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访问法、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青岛市中学生体育态度对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青岛市;中学生;体育态度;锻炼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长远的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体育态度是关键。
I、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获得性”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接受系统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因此,分析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归结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找到有效促进中学生体质的体育行为模式,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控来促进中学生体质的增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会运动技能、学习健身方法、学到健康知识及增强体质是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价值的普遍认识。一半的学生在学校不安排体育活动的情况下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外显行为并不是一致性的,两者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体育学习态度的矛盾、体育学习态度的力量影响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经常性的体育学习行为也影响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重要他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大众传媒等。学校体育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在传授体育技术与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安排教材内容和教法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之适合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得当的教法手段,再以生动的讲解和优美的动作示范,就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高科技设备与手段来欣赏体育竞赛和传递体育信息,使学生及时的了解体育新闻和观赏高水平体育比赛,将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这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家庭(尤其是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态度、习惯和行为,父母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家长的体育素养,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体育方面的理想、情操、道德水平、思想境界、体育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的运用,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能否通过体育活动密切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生活方式,从而也决定了子女在什么样的家庭体育环境中成长。
家庭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集文明、健康、休闲等特征于一体,它不仅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而且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尊崇。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家庭体育奠定了学校体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子女对体育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最初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经调查我们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持支持态度,但是在双休日陪子女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却很少。同时,在给孩子买体育用品或在双休日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家长占绝大多数。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相信这是天底下所有父母都期望自己孩子所能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体育观的形成。孩子能不能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将受到父母的持久性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在家庭中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也就缺乏良好的体育氛围,必然会很难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2.1家庭体育具有以下的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我们把所有家庭都动员起来,家家户户都参与体育活动,那将是一支多么大的体育队伍,家庭体育的这种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比拟的。
强烈感染性:情感,是指人在同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交往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态度了。人的情感在家庭体育活动中所起的感化作用,谓之感染性,人与人之间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就越强,感化作用就越大。它像无声的语言对家庭成员起着感动和感化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固有的继承性:人们的家庭里接受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也用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支影响自己的后代,古今中外有许多“体育世家”、“武术世家”等,这都是家庭体育固有继承性的结果。因此,家长的体育技能和专长,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然的连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要想形成某种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连续而不间段的反复训练,由于生活环境和成员的相对稳定,人们长时间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所受的影响要深的多,形成的习惯也稳定得多。同其他各类形式的体育相比,家庭体育更具有天然的连续性。
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家庭体育寓于日常生活,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约束,它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从早晚散步到节假日郊游……都属于家庭体育的内容。家庭体育的开展是各家各户单独进行,无需刻意组织、管理,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国家庭体育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家庭体育的内容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西方体育文化的内容,兴起许多家庭特色的体育项目、娱乐性内容大大增加。从形式上看,家庭体育消费不断发展,大量高新的体育运动器材用品会进入家庭,家庭体育从直观简单向健康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家庭体育的发展带动农村家庭体育的兴起。
1.2.2 家庭体育是奠定儿童终身体育的基础
家庭体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说明了家庭教育中,家庭体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对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儿童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保主和基础。
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继承,巩固和修延伸,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教育家认为青少年仅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体育教育,必须进入他的生活,家庭已是学校体育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家庭已是学校体育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主动体验体育锻炼的真正乐趣。
家庭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利儿童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它要求学生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体育锻炼是获得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少年儿童是家庭体育中最踊跃的参加者,因而家庭体育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家长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观察孩子的兴趣、志向和性格。并逐步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结构,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家庭体育是实现强身健体,开发儿童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从想象开始的,先由右脑工作,继而由左脑引导,左右脑协同活动,直接转换为创造力,而大部分运动中都会运用左手、左脚、左视野,这样可以达到锻炼右脑,开发智能的目的。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为儿童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庭或受着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体育对一个人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父母有义务和责任使孩子投身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绝不能剥夺孩子锻炼的时间和兴趣,要使孩子养成并保持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主动投入到社会体育的行列之中。
1.2.3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的作用
家庭作为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之细胞,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而全民健身计划是动员和组织。我国广大人民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中,以达到增强体质。因此,开展家庭,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3社區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的功能越来越要求,在拓展学校体育功能的同时,更应进一步健全包括社区体育在内的新的大教育体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课堂教学班为基础的学校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个现代的大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大教育体系应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社区教育则是三者一体化的桥梁,它是现代化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也是一样:作为以终身体育为特征的大体育,也可以在社区体育中生根开花,因为社区体育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是实现终身体育并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社区体育作为学生课余体育的一种形式,社区作为学生课余体育实践的重要场所,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社区体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载体
