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语文的能力基础,在其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表达的合力,是一个人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情趣的理解力。
小学语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还得根据教材的特点、文章体裁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和方法。
我们试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韵文等。下面分别谈谈这些体裁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记叙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状物的文章。在对这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文中的表现手法。
1、写人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教学写人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训练对文中所写人物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感悟,进而达到认识所写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语感的:①找直觉: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在学生预习课文、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提问:这篇课文写谁?他是一个人什么样人?这样的“逼问”学生就能一下子找到答案或接近正确答案。此外,还可以用“找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一是找出中心句,二是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找出点明中心、承上启下、照应题目的关键句等。②比较法:主要是比较句子所包含的意义、感情、用词的贴切,以及句式的优美,比较朗读人物语言时重音和停顿等。通过对这些词句的细细品味体会,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为表达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又能使学生形象地受到感染。
2、记事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教学这类课文时,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弄清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达到感悟事情的思想意义。教学中我常采用“模糊法”训练学生语感。比如,在教学中,教者尽可能提出一些商讨性的问题,比如“这里大概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思考的?”等,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彰显其个性,语感也能得到增强。其次,是创设情景。有些内容学生很陌生,凭现有阅历难以理解,这就注意创设有关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再通过想象再现相关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易于理解内容,也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在这方面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为我们作了极妙的示范,她常用语言描述、想象画面、用简笔画、投影、表演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3、写景状物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①探究含义。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提出疑问。开始,他们找不出疑问,主要是他们读课文读得粗、浅,缺乏探究的眼光,为此,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句子的象征意义或言外之义,还让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读课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里“有用的人”指不求外表,只求对别人有好处;“只讲体面”指追求外表光彩,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一点拨学生就懂了,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提示,无疑语感也就强了。②换词比较。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替换句中的部分词,再引导学生比较。如《第一朵杏花》中“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换一换“柳梢”的“梢”字。学生换的词有“条”、“枝”、“树”等,我就立即组织学生逐一换上这些词朗读体会,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很快发现:树发芽最初是从树梢开始的,所以用“梢”最贴切。③删词比较。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删去句中的某些词,再与原句比较朗读。④改变句式后朗读比较。课文中,有些句子在词序的排列、句式的选择上反映出作者独具匠心。通过改变句式后比较朗读,可训练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敏锐感受力,从中体会出什么样的句子更恰当,更得体,更富有表现力。
二、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说明文是指说明事物性质、形状、功用的文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说明文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在教学说明文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以为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语言和掌握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字、词、句的朗读、感悟,分析、理解获取知识。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其次,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被介绍的事物。第三,采用“以说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语感。训练中重在练说,练表演。学生能说好,表演好,语感就强了。
三、韵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韵文,即跟“散文”相对,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等。苏教版小语教材韵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这说明韵文教学已提到了空前的地位。
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诵读”。韵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达不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朗读中发挥教材优势,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其次,用想象法培养朗读中的语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韵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达到增强语感。第三,抓关键字词的理解、朗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感悟、培养语感。因此,在小学语文中,不论哪类体裁课文的教学,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读”。因为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意蕴直接敏銳的感知力,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文章,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强化语感。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情趣的理解力。
小学语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还得根据教材的特点、文章体裁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训练形式和方法。
我们试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韵文等。下面分别谈谈这些体裁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记叙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状物的文章。在对这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语感训练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文中的表现手法。
1、写人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教学写人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训练对文中所写人物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感悟,进而达到认识所写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语感的:①找直觉: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在学生预习课文、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提问:这篇课文写谁?他是一个人什么样人?这样的“逼问”学生就能一下子找到答案或接近正确答案。此外,还可以用“找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一是找出中心句,二是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找出点明中心、承上启下、照应题目的关键句等。②比较法:主要是比较句子所包含的意义、感情、用词的贴切,以及句式的优美,比较朗读人物语言时重音和停顿等。通过对这些词句的细细品味体会,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为表达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又能使学生形象地受到感染。
2、记事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教学这类课文时,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弄清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达到感悟事情的思想意义。教学中我常采用“模糊法”训练学生语感。比如,在教学中,教者尽可能提出一些商讨性的问题,比如“这里大概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思考的?”等,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彰显其个性,语感也能得到增强。其次,是创设情景。有些内容学生很陌生,凭现有阅历难以理解,这就注意创设有关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再通过想象再现相关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易于理解内容,也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在这方面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为我们作了极妙的示范,她常用语言描述、想象画面、用简笔画、投影、表演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3、写景状物课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①探究含义。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提出疑问。开始,他们找不出疑问,主要是他们读课文读得粗、浅,缺乏探究的眼光,为此,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句子的象征意义或言外之义,还让学生带着探究心理读课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里“有用的人”指不求外表,只求对别人有好处;“只讲体面”指追求外表光彩,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一点拨学生就懂了,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提示,无疑语感也就强了。②换词比较。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替换句中的部分词,再引导学生比较。如《第一朵杏花》中“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换一换“柳梢”的“梢”字。学生换的词有“条”、“枝”、“树”等,我就立即组织学生逐一换上这些词朗读体会,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很快发现:树发芽最初是从树梢开始的,所以用“梢”最贴切。③删词比较。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删去句中的某些词,再与原句比较朗读。④改变句式后朗读比较。课文中,有些句子在词序的排列、句式的选择上反映出作者独具匠心。通过改变句式后比较朗读,可训练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敏锐感受力,从中体会出什么样的句子更恰当,更得体,更富有表现力。
二、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说明文是指说明事物性质、形状、功用的文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说明文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在教学说明文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以为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语言和掌握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对字、词、句的朗读、感悟,分析、理解获取知识。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其次,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被介绍的事物。第三,采用“以说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语感。训练中重在练说,练表演。学生能说好,表演好,语感就强了。
三、韵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韵文,即跟“散文”相对,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等。苏教版小语教材韵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这说明韵文教学已提到了空前的地位。
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诵读”。韵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达不到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朗读中发挥教材优势,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其次,用想象法培养朗读中的语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韵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达到增强语感。第三,抓关键字词的理解、朗读,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感悟、培养语感。因此,在小学语文中,不论哪类体裁课文的教学,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读”。因为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意蕴直接敏銳的感知力,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文章,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强化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