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的开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以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新媒体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了解和接触各种新思想、信息,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环境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利用新媒体环境的传媒优势,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切实探究的课题。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大学生 思政教育 现状 信息化开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44-02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通信技术取得了变革式发展,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传媒优势,作为一项新型传媒方式,其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它的活力。大学生思想先进、思维方式活跃,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契机,努力探索信息化的思政教育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对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的总称,具体而言,其包括了所有具有数字化功能的传统媒体(电视电话)以及现代数字化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其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媒介。而新媒体环境,则是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环境(部分学者将新媒体本身也看做是一种环境)。新媒体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媒价值
  新媒体,究其本质仍是一种传媒方式,传媒方式即具有传媒价值。我们往往将媒体当做是具有传媒价值的信息载体,这个信息载体拥有一定的受众(信息接受者),依据特定的条件和方式,将其所承载的价值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接受信息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受到了来自新媒体信息的良性影响,那么新媒体就实现了它本身的传媒价值。
  2.表现力和生命力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媒体形式而言,新媒体无疑最具表现力和生命力。新媒体传播信息几乎不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在网络所覆盖的环境中,新媒体便能够随时、随地地传播信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也可谓是“五花八门”,文字、图文、音频、视频等都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这使得新媒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作为一种新型传媒技术,新媒体能够存在于网络环境中并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主要来源于新媒体优秀的传媒价值、丰富的表现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无疑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其所具备的传媒优势极大地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
  1.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挑战
  在新媒体到来之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政教育课的形式开展的,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以“课本”和以前思政教育活动(班级主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为主。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网络信息并不十分发达,大学生往往只能通过相对单一的渠道接触信息,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相对较为“纯朴”,传统的讲授式思政教育模式得以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大学生得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他们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产生了厌倦情绪,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效果被不断削弱,这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困境。
  2.思政教育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借助、了解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的成分相对复杂,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新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门槛相对较低,一些落后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新媒体所传播,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进而歪曲自身的理想信念。如何过滤掉不良思想观念,弘扬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思想观念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开展的策略
  1.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课堂
  上文已经提到,受到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传媒方式的影响,传统的讲授式思政教育课堂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课堂中,创新思政教育课堂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传媒优势,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具体而言,可以在思政教育课堂中加入更多视觉元素,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在思政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爱国主义诗歌、影片、纪录片、漫画,让学生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学习,深刻领悟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利用新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就是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切实淘汰掉传统的说理式教学,以更加符合当代知识、信息传递风格的方式组织思政教育课堂,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2.借助于新媒体环境,积极弘扬主旋律思想
  新媒体环境提供给了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新事物、新思想,这对于他们建立正确、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借助于新媒体环境,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新媒体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可由高校思政教育部门统一组建一个新媒体管理中心,这个新媒体管理中心由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师(以及相关同学)负责管理、运营,由学校党政宣传部指导和监督。新媒体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面向全体大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理念。二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每天推送相关文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对待多元化的价值观,择善而从,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正确、全面的“三观”。三是弘扬正能量,近年来,一些媒体大肆报导、故意渲染一些不良信息,诸如“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读书无用”之类的观点,这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迷恋上“纸醉金迷”的生活,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为了“净化”校园风气,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借助于新媒体管理中心平台下的各种渠道(微博、微信、QQ等)积极报导正面消息(如评选“学霸”、报导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报导“最美大学生志愿者”等),通过新媒体环境将各类正面信息、正面人物的影响扩散到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
  3.利用新媒体拉近与学生之間的距离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拓展思政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工作从传统的“高阁”中解放出来,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真切地认知和感悟思政教育的魅力与价值。借助于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在新媒体管理中心平台下的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环境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版块,板块中设置生活、学习、就业等栏目,各个栏目由专门的思政老师(以及同学助理)负责管理,以此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惑(困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给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收获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与此同时,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线上活动实现。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校内外文化活动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线下的方式实施的,这难免会受到场地、资金、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而借助于新媒体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线上校内外文化活动,以网络的方式加强大学生与大学生、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此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经验。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这是一把双刃剑。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则应该抓住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契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环境,创新思政教育课堂,积极弘扬主旋律思想,不断努力地去探索信息化的思政教育途径,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的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3(5):73-75.
  [2]马双双.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学理论, 2015(14):262-263.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4]李兰兰. 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91-9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运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而其科学观点的革新也加速了人类认知的进步,在这一形势下,分布式认知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人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依靠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对较多的分布式信息或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在交互过程中获取新的认知。本文通过这一理论知识的启发,在研究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后,提出了一些将其运用在物理教学设计的一些要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材在《电子焊接工艺》这门工程实践课程中的建设、实践、应用情况。多媒体教材通过形象生动的内容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容易自学。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在工程实践课程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焊接工艺 多媒体教材 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69-01  一、多媒体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挖掘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因为即使是犯错误,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试错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而解决错误的经验更将成为学生们宝贵的财富。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可以变“废”为“宝”的,我们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重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出错并能有效利用他
期刊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利用桂林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无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并探索了网络课程辅助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 网络课程 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80-02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材料类、化学类、
期刊
【摘要】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本研究对我校2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并对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总结了学生医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医德教育 现状分析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99-02  近年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各所高职院校也在寻找不同的更接地气的教学模式,我校提出专业课程进行校企合作开发,文中不仅阐述了开发的背景,以及开发的过程与形式,另外就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均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为企业培养上手快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 校企合作开发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从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人才培养定位、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和具体培养措施(推行导师制度、优化实践教学和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着手,分析探讨了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海洋技术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28-02  一、以社会需求
期刊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目前关于幼儿园课程设置问题日益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甚为遗憾的是,学界对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文献基础之上,围绕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时分配、园本课程四个方面对A市2个区5所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展开调查,了解A市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的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环境下,培养一批政治素质硬、适应能力强,有一定创新与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干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对高校落实育人功能、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亦是企业考察和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学生干部 角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96-01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双方
期刊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文章通过对“北方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解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选题质量、创新性、以及如何构建联合毕业设计平台及团队建设问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方案,为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