
影像,可以使人的记忆变得坚硬,有时也让一些不彻底的记忆开始松动。也许正是得益于影像,那些曾经被尘封的历史,重新被唤醒。甚至可以说,它们填充了一段承载着珍贵的生命记忆的缺口。而这样的缺口。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出现。  2000年8月25日在台北策划展出的《1950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图片特展,影像反映的是国民党退守台湾第二年大举抢决中共地下党人的惨烈过程。由于机密照片首度公开,画面极
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工作是在边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级抗日民主政府改为人民政府,政府机关职能加强了,因而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的秘书及档案工作机构。特别是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中原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又成立了许多新的人民政府机构,使档案工作在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和工作机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工作是在党的方针政策、在党的机关秘书工作
一生错在最多情,作茧還吟快乐声。  梦醒可怜丝尽晚,春躯正化向秋绫。
摘 要:《小团圆》是张爱玲晚期的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它的故事编排、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方面都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的真实写照。在作者惯用以往高傲冷艳的写作手法同时,不难从细节方面让人注意到,在对主人公九莉的成长史及其婚恋之路进行剖析时其中每次的团圆都暗含着漂泊,虽在情节构思上都安排了“团圆”,但“团圆”背后缺乏真实,充斥其中的便是乱世背景下浮世生活的不可预测
摘 要:本文旨在对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进行写实意义以上更高层次创作观的赏析和挖掘。通过对《北与南》的举例,从毕晓普诗歌的超验主义思想,透视的角度以及隐喻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准确地为理解其诗艺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毕晓普;超验主义;透视;隐喻  作者简介:高銓甫(1993.6-),男,福建福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
一只鸟 放弃飞翔  为谁啼血而死  就像一个朴实而勤劳的农民  用尽一生的时间和心血  守望麦田  就像古时那个“抱柱信”的少年  坚守丁香花开的路口等你  哪怕坐化成一堆白骨  你在风尘仆仆的途中吗  道阻且右 风雨交加  春天的燕子一往無前  飞向栖息的温巢
匍匐在黄土地 顶风冒雨  一季一季 汗水浇出广袤的绿  背負太阳 兢兢业业  写下一行行辛勤的诗句  抒一怀花香四溢  一脸甜蜜  洗去了沉重与疲惫  一腔激情  绘画坎坷却辉煌的足迹  秋 后  院落里的玉米 闪耀着金黄  辣椒染红了明年的希望  麦苗嫩绿 将大地盖上  饱经沧桑的老人  站成了期待 望向远方  青壮年远去的背影  村边的杨树挥动臂膀  却失去了豪放
生是期翼,逝是伤怀,起与落循环轮转,遵循自然的法则。  生命生存于每个灵动的肌体,感性的器官叙述肌体生命的组合,纵观生命累积于平面浅显的足痕,仅有两个轻微的字眼却隐含极其博大与滚滚的激流。  剖开生命的内涵,犹如手握一卷生命的史书,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奔流,有生命搏击风浪的凯歌。剥蚀生命渺小的或是伟大的华丽的外衣,每一字节透析着简洁深刻的寓意,折射哲人的灵思。一切景饰虚狂的文字收拾怯懦的碎片逃散,生命
一、私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  私营企业有别于国有企业,其具有属性的“私有性”、主体的“多元性”、经营的“自由性”及“灵活性”等多种特点,同时私营相对来说发展的规模较小、人员流动性大,以无主管单位且家族式管理为主导。  私营企业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私营企业档案管理具有权属的“私有性”、形式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利用的“原始性”等特性。相对来说,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对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