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危机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这是中国社会学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观点。
对于这次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李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破坏力,更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如果能做好产业调整振兴和顺利推进总投资1万亿元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将会迎来下一个30年的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专家,李扬随同温家宝总理共赴欧洲,与欧美政要和经济学家讨论汇率问题;此前他还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考意见。
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一辈子认真教书育人的态度给李扬上了人生的第一课。16岁下放淮南农村,李扬经历了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体验,也依靠灯下苦读积累了扎实的知识。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扬考入安徽大学,此后又进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求学中,李扬从苦读《资本论》到《货币银行学》,到自己写下《中国金融改革研究》完成了学术历程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到是,这本书是李扬带着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疑问,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一流的国际金融专家研讨金融问题深受启发而做。
学成之后,李扬本有机会从政,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条,让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一个学者。
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来自李扬对“学者”二字的尊重。李扬认为学者要做调查,做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而不是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或者用来求名得利。正是这样,李扬大胆地说话。
“危机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英才》:有人说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对此你怎么看?
李扬: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可以和1929到1933年大危机相比。
那次危机几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西方理论界认为市场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是革命性的,所以叫做凯恩斯革命。二是各国政府开始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甚至实现国有化。
但政府的调控却并没有最终化解那次危机,最后还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了20年的时间,经济才得到恢复。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如果可以和那次危机相比,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英才》:你认为还会有大事发生?
李扬:这一次还会导致什么大事件,谁都无法预料。会不会导致战争还很难说。其实这几年局部战争不断。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危机在本世纪初就有显现,战争不断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这次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很可能还没有充分展示。
《英才》:各国政府积极救市能化解这次危机吗?
李扬:很多根本矛盾通过一次调整解决不了,现在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当然,我们的救市措施和西方还是有区别的,和西方类似我们有4万亿救市措施,把钱投下去让下滑趋势先止住。但还有两个媒体不太注意、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一个是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要注意是调整振兴,调整在前,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调整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淘汰高污染、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瘦身计划。西方的措施都是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我们比西方国家高明了一步。
第二个是全面启动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是几年前的科学振兴规划里提出来的,当时是想根据财力一个一个慢慢做,但是现在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全都启动了?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英才》:需要找经济的新亮点?
李扬:是的,基础是科技。像上一轮经济增长,IT发展才会有微软、IBM,中国才会有联想。一个大的科技革命,之后围绕它出现新的产业,形成大企业,同时还改造老产业,这就需要巨大的投资,进而形成一股创业浪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真正恢复。
金融问题的根子在经济上,经济问题的根子在科技上,但是后两个最重要,如果后两个层面不做好,止住了又怎样?房地产再炒一番?股市再炒一番?上上下下,没有用的,那样只会重复过去的老路。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振兴都能实现,中国的经济再增长30年都没有问题。
《英才》:过去都是美国引领科技,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李扬:我参加了科技规划的研究,把美国、俄罗斯都拿来借鉴,看到美国的科技规划是全面领先,他们“牛”的很。中国的科技规划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做了筛选,十六项科技专项就是有所为的。我们着眼于经济来研究科技,着眼于科技是否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
《英才》:经济理论上也会有新的突破?
李扬:理论上正在酝酿一些新的突破,过去一些基于美国经验的理论、教科书、政策都需要重新讨论。这次中国学术界有机会在全球视角上、在前沿问题上,和美国、欧洲的大经济学家一起讨论当前的问题。而且我们所依据的理论、所依据的实践,未必比他们差。
房地产调控很复杂
“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英才》:房地产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大家都很关心,现在对于房价有各种观点,你怎么看?
李扬: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多面体,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房价高有问题,那么降更有问题,按揭贷款怎么办?变成负资产了;有房子的人怎么办?他的财产缩水了。十七大说是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什么?一是房,一是股票。这么复杂的事情,怎么可能只是房价涨跌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价和房价,都说房价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地价,地价哪儿去了?地方财政凭什么拿呢?是不是土地制度有问题?我们的《宪法》规定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政府出面征地给一个价格,然后高价招拍挂卖出去,他们赚中间的差价,这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
大家又说是地方政府的问题。地方政府有很多责任,也需要钱。像这种问题,它又涉及到财政体制。财政体系后面涉及到财富的分配,这个不解决,就得高价卖地,房价就下不来。整个结构决定最终的结果。不改变结构,就无法调控结果,只会越调越乱。
《英才》:其实是调控有问题?
李扬:关起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当时就是调控错了。你要判断房价会涨,就多增加供应,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土地一卡住,房价立刻就涨。我们看市场的价格真正涨的时候是在管住土地之后,之前只是缓缓的涨。
《英才》: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控?
