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建立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作用入手,静态性建立现阶段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体系。目的在于评估体育社会化的总体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社会化意义的认识,找到加速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城镇 体育社会化 甘肃省 指标 大众体育
一、 研究意义
体育社会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体育必须深入社会,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二是社会各方面积极举办体育活动,参与体育的组织管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使体育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1995年10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写入跨世纪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为21世纪我国体育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建立体育社会化指标体系,对城镇体育社会化及其特点进行初步考察和总结,评估城镇体育社会化的总体水平以及存在的优缺点,以使政府能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体育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客观、全面地评价社会体育的工作成效,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了解体育社会化的制约因素,制定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更好的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式和新任务服务。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对社会体育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加速城镇体育社会化进程的正确道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专人发放和回收,共发放24份,回收问卷22份,回收率为95.8%。被调查的专家职称结构是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采用内部一致性的方法,检验结果的信度系数为0.95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关于问卷的效度检验,我们从已填写问卷的专家中抽取8人,请他们对问卷的内容效度给予咨询检验,专家给予较高评价。
2.指标的筛选
参考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出小康社会进程中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价指标。
3.用排序统计法计算各项指标排分值。
三、评价指标
用排序统计法计算各项指标排分值。计算公式为:
a为排序等级分值;n为选择等级的人数;N为总人数。
指标A=(5x10+4x 8+3×4+2x 2)/24 x (5+4+3+2+1)=0.272
B、C、D同样方法可求得。一级和二级指标
1、国家及地方性体育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
2、体育人口数量
3、体育人口结构
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5、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
6、社会体育活动内容
7、社会体育运作方式
8、体育消费总额
9、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
10、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规划
11、社区市民体质监测服务中心、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和研究中心建制
12、社区体育保障机制
13、体育场馆的数量
14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
二级指标
1、体质监测覆盖率及体质达标率
2、社会体育组织形式
3、体育消费结构
4、体育信息覆盖率
5、竞技体育运动成绩
6、体育赛事质量
7、体育赛事电视收视率
8、各类体育协会数量及参加人数
9、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人口数量
10、职业运动队义务服务项目
11、竞技体育经济效益
12、体育科研服务
13、体育产业产值
四、分析
从调查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以大众体育为主要内容。涉及了大众体育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人口结构、经费来源、体质监测服务、体育消费等各个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甘肃体育由于受中国文化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在管理体制还是在运行机制上与其它地区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主要还是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政府意愿为主导的发展形态。尽管除了竞技运动以外,其他体育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本质上看,小型多样、自愿组织、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实际上还处于发展缓慢、投入力度小、体制陈旧封闭的局面。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就是要推动体育体制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发展模式由局部赶超型向全国发展型转变,发展动力由满足政府需求为主向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转变。因此,小康体育发展有着实际的、丰富的内涵、它对中国体育来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感。为此作为甘肃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大众体育,不仅对促进甘肃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倡导大众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甘肃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对策
1.全民健康思想的宣传与测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加上普遍的运动不足,造成了人们身心和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出现了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营养过剩、肥胖症、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摩天大楼综合症、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现代文明病。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需要人们转变观念:随着高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体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性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質和适应能力。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时,才能唤起健身意识,产生参与的动机,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2.建立较为稳定的大众体育组织机构,发展体育人口。首先,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大众体育蓬勃开展的重要保证,它将人们组织起来,进行有指导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使大众体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并不断提高质量。许多国家实行的不断壮大的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社会体育组织,成为开展大众体育的最基层载体。其次,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3.提高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大众健身方法的科学化指导。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广大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对抗性强、有一定负荷强度的竞技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作用,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联合和依靠社区医疗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提高社区体育的科学文化水平。
4.开发大众体育市场
大众体育市场这一概念的引进和出现,是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紧跟国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潮流而应运而生的。结合实情大力开发和创造体育市场,特别是大众体育市场开发,是新世纪来临之际非常重要的任务。据资料统计,美国体育事业上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业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并可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为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广泛的培养大众的体育市场意识,改善城乡居民体育设施的投资,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次序、发展规模,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大众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5.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大力兴修场馆设施
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为满足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的潜力,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兴建场馆设施。体育设施向综合化发展。建立适合人们需要的、足够的、向所有人开放的体育与娱乐设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体育设施正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芳 .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2] 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3] 甘肃省体育经营活动政策法规文件汇编.[M].甘肃省体育局.2003. 6.
[4] [美].JayJ.Coakley. 《Sport in Society》[M].管兵等译. 清化大学出版社.2003 .7.1.
[5]张德福,赵鸿星.大众体育的前景与困顿[J]体育与科学,1996,2,25~26,24.
[6] 田雨普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9.7.
[7] 李香华 .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2.2.
[8] 韩丹.我国体育体系的根本性大变革[J].体育与科学2004.1(人大复印资料).
