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女性艺术家作品中情感因素的分析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情对于艺术家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影响,不一样的感情会使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我们看到“感情”因素一方面影响着作者作品传达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方式、感情状态、思想情态等,它使作品最终形成它本身想被塑造的样子;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透过作品直观的看见作品中的“感情”与“情绪”,通过作品看到作者个性化的精神内涵还有与此同时的它的外表特征。我们主要以广西的女性艺术家为例,感受“感情”与艺术家的关系。
  关键词:广西;女性艺术家;情感因素
  一件艺术品的完成,它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经过艺术家的手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个人的对于作品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作品以一种侧面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感情,而这些感情在艺术家刚开始制作时就已经存在,每个作者由于自己对于自己作品的感情存在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会表达出不一样的东西,即使是同一个人做的作品,也会由于在不同的感情支配下做出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东西。感情因素客观的影响着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它们潜意识的存在于艺术家的思维观念里,影响着作者的表达,从而影响着这些曾被艺术家揣摩、拿捏过的作品。感情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就是形成艺术家感情形成的客观原因,其中,历史阶段、环境氛围、个人性格等都会对当时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一样的影响。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中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差不多都有心灵在发挥作用,因为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力透纸背”这个成语就很清晰的描述了艺术家们创作作品那被表达的东西所最终会呈现给观众们的感受。每一件作品中被创造出来前都会在艺术家们脑子思考过至少一遍,而在这些思考中就夹杂着艺术家们的个人观念,思维,审美。艺术家们在制作一个作品前一定需要立主题,塑造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主题塑造,情感塑造,形态塑造等诸方面。而这些复杂的制作过程最后到最终作品,我们就会看到透过作品所传达的作者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思想感情等等。在艺术家们手中留下的痕迹在作品中最终呈现,这些痕迹就在不知不觉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传达这作者的个人气质。当我们观察不一样的作品我们总能在一个个作品中感受到一定的作者的“感情”夹杂在作品里面,不管是画面所传达的悲伤、喜庆、安详还有一些人物让人感觉到的飒爽、屈悲、高大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向观赏他们的人传达了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的“感情”。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特殊地区,其中属壮族这一少数民族在广西分布较多,壮族是一个有自己民族信仰与崇拜的民族,所以也就存在着非常多的一些非常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在民族文化的孕育与渲染下成长与传承下来的,艺术家们也耳濡目染,创作出的作品多多少少带有本民族文化中的一点影子与风格,一些艺术家还会把这些风格更加趋于个性化。比如刘菁华,生于广西桂林市,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四画室。刘菁华从小就有着独特的,敏锐的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刘菁华从七岁起就拿起画笔,从小就将自己眼中的事物描绘出来,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斷学习,不断突破。长期的绘画经历让她擅长于习惯时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够理性而又准确地刻画物体的几何形态,把握好整体构图和主体事物的平衡加上她对事物的细腻观察,她画笔下的事物满是对生活美好的刻画。
  2004年,刘菁华跟随着导师袁运生先生考察敦煌,之后便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造像。对敦煌的壁画和雕塑造型的研究中,刘菁华吸收了中国敦煌壁画和雕塑中描摹自然事物生动气韵的方法,在保持理性客观地刻画物象、表现事物真实几何结构的同时,使构图线条更加飘逸唯美,空间构图和光影造型中充满感性观感刻画。刘菁华在画面中遵循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熟练自然地运用许多真实的线条和隐喻的线条,用粗细有别、轻重分明的线条来呈现画面的虚实效果。冷峻的理性刻画和缥缈唯美的刻画在一张画中融合成一种奇异的平衡,给不同逻辑思维的观赏者以独特的主观感受,让观赏者在枯寂严肃的理性生活空间中找到梦幻的唯美。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2014年刘菁华放弃了在北京的优渥生活,独自来到旧金山,考入旧金山艺术大学深入学习西方绘画。在学习过程中,刘菁华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人生感悟中逐渐找到了自己意欲表达的绘画主旨——融合生活情趣、审美意趣和表现生命活力张力的“新派折枝”。之所以选择花,是因为中国文学中常常将花作为与人沟通交流的所谓“解语花”,而“花”又被中西文化看为大自然的尤物和精华。在取得了旧金山艺术大学毕业后,刘菁华栖身于毗邻旧金山的都柏林。异国的风景与家乡的相比又是别一番风味。女儿的诞生,让初为人母的刘菁华对时间的倏忽和生命的流逝有着更深更真切的体悟。在刘菁华选取“折枝”为题材创作的《回归自然》主题新派折枝油画中,以折枝为题,以小见大,于微寓真,表现了她对中西方绘画文化冲突交汇的思考融合,对生命蓬勃奔放的呼唤。这套系列画中,以生命与美为主题,折枝花为主体,通过具象和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用有机生命和几何图形的对比与平衡来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交会和共存。