任何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都是社区成员。学生作为个体,不但要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而且要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以弥补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不足。这样,既加强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相互联系,树立起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念,又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尊师重教新风气的形成,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更加贴近。而且,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知识、信息的有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1.3.2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终身体育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参与体育,使体育成为人生中重要内容;二是指以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指导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社区体育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首先,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有趣,自我选择性强,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其次,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活动内容的形式,能引起学生的浓厚下去,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第三,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习惯是人民经过长期体育实践而形成稳定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相对于学校体育来说,社区体育活动具有的灵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特点,使得学生较容易地坚持活动,从而完成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
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体育的榜样作用,体育氛围,体育设施等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重大影响。
1.4媒体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和唱片都是大众传媒工具。大众传媒是传递讯息的中间站,是联络传播者与受众的桥梁。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整个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超乎想象地丰富和有效,中学生接触大众传媒可以帮助他们满足社会及心理的需要,通过收看或收听体育新闻有助于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 1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加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知。意识决定行为,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体育锻炼可以使你更聪明——促进智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使你更“高大”——增强自我价值感
体育锻炼是情绪的“遥控器”——调控情绪
体育鍛炼为你的意志力补“钙”——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让你更受欢迎——促进人际交往
体育运动祝你成功——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使你更具有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运动让你学会关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1.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中学生良好体育态度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督促,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体育技能在家庭和社区有施展的空间。学校要向家长讲解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使家长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作为学生家长应身体力行亲自带着他们进行锻炼。社区作为学生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应多建立一些活动场所,同时在社区内多组织一些家庭体育竞赛,使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加彼此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转变学生体育态度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
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锻炼终身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培养。在学校体育中,要把终身体育和提倡自我实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设法提供充足的场地设施,努力营造浓厚的锻炼氛围,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使其行为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前提下,倡导全社会开展家庭体育锻炼,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该形成的运动变得更科学,更利于人们的健康要求,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
参考文献:
[1] 邓小刚,罗艳春.长沙市中小学生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03)
[2] 王慧琳,闫伟,刘全昌.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需要与体育兴趣的关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3] 陈雁飞,胡峰光,代浩然.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02)
[4] 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01)
[5] 袁淑娟,郑永成,李会增,王海清,徐海涛.体育园区课外锻炼对学生体育参与动力系统影响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6] 姜晓珍,白文飞,徐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在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03)
[7] 姜晓珍,特木其勒图.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 王桂华,肖焕禹.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研.2004(02)
【关键词】青岛市;中学生;体育态度;锻炼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长远的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体育态度是关键。
I、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体育教育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获得性”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接受系统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因此,分析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探讨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归结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找到有效促进中学生体质的体育行为模式,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控来促进中学生体质的增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会运动技能、学习健身方法、学到健康知识及增强体质是中学生对体育学习价值的普遍认识。一半的学生在学校不安排体育活动的情况下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外显行为并不是一致性的,两者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体育学习态度的矛盾、体育学习态度的力量影响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经常性的体育学习行为也影响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重要他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大众传媒等。学校体育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在传授体育技术与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安排教材内容和教法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之适合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得当的教法手段,再以生动的讲解和优美的动作示范,就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高科技设备与手段来欣赏体育竞赛和传递体育信息,使学生及时的了解体育新闻和观赏高水平体育比赛,将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这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家庭(尤其是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态度、习惯和行为,父母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家长的体育素养,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体育方面的理想、情操、道德水平、思想境界、体育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的运用,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能否通过体育活动密切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生活方式,从而也决定了子女在什么样的家庭体育环境中成长。
家庭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集文明、健康、休闲等特征于一体,它不仅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而且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尊崇。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家庭体育奠定了学校体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子女对体育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最初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经调查我们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持支持态度,但是在双休日陪子女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却很少。同时,在给孩子买体育用品或在双休日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家长占绝大多数。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相信这是天底下所有父母都期望自己孩子所能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体育观的形成。孩子能不能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将受到父母的持久性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在家庭中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也就缺乏良好的体育氛围,必然会很难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2.1家庭体育具有以下的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我们把所有家庭都动员起来,家家户户都参与体育活动,那将是一支多么大的体育队伍,家庭体育的这种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比拟的。
强烈感染性:情感,是指人在同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交往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态度了。人的情感在家庭体育活动中所起的感化作用,谓之感染性,人与人之间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就越强,感化作用就越大。它像无声的语言对家庭成员起着感动和感化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体育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固有的继承性:人们的家庭里接受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也用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支影响自己的后代,古今中外有许多“体育世家”、“武术世家”等,这都是家庭体育固有继承性的结果。因此,家长的体育技能和专长,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然的连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要想形成某种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连续而不间段的反复训练,由于生活环境和成员的相对稳定,人们长时间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所受的影响要深的多,形成的习惯也稳定得多。同其他各类形式的体育相比,家庭体育更具有天然的连续性。