[9] 李凤新.理论经纬:促进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2-11-2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城镇 体育社会化 甘肃省 指标 大众体育
一、 研究意义
体育社会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体育必须深入社会,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二是社会各方面积极举办体育活动,参与体育的组织管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使体育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1995年10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写入跨世纪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地指出了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为21世纪我国体育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建立体育社会化指标体系,对城镇体育社会化及其特点进行初步考察和总结,评估城镇体育社会化的总体水平以及存在的优缺点,以使政府能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体育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客观、全面地评价社会体育的工作成效,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了解体育社会化的制约因素,制定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更好的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式和新任务服务。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对社会体育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加速城镇体育社会化进程的正确道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专人发放和回收,共发放24份,回收问卷22份,回收率为95.8%。被调查的专家职称结构是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符合社会学调查要求。采用内部一致性的方法,检验结果的信度系数为0.95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关于问卷的效度检验,我们从已填写问卷的专家中抽取8人,请他们对问卷的内容效度给予咨询检验,专家给予较高评价。
2.指标的筛选
参考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出小康社会进程中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价指标。
3.用排序统计法计算各项指标排分值。
三、评价指标
用排序统计法计算各项指标排分值。计算公式为:
a为排序等级分值;n为选择等级的人数;N为总人数。
指标A=(5x10+4x 8+3×4+2x 2)/24 x (5+4+3+2+1)=0.272
B、C、D同样方法可求得。一级和二级指标
1、国家及地方性体育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
2、体育人口数量
3、体育人口结构
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5、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
6、社会体育活动内容
7、社会体育运作方式
8、体育消费总额
9、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
10、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规划
11、社区市民体质监测服务中心、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和研究中心建制
12、社区体育保障机制
13、体育场馆的数量
14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
二级指标
1、体质监测覆盖率及体质达标率
2、社会体育组织形式
3、体育消费结构
4、体育信息覆盖率
5、竞技体育运动成绩
6、体育赛事质量
7、体育赛事电视收视率
8、各类体育协会数量及参加人数
9、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人口数量
10、职业运动队义务服务项目
11、竞技体育经济效益
12、体育科研服务
13、体育产业产值
四、分析
从调查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以大众体育为主要内容。涉及了大众体育的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人口结构、经费来源、体质监测服务、体育消费等各个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甘肃体育由于受中国文化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在管理体制还是在运行机制上与其它地区有很大差距。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主要还是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政府意愿为主导的发展形态。尽管除了竞技运动以外,其他体育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本质上看,小型多样、自愿组织、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实际上还处于发展缓慢、投入力度小、体制陈旧封闭的局面。全面建设小康体育就是要推动体育体制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发展模式由局部赶超型向全国发展型转变,发展动力由满足政府需求为主向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转变。因此,小康体育发展有着实际的、丰富的内涵、它对中国体育来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感。为此作为甘肃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推进体育社会化,发展大众体育,不仅对促进甘肃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倡导大众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提高大众健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甘肃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对策
1.全民健康思想的宣传与测评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加上普遍的运动不足,造成了人们身心和生活环境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出现了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营养过剩、肥胖症、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摩天大楼综合症、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现代文明病。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需要人们转变观念:随着高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体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性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質和适应能力。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时,才能唤起健身意识,产生参与的动机,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2.建立较为稳定的大众体育组织机构,发展体育人口。首先,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大众体育蓬勃开展的重要保证,它将人们组织起来,进行有指导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使大众体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并不断提高质量。许多国家实行的不断壮大的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社会体育组织,成为开展大众体育的最基层载体。其次,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3.提高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大众健身方法的科学化指导。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广大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对抗性强、有一定负荷强度的竞技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作用,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联合和依靠社区医疗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提高社区体育的科学文化水平。
4.开发大众体育市场
大众体育市场这一概念的引进和出现,是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紧跟国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潮流而应运而生的。结合实情大力开发和创造体育市场,特别是大众体育市场开发,是新世纪来临之际非常重要的任务。据资料统计,美国体育事业上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业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并可以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为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广泛的培养大众的体育市场意识,改善城乡居民体育设施的投资,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次序、发展规模,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大众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5.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大力兴修场馆设施
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为满足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的潜力,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兴建场馆设施。体育设施向综合化发展。建立适合人们需要的、足够的、向所有人开放的体育与娱乐设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伴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体育设施正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芳 .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2] 卢元镇 .社会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3] 甘肃省体育经营活动政策法规文件汇编.[M].甘肃省体育局.2003. 6.
[4] [美].JayJ.Coakley. 《Sport in Society》[M].管兵等译. 清化大学出版社.2003 .7.1.
[5]张德福,赵鸿星.大众体育的前景与困顿[J]体育与科学,1996,2,25~26,24.
[6] 田雨普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9.7.
[7] 李香华 .中国现代体育与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2.2.
[8] 韩丹.我国体育体系的根本性大变革[J].体育与科学2004.1(人大复印资料).
[9] 李凤新.理论经纬:促进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2-11-2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