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物生产过程的《大豆栽培技术》的课程开发与探索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大豆栽培技术》基于作物生产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评价几方面。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生产过程;课程开发
  
  1.课程定位
  1.1行业分析
  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产业。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845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2012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1000亿斤,成为我国安全、可靠、长远的商品粮基地。大豆产业做为黑龙江粮食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黑龙江省特色产业,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为400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左右,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大豆695万吨,位居全国大豆产量的首位(见表)。
  2002-2008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示意图
  2002-2008年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示意图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大豆列为农业发展六大工程之一,即大豆振兴工程。每年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良种化工程资金、绿色食品开发资金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资金中拿出5000多万元用于大豆产业,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大豆生产投入,逐步把无公害、绿色大豆生产引向高标准、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轨道。通过行业调查全省需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4万人左右,其中粮食生产技术人员2.6万左右,然而我省粮食生产从业技术人员仅1.14万人,粮食生产技术人员匮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我省大粮仓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于2002年开设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大豆栽培技术》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应职岗位所需人才中发挥了具大作用。
  1.2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通过对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海林农场、宁安农场)等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生产企业(益农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利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和粮食生产农户调研,以及多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企业(农场)的技术员;二是农资生产企业技术员、化验员;三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员;四是粮食生产专业户农艺工、植保工。
  2.课程教学设计
  2.1整体教学设计
  根据《大豆栽培技术》这一学习领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依托校内外完备的实训基地,构建与大豆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相适应的学习性工作过程。根据大豆生产过程及其生产季节性要求,把大豆栽培学习领域分成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由不同的子情境组成。通过三个平台(实训室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农业企业合作平台)、培养学生优质大豆生产能力。通过校企(国营农场)合作以及学校与行业(农技推广中心)的紧密联系,满足农业生产一线用人需要的课程教学。紧密围绕“大豆生产”这条主线,根据大豆生产日历确定学生学习时间,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即3月份开始到10月份这一大豆生长季节中,其中3-4月份,每两周集中安排4学时,5-10月份每周集中安排4学时,因为暑期正是大豆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所以学生和教师暑期不休息,学生10月中旬至10月末休息两周后,11月份开始上后续的课程。同时根据大豆各个实际生产环节需要,进行适当的课时弹性管理。
  《大豆栽培技术》课程在这一学习性工作过程安排中,学生从大豆选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作物测产到收获贮藏每个工作环节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六步教学法,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大豆实际生产过程中把大豆的选地、播种量、需肥量、农药的选择、主要病害、虫害防治方法等知识要点都融入每个工作任务中,并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期间及完成后进行质量监控与考核。
  2.2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情境1:大豆播前准备
  第一步:大豆丰产方案拟定。内容包括丰产方案拟定步骤、主要技术环节等;第二步:大豆轮作及间作方式。内容包括大豆选茬、轮作;大豆茬口特性与间作方式等;第三步:大豆配方施肥。内容包括包括大豆测土配方方法等。
  情境2:大豆种子处理与播种
  第一步:大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内容包括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大豆合理群体及密植幅度,大豆选种及种子药剂理等;第二步:大豆播种。内容包括大豆不同播种方式,播种机械使用,种肥配制;第三步:大豆封闭除草。内容包括除草剂的选择及使用等。
  情境3:大豆田间管理
  第一步:大豆苗期和分枝期田间管理。内容包括大豆苗期和分枝期生长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需肥及需水规律,深松及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第二步:大豆开花和结荚鼓粒期田间理。内容包括大豆开花和结荚鼓粒期生长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需肥及需水规律,深松及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情境4:大豆测产、收获及秋整地
  第一步:大豆产量预测与收获。内容包括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大豆测产方法,收获方法等;第二步:大豆丰产总结。内容包括大豆生产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第三步:大豆秋整地。内容包括整地方法及整地机械使用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
  3.1现场教学,教、学、做合一
  我们学校教学基地现已建设成集教学、生产、实训、科研、示范、推广六位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实训基地(包括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和“产学”一体化功能的黑龙江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基地),为大豆栽培课程的现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由原来的课堂讲授式的黑板种田改为操作式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实践生产,如作物施肥方法,过去是在课堂上讲,现在是学生直接在大豆生产田中,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长势,进行追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同时教师把大豆的需肥规律这一理论知识融入在施肥过程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合一。
  3.2任务驱动
  把大豆栽培的整个生产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大的项目,由该项目分成四个典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1大豆播前准备;2大豆种子处理与播种;3大豆田间管理;4大豆测产、收获及秋整地。而每个任务又分解成几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之间又都是紧紧相连,环环相扣的,要求学生在大豆生产中必须正确操作每一步,才能获得三优一高的大豆产品。如作物的播种质量不好就会影响作物的出苗率及苗的强弱,会影响到后期施肥的种类及施肥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率,甚至会直接影响大豆产量。学生们只有阶梯式地完成大豆生产的每个技术环节,才能掌握大豆生产的知识及全部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学农、爱农的精神。
  3.3案例教学
  对于课程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在“作物布局及大豆轮作”的教学中,通过调查进行分组,使每个学习小组中至少有一人是家在农村并有一定的作物栽培面积的学生,以学生所在村的作物生产实际情况及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案例,每组制定出某村的作物布局及以大豆为主的轮作计划拟定。最后由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别间评价,找出每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效果特点,并给出不同的分值。
  4.课程教学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总考核为100分。
  情境一: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20%)+教师评定(60%),考核权重为20%;情境二: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20%)+教师评定(60%),考核权重为30%;情境三: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20%)+教师评定(60%),考核权重为30%;情境四: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20%)+教师评定(60%),考核权重为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本研究正是以网站发展的新模式—动态交互式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网站客户数增长的形成因素。 首先,从理论上作了探讨。 1. 人机交互及可用性理论指出人机互动行为是
项目风险被项目管理协会定义为可能会造成项目损失的不确定事件。由于项目风险会对项目的工期、预算以及项目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项目风险被认为是成功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