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包办婚姻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相亲大军越来越庞大,当年那群“望子成龙”的父母,如今又开始“望子成婚”。在间隔近百年后,父母重新成为子女相亲中的主角;但这一次,主角不好当。
  最近每天晚上,朱芬都会准时收看湖南卫视的新剧《咱们结婚吧》,还不忘叫上女儿:“黎黎,快看看,这老让父母揪心的闺女像不像你?那个整天到处求人给介绍对象的事儿妈是不是我?”
  刘月黎想争辩两句,又感觉确实输理。刚过完30岁生日的她,越来越相信“女人的市场,从25岁开始走下坡路”。二十六七岁时还能挣扎挣扎,现在只能妥协。
  如果不谈婚事,刘月黎绝对是母亲的骄傲。24岁名牌大学硕士毕业,进了一家外资企业,短短两年就爬上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位置。但兴许是面试了太多的人,眼力见越来越高。26岁踢掉没有北京户口且不上进的前男友后,再没半点动静。儿女的婚事,父母的心事,朱芬夫妇成了女儿的专业红娘。
  起初,他们只是托周围的亲戚朋友介绍。谈成后,便带女儿和对方及家长见面,稍微熟悉点,朱芬就邀上对方家长出去逛逛,给两个小年轻相处时间。这知根知底的相亲,竟一次都没成,原因和要求一样多:没有眼缘、工作太忙、生活圈子不同、对方条件不够好……
  亲友从最开始争先恐后地介绍对象,到后来直接充耳不闻。邻居老曹又介绍她去北京的各大公园“摆摊”,他也有个这样的“倒霉孩子”,都摆了好几年的摊还没帮她相上。
  老曹口里的“摆摊”就是“父母相亲会”。中山公园的“父母相亲会”已经有6年多的历史,从最初几十人、几百人,到现在的上千人、上万人。
  在这里,孩子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父母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摊位”,将孩子的信息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或夹在树枝上。白纸黑字,稍微讲究点的会打印出来,用塑料文件夹装好,像求职简历一般。
  相亲会上的父母形形色色,朱芬遇到过一些刚落户不久的“新北京人”,孩子有女朋友,但父母“不是很满意”,想另找“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她曾无意间听到两位家长的对话。双方似乎都对子女感到满意,临别时,女方家长问男方:“你这时回去,开车很堵吧?”“走高速开车回去就1个小时。”“那你回去晚了,小区好停车吗?”“我们是高档小区,车太多,就是车位少。”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其实都是摸家底的“隐语”,句句犹如谍战剧台词。
  “摆摊”3年多来,朱芬搜集了近千条有效满意的信息,帮女儿安排了数十次相亲,目前仍一次没成。“都不肯吃亏,男的也想占便宜,女的也这么想,就没法谈了。”她难免沮丧,建议女儿参加《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但又觉得“电视上的征友节目太不好,炒作味道重”。又在网上找信息,可“见不到人,更不放心”。还帮女儿报名参加过一些单位组织举办的相亲会,这些相亲会都需要交活动费,最后效果如何对方却不管。参加过几次,女儿也就不再去了。
  “还是我们帮忙继续‘摆摊’吧。”朱芬和老伴达成共识。20年前,他们也是通过父母帮忙相亲认识的,不也幸福着走过了半辈子么。只是朱芬不懂,当时她极力想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往自由恋爱,怎么到了女儿这里,又回归到包办婚姻了呢?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单身男女几乎都有过相亲史、把传统与新创的节假日都变成“面试日”的网络新时代。  它距上一个全民相亲时代有近百年的距离,那时,相亲是仪式,遵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礼制;而今的相亲,却是单身者的择偶主旋律,囊括进所有能包含的内容:  是不断创新的结交异性方式,是一场公演的真人秀,是尽孝的表现,是寻找安全感的挣扎,更是一部幽默小说,在娱乐、时尚、商业、奢侈等富丽元素中,映出这个时代下不甘又屈从
期刊
从红娘开始的相亲之变  按照公司规定,林伟松们的上班时间从中午12:30开始,通过公司的网线与全国各地的付费会员联系。此时后者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有时间和红娘沟通。  “我们就是在电话里奔波的人。”林伟松说。虽然是网络相亲,但人们依然倾向于结识本地人,所以他每天在电话里奔波至少50个来回,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在遥远的厦门,组织了两个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小区的陌生男女,开始了网上的第一次接触。  