  刘燕姣,广西桂林人,广西优秀女艺术家代表之一,曾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刘燕姣最新力作六尺横幅山水画《流水生财》,对于桃源山水,她带着女性细腻的流水般的感情融入其中,且这幅画作色泽明媚亮丽,瀑布、葱郁的大树、群山相互辉映,情景交融,铺面而来的绿色使人感到生机勃勃,由近及远渐变为橘色,使画面感更强的表现出夕阳无限好的感情,画作更显的生动缥缈。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庄比比皆是,而常年在此工作以及生活的刘燕姣将所见所感用画作表现出来了,将山和水的刚和柔的品质有机结合,山的沉稳大气,透过烟岚缭绕的刻画来衬托青山,又有流水潺潺环绕其中,更点缀以山脚下的屋舍,很明显的表现出画家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只喜耕作田的豁达心态。她就这样旁若无人、奔放而细腻地在画布上宣泄心中的世界。这片自然率真的世界有了心灵的共震和情感的宣泄。   青绿国画《家居宝地》也同样采取了大篇幅的绿色点缀其中,既衬托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描绘出世外仙境水连天的绝境,意境幽邃深远,其中船与人的点缀,更添生动之姿,营造出景美情更美的意境。不难看出,她的画作都能迸发出由灵感转换的真挚感情,她爱山水,更爱家乡的风土人情。她的画作中情感十分饱满,灵动而不浮华,用笔墨充分体现了山水画的和谐和幽远意境,融合了传统文化与人情,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刻画与祝愿。
  黄盈,首届广西陶瓷艺术大师。 其作品以多出精品,量少而质好,有着鲜明个性、地域文化特色和深刻的艺术思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江山多娇》棕色与金色的大胆碰撞,打造出一种俗世繁华的景象,用金色的金属刻画了盛世繁华的大街上,屋子一间连着一间的富丽堂皇的画面,同时体现出广西本土朴素的人文风情,盛世安好,一派繁荣。这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祖国盛世安好的赞美以及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房屋旁绿树环绕,营造出人民生活充实而满足的氛围。江山图旁以镂空陶土围着,增加了其作品的精美程度,与中间的江山交相辉映,衬托江山的多娇。她的作品很好的融合了广西地域特色,以瓦屋做代表,贴近民众生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表达了对人民富足生活的赞美之情,而这也影响了她作品的展现。
  《雀韵壶》同样是她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一个扁扁的茶壶上,有寓意美好的雀活灵活现,欲把祥瑞之气带出来,紫红色的壶身更显高贵和喜庆。雀本身就是广西常见鸟类,结合本土特色鸟类是设计多了一些民族色彩,更显神秘之感。茶壶若添以门可罗雀的寓意就会给主人家感到更喜悦,若来客多不正是表明主人家被尊重吗?而她这个作品表达的情感也十分明确了,就是带着宾至如归的寓意表达了对来宾的欣喜之情,也符合广西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她的《雀韵壶》将动物代表的美好寓意寄予其中,并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将美观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更為大众所喜爱。
  从以上的分析鉴赏中不难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广西女性艺术家们饱含着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一方面,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艺术又必然高于生活。也正是因为艺术家们对艺术和生活一视同仁的热爱,才能将二者如此完美地融合,互相辉映,交替上升,最终达到艺术与生活完美的融合,并将艺术的情感与力量传递给画作的读者。
  广西的女性艺术家们首先考量自身内在特质,并逐步将眼光扩展到大女性群体中,结合当下情感做出判断,表达出她们要的艺术实践。造成这个情况的不仅仅单纯指她们简单的从心理或生理考虑问题,还要值得提及的是这是由于社会塑造及文化传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女性艺术家在作品中直接表现其情绪及心理状态;靠直觉选择艺术表现的媒介或手段;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对于个人体验更看重自我,也表现出女性经验的独特。艺术家们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作品里面,最后通过作品把这样的感情传递给观众,作者创作的感情也永远的定格在了那一方作品里,让每一个看到的人感知它,感知作者的意境与心境,感知所能感知到的通过视觉与审美所能达到的共同高度。
  广西的女性艺术家们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很浓重,已经升华为她们所展现出的精神特质了。不管是哪一位优秀艺术家,她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结合本民族特色创作或诠释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并加以创新。她们的情感因素更多的是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基金项目:“当代广西女性绘画的情感因素研究”(编号:2019KY0030)。
  作者简介:王琳琳(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性”这个词语早期先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它寓意是“保持现代的性质”军旅舞蹈中的“现代性”不仅融入了新的舞蹈词汇,更重要的是具备了现代的思考方式。其类作品不仅能鼓舞士气,而且还能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它是人类史上永远的主题。因此,军旅舞蹈的这个特点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更有“现代性“的必然性。  关键词:现代性;军旅舞蹈;研究  一、“现代性”的由来与价值  “现代性”这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主题中,场所、人文、社会和科技等题材频繁出现艺术创作舞台。文章从场所理论的角度,通过“场所”题材的创作研究,得知“场所”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传播媒介之一,研究当代艺术中城市场所是应以现代人的认知作为参照物来提升空间场所精神。场所作为传达城市的媒介为当代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场所;当代艺术;精神  一、当代艺术的主题——场所  (一)场所的概念  广义解释为“LAND(土地)或