李扬: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关键在两点,第一基本信息不明确,第二基本制度不稳定。
到底多少人有房,知道不知道?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在我们这个发展水平上,买房的人应该占多少?我们国家统计制度不能真实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政策,就会有问题。
在制度层面,应当建立一套住房结构系统,商品房、廉租房等等,通过不同产品建立一个能适应各个层次需求的体系。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经济结构是这样的。因为住房本身要占用很多土地、投入很多资源。
“股票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
《英才》:对于股市你有怎样的判断?
李扬:股市现在有一点回头了,它比房地产市场容易调整。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做了一次调整,从6000点一下跌到1000多点。这个市场一下子缩水这么多,就接近基本价值了。
《英才》: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你觉得市场的估值合适吗?
李扬:这个不好说,都是相对的。相对当时的利润它的价格可以了,但这都是一个动态,企业的利润在减少,企业开始在亏损,然后股价在上升。
股票市场调整的比较迅速,而且比较透。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不过要做长期投资,长到5年10年是肯定没有问题。可惜很多人没有耐心,想今天买明天价格就涨,这样在这个市场不容易成功。
《英才》:很多外国投资者在抛售中国银行股,你怎么看?
李扬:很多人都想找恶意的解释,实际上很多投资者现在已经朝不保夕了。像花旗,它已经要求联邦政府注资,而联邦政府要求它先自己整理一下,结果发现只有中国这一块业务还挣钱,所以把它卖掉,这很正常。我觉得大部分是正常的交易活动。
《英才》:可是像李嘉诚这种,都说他的现金流很充足?
李扬:这个难说,像AIG这么大的说不行就不行,香港的问题有可能比美国更突出。这种机构,一旦暴露出问题那就很危险了。所以我觉得恶意的还是比较少的,他们怕以后中国也不赚钱了,卖掉也很自然,可以说是危机中的自救措施。而且这些也是在合法的框架里做的。说是阴谋没有根据。
《英才》: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会有问题吗?
李扬:眼下我们是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我们提前做了欧美银行现在做的事情:解决不良资产、整顿公司制度结构。我们当时是在成本最小的时候做的,因为那时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很好,也有人愿意投资、愿意加入,我们拿点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他们现在解决问题需要的成本就高了。
如果实体经济一直上不去,不良资产会积累,再加上中资银行筹集资本金困难,未来可能会有问题出现。但是跟国外比,我们的问题肯定更小,却绝对不能说我们做得很好。
“危机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这是中国社会学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观点。
对于这次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李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破坏力,更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如果能做好产业调整振兴和顺利推进总投资1万亿元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将会迎来下一个30年的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专家,李扬随同温家宝总理共赴欧洲,与欧美政要和经济学家讨论汇率问题;此前他还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考意见。
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一辈子认真教书育人的态度给李扬上了人生的第一课。16岁下放淮南农村,李扬经历了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体验,也依靠灯下苦读积累了扎实的知识。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扬考入安徽大学,此后又进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求学中,李扬从苦读《资本论》到《货币银行学》,到自己写下《中国金融改革研究》完成了学术历程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到是,这本书是李扬带着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疑问,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一流的国际金融专家研讨金融问题深受启发而做。
学成之后,李扬本有机会从政,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条,让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一个学者。
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来自李扬对“学者”二字的尊重。李扬认为学者要做调查,做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而不是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或者用来求名得利。正是这样,李扬大胆地说话。
“危机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英才》:有人说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对此你怎么看?
李扬: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可以和1929到1933年大危机相比。
那次危机几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西方理论界认为市场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是革命性的,所以叫做凯恩斯革命。二是各国政府开始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甚至实现国有化。
但政府的调控却并没有最终化解那次危机,最后还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了20年的时间,经济才得到恢复。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如果可以和那次危机相比,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英才》:你认为还会有大事发生?
李扬:这一次还会导致什么大事件,谁都无法预料。会不会导致战争还很难说。其实这几年局部战争不断。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危机在本世纪初就有显现,战争不断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这次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很可能还没有充分展示。
《英才》:各国政府积极救市能化解这次危机吗?
李扬:很多根本矛盾通过一次调整解决不了,现在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当然,我们的救市措施和西方还是有区别的,和西方类似我们有4万亿救市措施,把钱投下去让下滑趋势先止住。但还有两个媒体不太注意、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一个是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要注意是调整振兴,调整在前,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调整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淘汰高污染、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瘦身计划。西方的措施都是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我们比西方国家高明了一步。
第二个是全面启动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是几年前的科学振兴规划里提出来的,当时是想根据财力一个一个慢慢做,但是现在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全都启动了?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英才》:需要找经济的新亮点?