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家庭体育寓于日常生活,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约束,它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从早晚散步到节假日郊游……都属于家庭体育的内容。家庭体育的开展是各家各户单独进行,无需刻意组织、管理,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国家庭体育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家庭体育的内容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西方体育文化的内容,兴起许多家庭特色的体育项目、娱乐性内容大大增加。从形式上看,家庭体育消费不断发展,大量高新的体育运动器材用品会进入家庭,家庭体育从直观简单向健康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家庭体育的发展带动农村家庭体育的兴起。
1.2.2 家庭体育是奠定儿童终身体育的基础
家庭体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说明了家庭教育中,家庭体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对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儿童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保主和基础。
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继承,巩固和修延伸,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教育家认为青少年仅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体育教育,必须进入他的生活,家庭已是学校体育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家庭已是学校体育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续。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主动体验体育锻炼的真正乐趣。
家庭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利儿童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它要求学生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体育锻炼是获得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少年儿童是家庭体育中最踊跃的参加者,因而家庭体育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家长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观察孩子的兴趣、志向和性格。并逐步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结构,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家庭体育是实现强身健体,开发儿童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从想象开始的,先由右脑工作,继而由左脑引导,左右脑协同活动,直接转换为创造力,而大部分运动中都会运用左手、左脚、左视野,这样可以达到锻炼右脑,开发智能的目的。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为儿童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庭或受着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体育对一个人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父母有义务和责任使孩子投身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绝不能剥夺孩子锻炼的时间和兴趣,要使孩子养成并保持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主动投入到社会体育的行列之中。
1.2.3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的作用
家庭作为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之细胞,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而全民健身计划是动员和组织。我国广大人民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中,以达到增强体质。因此,开展家庭,将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3社區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的功能越来越要求,在拓展学校体育功能的同时,更应进一步健全包括社区体育在内的新的大教育体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课堂教学班为基础的学校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个现代的大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大教育体系应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社区教育则是三者一体化的桥梁,它是现代化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也是一样:作为以终身体育为特征的大体育,也可以在社区体育中生根开花,因为社区体育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是实现终身体育并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社区体育作为学生课余体育的一种形式,社区作为学生课余体育实践的重要场所,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社区体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载体
任何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都是社区成员。学生作为个体,不但要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而且要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以弥补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不足。这样,既加强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相互联系,树立起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念,又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尊师重教新风气的形成,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更加贴近。而且,社区体育的开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知识、信息的有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1.3.2社区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终身体育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参与体育,使体育成为人生中重要内容;二是指以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指导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社区体育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首先,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有趣,自我选择性强,符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在学校体育过程中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其次,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活动内容的形式,能引起学生的浓厚下去,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第三,社区体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习惯是人民经过长期体育实践而形成稳定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相对于学校体育来说,社区体育活动具有的灵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特点,使得学生较容易地坚持活动,从而完成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
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体育态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体育的榜样作用,体育氛围,体育设施等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重大影响。
1.4媒体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和唱片都是大众传媒工具。大众传媒是传递讯息的中间站,是联络传播者与受众的桥梁。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整个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超乎想象地丰富和有效,中学生接触大众传媒可以帮助他们满足社会及心理的需要,通过收看或收听体育新闻有助于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 1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加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知。意识决定行为,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体育锻炼可以使你更聪明——促进智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使你更“高大”——增强自我价值感
体育锻炼是情绪的“遥控器”——调控情绪
体育鍛炼为你的意志力补“钙”——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让你更受欢迎——促进人际交往
体育运动祝你成功——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使你更具有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运动让你学会关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1.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中学生良好体育态度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督促,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体育技能在家庭和社区有施展的空间。学校要向家长讲解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使家长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作为学生家长应身体力行亲自带着他们进行锻炼。社区作为学生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应多建立一些活动场所,同时在社区内多组织一些家庭体育竞赛,使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加彼此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转变学生体育态度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
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锻炼终身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培养。在学校体育中,要把终身体育和提倡自我实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设法提供充足的场地设施,努力营造浓厚的锻炼氛围,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使其行为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前提下,倡导全社会开展家庭体育锻炼,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该形成的运动变得更科学,更利于人们的健康要求,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
参考文献:
[1] 邓小刚,罗艳春.长沙市中小学生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03)
[2] 王慧琳,闫伟,刘全昌.大学生媒介体育信息需要与体育兴趣的关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3] 陈雁飞,胡峰光,代浩然.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02)
[4] 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01)
[5] 袁淑娟,郑永成,李会增,王海清,徐海涛.体育园区课外锻炼对学生体育参与动力系统影响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6] 姜晓珍,白文飞,徐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在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03)
[7] 姜晓珍,特木其勒图.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8] 王桂华,肖焕禹.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研.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