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不讲理的娃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孩子的不讲理,几乎每位妈都有一本血泪账。
  商场外,4岁的豆豆坐在饮料桌边,把最后一口冰淇淋的蛋筒塞进了嘴里,哦,又香又甜啊,真心不想走,还想再吃一根。
  妈妈见势不妙,急了,一堆的道理涌上心头:
  1.两根冰淇淋吃下去,晚饭就别指望了,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得胃病。
  2.一根冰淇淋10元,两根20元,真不是一般地贵啊,持家不是这样持的!
  3.男孩子要穷养,怎么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养成这样娇纵的性格,就是一个无底洞,以后啃老怎么办?
  以上各种五花八门的道理,可以从修身齐家,一直到治国平天下,真是磬竹难书。总而言之,最后妈妈就得出一个结论:不许吃,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然后开始讲道理:爱国主义教育、爱家爱身体主义教育、节约主义教育、展望未来教育、忆苦思甜教育……一千个妈,就有一千个理由和教育方式。
  道理有用吗?所有孩子都明白,那个表面上讲理的妈,是来修理他们的,听话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讲自己的理”是没有用的,得改为“讲孩子的理”。
  当豆豆吃完冰淇淋,眼睛还像饿狼一样盯着冰淇淋时,他的逻辑是什么呢?
  1.真的很好吃啊,很想再吃一根。(请问大人们,你没有吃东西吃到停不下口的时候吗?)
  2.妈妈,我已经3个月没吃了,一定要吃个够本。(你是不是禁得太过了?)
  3.我宁愿不吃晚饭,也要再吃一根。(废寝忘食,我们都不陌生。)
  4.其实我不是想吃雪糕,只是很想体会下被妈妈宠爱的感觉。(孩子们太不容易了,一根雪糕,饱含着多少渴望和心声。)
  让我们看看,倘若豆豆妈试着从“讲自己的理”转变为“讲孩子的理”,情况会怎样逆转:
  豆豆吃完了一根冰淇淋,磨磨蹭蹭地不肯走,一直盯着冰淇淋柜。妈妈蹲下来,抚着豆豆的背,看了看冰淇淋柜,说:“看上去这冰淇淋太好吃了,是不是特别想再来一根?”豆豆咽了咽口水,点了点头。
  妈妈:“嗯,想吃什么口味的?”
  豆豆:“软糖味。”
  妈妈:“可是过一个小时就吃饭了,怎么办?”
  豆豆焦急中,怎么办呢?小脑袋在想。
  妈妈:“哎,规定在保护着我们,很重要,可是我们豆豆想尝尝软糖味冰淇淋,一样重要啊。”
  豆豆:“非常想吃软糖味!”
  妈妈:“要不,我们买回去,吃完饭,不是过半小时就可以吃了吗?或者把钱先付了,回头来拿;再不然,吃完饭,只要你想吃,我就陪你来。”
  豆豆看见妈妈如此为他着想,心都融化了,于是冰淇淋买回家,放在冰箱里。
  等吃完饭半小时后,妈妈问还在玩捉迷藏的豆豆:“豆豆,你饿了吗?你是不是和冰淇淋有约?”
  基本上,有这么一次经验,孩子都能记得你是阶级朋友,而不是阶级敌人,当他下次再想要什么时,你继续听他的道理,为他考虑,不到三次,他就能开始理性思考,甚至为你考虑了。
  “妈妈,可是我好像还不饿。”
  “我还想玩,现在还不想吃。”
  “吃太多冰淇淋会肚子痛。”
  要说不讲理,这世界上没有比孩子更不讲理的;要说讲理,这世界上也没有比孩子更讲理的。他们讲的是自己世界里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是滋润他们心灵成长的源泉。一个成人,能看到多少孩子的理,这个孩子,就受到了多少滋润。同时,他就会讲多少理,他的社会化过程,就会充满了配合和换位思考。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过早讲理的孩子,是非常可怕的,甚至以后很容易变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因为非常讲理的孩子,代表他社会化得早,社会化虽是个体成长的必然,但太早的话,就意味着他的根还没扎牢时,就开始向上冲。
  高且直,脆且弱。一阵风吹来,就倒了。
其他文献
长年累月地玩沙玩水玩玩具,孩子也会感到厌倦。还不如开发大脑的想象力,一起来创造游戏呢。  你还别说,我家的想象力游戏,还真的十分有趣哦。  汤碗与桌子的对话  平时无论我怎么说,豪豪就是没有保护家具的意识。终于有天让我逮到机会了。见豪豪把放在碗垫上的热汤挪到了桌面上,我灵机一动,对豪豪说:“宝贝,其实家具也会说话的哦,我们来玩一个叫做‘家具的对话’游戏吧。从现在开始我是桌子,你当这个汤碗,好不好?
