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民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重要性 建立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具有法律效益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监测站所承担的任务包括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可谓是非常繁重,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加强监测的质量保证。各地环保部门应当强化监测的质量控制,积极督促监测站处理好环境监测任务中量与质的相互关系,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环节之中,从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到监测报告的编写,都应当执行好相关质量体系规定,因为缺乏质量保证的监测结果,不但毫无意义可言,而且还将造成误导,严重影响到环境决策与环境执法。
3、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保障。要保证监测质量,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管理体系,要运用技术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等形式,对监测当中的各环节、各工作部门,对实验环境与条件。对每一工作岗位与监测管理者的职责与行为加以规范。监测质量控制,其实说到底就是要建立监测质量体系,并持续加以改进,做到严格施行。所以,各级监测站都必须根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检测、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各环节都应按找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工作,并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4、加快能力建设,逐步实施标准化建站
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各地环保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仪器装备等要与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和要求。
5、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要保证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监测工作,要靠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因此,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人的素质不仅包含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各地环保局要督促监测机构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监测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没有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不可能的;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6、加大质量控制工作力度
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制定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 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7、完善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的制度始终是质量控制的根本。一是要明确管理机制与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要求等,让质量控制工作有章可依,切实改变当前制度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要建立起定量考核、同步监测、质量抽查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质量控制的制度化建设;二是要尽快完善各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控制制度,并强化各类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与监督检查,从而改变当前各监测领域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不够均衡的状况,尤其是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领域出现的空白;三是要尽快建立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机制,尤其是要树立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的新理念,将质量控制评价从实验室之内的量控制逐步扩大到设计、分析、审核等各相关环节。
总之, 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2]《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7-27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重要性 建立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具有法律效益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监测站所承担的任务包括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可谓是非常繁重,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加强监测的质量保证。各地环保部门应当强化监测的质量控制,积极督促监测站处理好环境监测任务中量与质的相互关系,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环节之中,从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到监测报告的编写,都应当执行好相关质量体系规定,因为缺乏质量保证的监测结果,不但毫无意义可言,而且还将造成误导,严重影响到环境决策与环境执法。
3、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精准性和完整性的监督和保障。要保证监测质量,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管理体系,要运用技术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等形式,对监测当中的各环节、各工作部门,对实验环境与条件。对每一工作岗位与监测管理者的职责与行为加以规范。监测质量控制,其实说到底就是要建立监测质量体系,并持续加以改进,做到严格施行。所以,各级监测站都必须根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要求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检测、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各环节都应按找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工作,并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4、加快能力建设,逐步实施标准化建站
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各地环保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各级监测站的人员编制、办公用房、仪器装备等要与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要求相适应,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和要求。
5、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要保证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监测工作,要靠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因此,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人的素质不仅包含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各地环保局要督促监测机构重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政治素质。监测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没有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不可能的;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6、加大质量控制工作力度
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制定质控实施计划,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协作定值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 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7、完善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的制度始终是质量控制的根本。一是要明确管理机制与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要求等,让质量控制工作有章可依,切实改变当前制度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要建立起定量考核、同步监测、质量抽查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质量控制的制度化建设;二是要尽快完善各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控制制度,并强化各类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与监督检查,从而改变当前各监测领域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不够均衡的状况,尤其是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领域出现的空白;三是要尽快建立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机制,尤其是要树立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的新理念,将质量控制评价从实验室之内的量控制逐步扩大到设计、分析、审核等各相关环节。
总之, 环境监测质量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是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2]《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2006-7-28
[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