李扬:是的,基础是科技。像上一轮经济增长,IT发展才会有微软、IBM,中国才会有联想。一个大的科技革命,之后围绕它出现新的产业,形成大企业,同时还改造老产业,这就需要巨大的投资,进而形成一股创业浪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真正恢复。
金融问题的根子在经济上,经济问题的根子在科技上,但是后两个最重要,如果后两个层面不做好,止住了又怎样?房地产再炒一番?股市再炒一番?上上下下,没有用的,那样只会重复过去的老路。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振兴都能实现,中国的经济再增长30年都没有问题。
《英才》:过去都是美国引领科技,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李扬:我参加了科技规划的研究,把美国、俄罗斯都拿来借鉴,看到美国的科技规划是全面领先,他们“牛”的很。中国的科技规划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做了筛选,十六项科技专项就是有所为的。我们着眼于经济来研究科技,着眼于科技是否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
《英才》:经济理论上也会有新的突破?
李扬:理论上正在酝酿一些新的突破,过去一些基于美国经验的理论、教科书、政策都需要重新讨论。这次中国学术界有机会在全球视角上、在前沿问题上,和美国、欧洲的大经济学家一起讨论当前的问题。而且我们所依据的理论、所依据的实践,未必比他们差。
房地产调控很复杂
“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英才》:房地产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大家都很关心,现在对于房价有各种观点,你怎么看?
李扬: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多面体,单纯拿着一个数字来说救市、说房价高,都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房价高有问题,那么降更有问题,按揭贷款怎么办?变成负资产了;有房子的人怎么办?他的财产缩水了。十七大说是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什么?一是房,一是股票。这么复杂的事情,怎么可能只是房价涨跌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价和房价,都说房价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地价,地价哪儿去了?地方财政凭什么拿呢?是不是土地制度有问题?我们的《宪法》规定农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政府出面征地给一个价格,然后高价招拍挂卖出去,他们赚中间的差价,这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
大家又说是地方政府的问题。地方政府有很多责任,也需要钱。像这种问题,它又涉及到财政体制。财政体系后面涉及到财富的分配,这个不解决,就得高价卖地,房价就下不来。整个结构决定最终的结果。不改变结构,就无法调控结果,只会越调越乱。
《英才》:其实是调控有问题?
李扬:关起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当时就是调控错了。你要判断房价会涨,就多增加供应,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土地一卡住,房价立刻就涨。我们看市场的价格真正涨的时候是在管住土地之后,之前只是缓缓的涨。
《英才》: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控?
李扬: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关键在两点,第一基本信息不明确,第二基本制度不稳定。
到底多少人有房,知道不知道?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在我们这个发展水平上,买房的人应该占多少?我们国家统计制度不能真实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政策,就会有问题。
在制度层面,应当建立一套住房结构系统,商品房、廉租房等等,通过不同产品建立一个能适应各个层次需求的体系。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经济结构是这样的。因为住房本身要占用很多土地、投入很多资源。
“股票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
“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
《英才》:对于股市你有怎样的判断?
李扬:股市现在有一点回头了,它比房地产市场容易调整。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做了一次调整,从6000点一下跌到1000多点。这个市场一下子缩水这么多,就接近基本价值了。
《英才》: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你觉得市场的估值合适吗?
李扬:这个不好说,都是相对的。相对当时的利润它的价格可以了,但这都是一个动态,企业的利润在减少,企业开始在亏损,然后股价在上升。
股票市场调整的比较迅速,而且比较透。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由于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还会有一定的波动。不过要做长期投资,长到5年10年是肯定没有问题。可惜很多人没有耐心,想今天买明天价格就涨,这样在这个市场不容易成功。
《英才》:很多外国投资者在抛售中国银行股,你怎么看?
李扬:很多人都想找恶意的解释,实际上很多投资者现在已经朝不保夕了。像花旗,它已经要求联邦政府注资,而联邦政府要求它先自己整理一下,结果发现只有中国这一块业务还挣钱,所以把它卖掉,这很正常。我觉得大部分是正常的交易活动。
《英才》:可是像李嘉诚这种,都说他的现金流很充足?
李扬:这个难说,像AIG这么大的说不行就不行,香港的问题有可能比美国更突出。这种机构,一旦暴露出问题那就很危险了。所以我觉得恶意的还是比较少的,他们怕以后中国也不赚钱了,卖掉也很自然,可以说是危机中的自救措施。而且这些也是在合法的框架里做的。说是阴谋没有根据。
《英才》: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会有问题吗?
李扬:眼下我们是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我们提前做了欧美银行现在做的事情:解决不良资产、整顿公司制度结构。我们当时是在成本最小的时候做的,因为那时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很好,也有人愿意投资、愿意加入,我们拿点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他们现在解决问题需要的成本就高了。
如果实体经济一直上不去,不良资产会积累,再加上中资银行筹集资本金困难,未来可能会有问题出现。但是跟国外比,我们的问题肯定更小,却绝对不能说我们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