看着我从网上一次次地买书,同事禁不住问:“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怎么就找不到像我们儿时那样的故事书。”  我好奇地问:“你觉得我们儿时哪些书好呢?”  同事理直气壮地说:“比如寓言故事,像《愚公移山》、《三个和尚》,每个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再比如经典童话,像《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看了总让人明白许多道理。”  我侧头想了想,问:“你小时候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灰姑娘》《白
带着儿子出去散步,常有相识的家长一边夸奖我们家儿子学习好,一边感叹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埋怨这,埋怨那,却很少有检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学习自觉性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家长心中有计划有要求,能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并不难养成。笔者以为,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家长不妨试试这些招儿:    第一招
恒儿快5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兴趣的话题不再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开始对事物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难度,经常把我问得哑口无言。  也曾恶补《十万个为什么》,只是有些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每当那时,恒儿爸就成了我最后的救星。  男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不一样,不像我常常纠结于问题本身,最终把自己困死在思维的死角。他一会儿逻辑引导,一会儿发散性启发,左右开弓,
在儿童教育中,提及最多的是9岁之变。事实上,6岁也是非常重要的转型期,甚至被称为“第一个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会面临许多转变。  在朋友的聚会上,妈妈问女儿,为什么不去桌子那儿拿吃的。小女孩回答:“我想去拿,又不想去拿。”  面对孩子的回答,妈妈可能会大为光火:想去拿又不想去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要么责备孩子没有主见;要么怪她给大人找麻烦。育儿专家看到后,会忍不住站出来为孩子伸冤:这的确是
在家附近遇到带着女儿散步的朋友,小姑娘5岁左右,怯怯地躲在母亲身后,不吵不闹,静静听我们聊天。我怕她受冷落,便蹲下身问是否觉得无聊。女孩看了看妈妈,朋友开口帮着说:“她最近很喜欢直排轮,但家中没有足够空间练习,所以带她出门找合适的地方。”  此时我们正站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我对小姑娘说:“这里地方很大,许多小朋友傍晚都在这里溜冰,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话音刚落,我分明看到小姑娘眼里流露出胆怯和惶恐
Q:儿子现在4岁,从3岁半开始,他就不太爱吃东西,每次吃饭哄了大半天也没吃上几口,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他现在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很多,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厌食症并且开了药,现在看起来效果也不明显,请问我还能做些什么来恢复孩子的胃口呢?     A:厌食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病症,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除了去医院去化验、吃药、打针,简单的捏脊疗法也能有效治疗厌食,让宝宝不药而愈
自从放权给豆豆自己选择袜子后,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每天穿不一样的袜子去上学了。而且两只袜子的颜色差别都很大,比如,绿色配红色,灰色配绿色,总之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潮流,而是纯粹的乱搭。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全身上下都“包装”得挺好的,一抬脚就“露馅”了。但是,每天早晨,我还是由他自己乐吱吱地跑到柜子前去选袜子,高兴地和他讨论今天袜子的颜色,然后还夸奖一句,今天选的袜子很好看。  其实,豆
给宝宝送新年礼物时,新衣、新玩具通常是父母最先想到的。年年如此,新意少了,礼物也流于公式化。今年,不妨试着给孩子的新年礼物换个新花样,也许,来自心灵的温暖,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欢乐。  给宝宝更多的拥抱  最近,乐乐妈发现6岁的儿子不太愿意在分别的时候亲她的脸颊了。是孩子大了,没有从前那样亲近妈妈了?细想一下,不对,是一年到头忙工作、忙接送、忙三餐,乐乐妈自己也疏忽了与孩子的亲近。于是,乐乐妈决定趁
咨询室来了位愁眉苦脸的妈妈,没等落座,就抛了个问题出来:“我儿子越来越娘娘腔了,怎么办?”  原来,以前因为儿子皮肤白,她觉得适合粉色系衣服,就专门给他那样搭配,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可爱的。谁知后来长大了买玩具,他就开始盯着粉色的不放。前几天,儿子扎在一堆文具里,挑选文具盒,妈妈默默地祈祷“别选粉色”,可他再次精准地拿起了粉红色的那个文具盒!无论妈妈怎么劝说,他都不肯换别的颜色。  “老师你不知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