期刊
摘要:通过阐述艺术的定义与景观的内涵,探究两者的关联性,并通过人物案例分析设计师在景观艺术创作上的探索。最后,总结景观中艺术性如何表达。  关键词:艺术;景观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计师与艺术家的界限逐渐模糊。景观设计不再只是满足功能需求,艺术也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展现。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关注与接触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和社会,两者间常常存在联系,并且这样的联系会越来越频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
期刊
摘要:以“源于风能的律动”为切入点,把济南的特色文化元素符号化融入到风动力学的雕塑中。本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新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风动力学文化元素的形式一方面能展现优秀的中华文化,希望使未来的动态雕塑更具有动感、造型、科技与文化的多维观念。针对基于风动力学的济南景观装置设计的实际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现代景观装置;风元素;动态雕塑设计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人们的审美逐渐趋于生活的
期刊
摘要:我国1949年成立新新中国,预示着我国走向新的篇章,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着8年的抗日战争,男女老少都参与到对抗外敌的战斗中来。作为我国的革命的产物--军旅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在军旅舞蹈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反应生活的文学作品,军旅舞蹈通过肢体雅言进行阐述,体现人们无畏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在军旅舞蹈编创中,文学作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以及
期刊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小说,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达西性格傲慢使得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造成两人之间情感的波折起伏,最终消除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文介绍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婚姻及体现的作者的婚姻观,阐述了这种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现实意义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婚姻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自的爱情纠
期刊
摘要:正念这一概念来源于佛教,在临床和行为研究当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由于作为正念的潜在结果,自我同情与亲社会和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者们开始探究正念对可持续消费的促进作用,将正念这一概念运用到了可持续消费当中。本文通过对正念的内涵以及正念在可持续消费当中的研究进行概述,为之后学者进一步实证研究正念与可持续消费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正念;可持续消费;亲社会行为  一、引言  正念,
期刊
摘要:中国的戏曲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记录着不同阶段的文化生活以及审美特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彰显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感和艺术感染力。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倡导下,众多戏曲艺术开始走进校园,不仅走进学生的课本,同时也走进了校园的文化活动中去。川剧是中国西南区域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在走进校园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尝试。本文以川剧走进重庆大学为例着重阐述川剧在重庆大学校园的传承路径
期刊
摘要:即墨柳腔是山东省的地方戏,发源于青岛市即墨、平度一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属于周姑子声腔系统,和青岛茂腔并称为"胶东之花",2008年即墨柳腔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柳腔戏;行当;语言;表演形式;音乐形式;发展现状  即墨柳腔是山东省的地方戏,发源于青岛市即墨、平度一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属于周姑子声腔系统,和青岛茂腔并称为"胶东之花",2008年即墨
期刊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几千年发展的精魂所在,是集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大成之作。但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戏曲艺术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冲击,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造成其传承与发展的障碍。本文将详细阐述当前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新社会背景下我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道路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推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新社会背景;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