期刊
时隔两年,“逻辑哥”黄李昌的名气已大不如前,但他始终忘不掉当时的火爆,久违的采访电话打开他记忆的窗,令他掩饰不住激动的情绪,连珠炮似地直呼:“挺好!挺好!”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年代,只要你愿意,就能红得比想象的更快。黄李昌一炮走红于2011年3月12日的《我们约会吧》舞台,以“逻辑哥”的名字。  他的红,在当时被认定是刻意的“装逼”行为。黄李昌不否认这种说法,“我上电视找女朋友是一方
期刊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章妍,在500强企业当部门主管,有车有房,条件优越,相貌身材属中上等,可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二十出头时,感情路上不顺,便投身事业,不知不觉就被剩下了。”  曾经,她觉得单身生活乐得自在,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会、参加一些派对,日子也很精彩。可近两年,随着临近“三十大关”,她慌了起来,成了“结婚狂”,动员全部亲友帮她找对象。  “亲戚朋友介绍相亲、参加交友派对……只要有空各种
期刊
在中国,塔玛拉·梅隆并不被人熟知,  但被誉为“高跟鞋皇后”的她,却是国际时尚界的传奇:  17年前,由她一手打造的高端女鞋品牌Jimmy Choo,是戴安娜王妃生前的御用品牌,至今仍畅销不衰。  但这个价值数亿美元的女鞋帝国,并未成为她事业的终点。2011年,似乎是为逃避一团糟的过去,她宣布退出Jimmy Choo,沉寂两年后于今年11月强势回归,发布了与自己同名的最新个人品牌。与此同时,她推出
期刊
“寻路的108”的“宴遇有缘”在重庆火了:把吃货们聚到一起自己做饭,没想两年里创造了比《非诚勿扰》还高的相亲成功率。  “最开始只是好玩。”“寻路的108”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吃货圈里的红娘。不过是让一些网友聚到一起打发周末,结果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干脆为聚会取了个名字“宴遇有缘”,并从报名、电话通知、买菜、做饭、游戏等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红娘。  对吃货变红娘,有人质疑:“吃
期刊
在帅泽兵的短篇小说《收养》中,它揭示了一种生存的悖论:命运就像是循环不息的圆,看似到达了终点却往往回到起点。收养124个孩子的赵君路似乎正好印证了这个悖论。  10月的郑州有点凉,不仅飘着小雨,还吹着呼呼的北风。火车站的广场上站着3个男人。其中一个年近50的男子,正手拿话筒向路人大声疾呼“关注花季少年成长”。而他身旁的两个20出头的小伙子,一人拉着横幅的一角,偶尔看向男子,用手揉揉酸涩的双眼。  
期刊
不久前做了个小规模的社会调查,主要针对90后,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几乎所有的90后在择偶这件事上都决定“听妈妈的话”,“哪怕没爱情也可以结婚”。  其实不只90后,80后也在一边说“真讨厌,每逢佳节倍相亲”,一面还是乖乖当相亲面霸去。我把这种变化称为“新相亲主义”:年轻人不排斥相亲了,甚至非常欢迎。  这百年,中国社会在走现代化进程,但相亲这件事并没有本质变化,因为中国人对婚姻的期望一直没变过,都是
期刊
2007年,52岁的周蔷玲以“蔷薇老妈”为笔名开博客、晒整容经历,还自信地把整容前后的对比照发到网上,将自己凹凸有致的“S型身材”与“芙蓉姐姐”媲美。随后,在儿子的鼓励下,她高调征婚,通过博客写自己与形形色色的人的网恋经历。如今,6年过去了,个性张扬,大胆果敢的“蔷薇老妈”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吗?  “蔷薇老妈”  深圳的早晨,天总是亮得特别早,还不到5点,周蔷玲便蹑手蹑脚地起床给丈夫Ricky做早餐
期刊
父亲和小杏的故事,发生在我17岁那年。小杏有一头瀑布般的黑发,说着江南的吴侬软语,甜得让人心暖。“我是真喜欢她,她什么都给我了。”我偷听到父亲和母亲的对话,他像爱火中烧的愣头青,要用离婚给那个女人一个名分。  没有人同意,爷爷奶奶给父亲施加莫大压力,逼迫他和小杏分手。我偷看过小杏写给父亲的情书,爱意浓浓的句子和精心的配画总勾起我对纯美爱情的遐思。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妙女子,和世人观念中的“第三者”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