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针刀法治疗腰痛40例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47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针刀;腰痛;脊柱九宫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65-02
  针刀疗法从发明到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大约有十万人在临床应用针刀疗法,这项技术还传播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它使用带刃针,直接作用于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部位,松解粘连、瘢痕,调整病组织的应力,改善组织循环,通过机体的重新修复清除炎性介质及致痛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九宫针刀法是将针刀治疗腰痛病的方法和中医传统精华-脊柱九宫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刀治疗方法,经初步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均来自于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从30岁~65岁,平均为53岁,病程最长2 a,最短7 d。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腰痛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1.4排除病例标准①不符合腰痛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已接受手术治疗,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察者。③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④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⑤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采用九宫针刀法治疗①体位:俯卧位。②定点:脊柱九宫定点及臀部压痛敏感点。③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④用 1%的利多卡因,部分患者加曲安奈德注射液0.5 mL在定点处进行浸润麻醉,每点注射 1 mL。⑤针刀操作持 4号针刀,进行治疗。术毕用输液贴覆盖。每次治疗间隔5~7 d,1~5次为1疗程。平均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 1 个月、3 个月各随访1次。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好转,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临床痊愈16例, 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
  4讨论
  中医学是在易学象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3]。《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脊椎九宫就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结合易经、河洛图中理论而创制。具体内容是:先按骨科视触动量进行仔细体检,寻找到压痛点,以压痛最为显著的棘突间隙定为中宫,沿督脉或脊柱后正中线,在中宫上下棘突间各定一点,即为乾宫、坤宫,在乾宫、中宫、坤宫旁开0.5~ 1.2寸,依次取巽、兑、坎、离、艮、震六宫。取点定位按伏羲八卦九宫方位图,故称脊椎九宫。在针灸治疗中的行针的顺序及次数按洛书九宫数施行。针刀具有中医针灸的属性,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是在针灸九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他中医疗法一样,也是以调和阴阳,整合术数为法则的。对法于医易相合深度理解,需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针刀治疗腰痛病的生物力学理论是以弓弦及网眼理论为基础[4],从解剖位置而言,九宫针刀法能对腰部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尖,腰部筋膜及髂腰韧带和竖脊肌的松解,符合弓弦及网眼理论。九宫针刀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部位,松解炎症所致的粘连及瘢痕,调整病变椎间盘椎体周围软组织应力,缓解对神经血管压迫,改善病变周围组织循环,清除炎性介质物质.金凤等5]对144篇应用针刀治疗腰痛病的文献中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术后平均痊愈率 65.119%,平均总有效率 94.153%。本次观察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和文献报道相似。九宫针刀法治疗腰痛病,即做即走,不要求住院,具有创伤小,治疗方便,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有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治疗当中发现,对一部分对针灸治疗不满意的患者,九宫针刀法仍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对针刀治疗腰痛病在理论解释上提供了一种思路,对针刀疗法也是一种有效补充。
  目前腰痛病患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九宫针刀法我院独创的针刀治疗腰痛病的方法,从初步临床观察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是治疗腰痛病的有效补充,对解决腰痛病做了有益探索,目前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进一步解决,需结合科研,严密论证,客观评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120.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金宇.脊柱九宫穴与易经[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42-44.
  [4]吴绪平.针刀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65-172.
  [5]金凤.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0(30):1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以隔姜灸法刺激背俞穴,探讨隔姜灸对化疗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临床选取1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3例。结果治疗组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治疗组CD3、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显著降低,
期刊
摘要:目的将温阳通络法在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广泛的推广,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纳入推广的412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蠲痹颗粒(15g/次,每日3次)治疗,治疗4周。结果疾病总有效率为90.04%,证候总有效率为93.20%,治疗后中医证候、关节疼痛(VAS)、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功能、患者全身总体情况以及ESR、C
期刊
关键词:仲景;辛味药;配伍规律;方剂  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18-03  仲景之方素以组方严谨,功效卓著垂范于世,其所创制的方剂,不但方证对应,而且用药精炼,其中尚寓有至精至妙的配伍方法,诚为后世用药配伍组方之典范。笔者仅就仲景对辛味药物配伍运用的规律探讨如下。  1辛苦合用  1.1辛开苦降味辛多升提性散,能通、能行、能开结,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气滞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滞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用中医药治疗,治疗组在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食疗进行辅助治疗。2组均以6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口服云南红药胶囊或淀粉胶囊,0.25g/粒,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7d。结果云南红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结论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短时间内口服云南红药胶囊,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云南红药胶囊;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4.3文献标
期刊
摘要:间质性肺疾病,在中医学中多属于“肺痿”、“肺痹”的范畴。张念志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理因素为“虚”、“痰”、瘀”。临证时,从气、活血、化痰三个方面进行论治,疗效堪佳。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经验传承;张念志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09-03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服用加味阳和汤,洛索洛芬钠,及加味阳活汤和洛索洛芬钠,疗程均为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KSS评分。结果3组病例治疗后膝关节较治疗前功能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的P-、L-选择素及CRP水平,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血P-、L-选择素及CRP表达水平较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期刊
关键词:脏腑辨证;心脾相关;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09-02  田芬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心病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50余年,是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善于将“脏腑辨证”用于临床,特别是对内科疾病的论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在学术上,她在脏腑辨证基础上,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蛹草拟青霉菌丝体,扩大其开发利用价值,综述蛹虫草、蛹草拟青霉菌丝体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类整理,总结蛹虫草的研究概况以及从蛹虫草中分离出的无性型蛹草拟青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果蛹虫草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和抗感染等方面有很强的活性,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结论蛹草拟青霉与蛹虫草及冬虫夏草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含有一些冬虫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