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应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学生自己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要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新的意义,明确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正视教育的目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美术系自身的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美术的基础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是审美和传授技艺,是精神与实用相结合,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更丰富的内涵,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把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排斥学生个性发展。美术教育必须从片面的、陈旧的、模仿型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开发审美智力,培养主观表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能力为重心的教学途径上来。教师不仅要解决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是审美教育,是以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形成人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
一、审美想象
美是客现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具体表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能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应让学生发现美,想象美,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美来自生活美来自自然
大自然呈现给人以绚烂的美丽景色,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是极为有益的,而且自然美主要是侧重于形式方面,总是在色彩、音响、材质和线条方面给人的眼和耳等感官以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人的感性趣味,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美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经过对大自然中无数崇高、细腻、变化的运动模式和秩序的陶冶和熏陶,通过外物与内心之间的无数次相互作用,种种生命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景象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皑皑的白雪、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椰林树影……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赏大自然,接触那些最天然的美。接触自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自然界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现实,源于那份真。让我们放飞思想,把美术教育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让他们用眼睛看到美,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找寻到自己的一片美丽净土。
三、经典艺术作品在培养审美中的作用
经典艺术作品能让人更好地提高审美情趣。教师让学生从小就接触艺术品,发掘他们的审美意识,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从中感受生命力的种种模式,是审美教育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应该仔细地引导他们注意艺术品的形态中那处处可见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动的痕迹。
歌德曾经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本民族或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从小提高他们的鉴赏作品的能力。其次,还应该选择那些他们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让他们读懂作品,从而汲取作品的精华,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表现自己眼中的美,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眼中的美是不一样的,只要是美的就是被认可的,而美的方式千千万万,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掘,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这一年龄特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极富童趣的属于自己的作品。不能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应该让他们沿着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更快地长足发展。
美术教育旨在育人,重在促进人格的发展,美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要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新的意义,明确教育的方向和方式,在教育目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美术系自身的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美术的基础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美术教育因其特殊性是审美和传授技艺,是精神与实用相结合,所以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更丰富的内涵,服务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人才。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应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学生自己对美的认知。要知道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可以不断地训练的,是一种在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记录看到的美,进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河南教育报刊社出版,2002.
[2]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6.
[3]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艺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5]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6]深圳特区报.2006-8-2.
[7]威德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1.6.
[8]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8.
[9]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10]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2006.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要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新的意义,明确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正视教育的目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美术系自身的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美术的基础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是审美和传授技艺,是精神与实用相结合,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更丰富的内涵,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把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排斥学生个性发展。美术教育必须从片面的、陈旧的、模仿型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开发审美智力,培养主观表现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能力为重心的教学途径上来。教师不仅要解决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是审美教育,是以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形成人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
一、审美想象
美是客现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具体表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能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应让学生发现美,想象美,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美来自生活美来自自然
大自然呈现给人以绚烂的美丽景色,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是极为有益的,而且自然美主要是侧重于形式方面,总是在色彩、音响、材质和线条方面给人的眼和耳等感官以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人的感性趣味,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美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经过对大自然中无数崇高、细腻、变化的运动模式和秩序的陶冶和熏陶,通过外物与内心之间的无数次相互作用,种种生命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的景象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皑皑的白雪、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椰林树影……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赏大自然,接触那些最天然的美。接触自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自然界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现实,源于那份真。让我们放飞思想,把美术教育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让他们用眼睛看到美,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找寻到自己的一片美丽净土。
三、经典艺术作品在培养审美中的作用
经典艺术作品能让人更好地提高审美情趣。教师让学生从小就接触艺术品,发掘他们的审美意识,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从中感受生命力的种种模式,是审美教育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应该仔细地引导他们注意艺术品的形态中那处处可见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动的痕迹。
歌德曾经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本民族或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从小提高他们的鉴赏作品的能力。其次,还应该选择那些他们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让他们读懂作品,从而汲取作品的精华,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表现自己眼中的美,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眼中的美是不一样的,只要是美的就是被认可的,而美的方式千千万万,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掘,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这一年龄特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极富童趣的属于自己的作品。不能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应该让他们沿着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更快地长足发展。
美术教育旨在育人,重在促进人格的发展,美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摇篮要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新的意义,明确教育的方向和方式,在教育目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美术系自身的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美术的基础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美术教育因其特殊性是审美和传授技艺,是精神与实用相结合,所以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更丰富的内涵,服务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人才。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应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学生自己对美的认知。要知道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可以不断地训练的,是一种在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记录看到的美,进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河南教育报刊社出版,2002.
[2]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6.
[3]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艺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5]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6]深圳特区报.2006-8-2.
[7]威德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1.6.
[8]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8.
[9]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10]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