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I-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灵敏快速检测碘离子(I-),以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具有蓝色发射的荧光碳点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对CDs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CDs检测水样中的I-,考察其检测效果和淬灭机理.结果表明:I-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淬灭CDs的荧光,淬灭机理为静态淬灭;I-浓度与CDs的荧光强度在20~9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1.743μmol/L;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真实水样中I-的检测.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分离膜耐酸性较差的问题,基于紫外接枝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耐酸性复合聚偏氟乙烯(PVDF)纳滤膜.首先以自制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紫外接枝聚合将丙烯酸(AA)单体接枝于膜表面,先后与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和油相单体1,3-苯二磺酰氯(BDC)发生酰胺化反应和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具有良好耐酸性的聚偏氟乙烯/聚磺酰胺(PVDF/PSA)复合纳滤膜;采用IR、XPS观察复合膜表面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膜表面形貌,分析不同接枝时间、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复合
研究了α+β 锻造、 近β 锻造、 β 锻造3种锻造工艺对Ti-1300合金棒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工艺对Ti-1300合金显微组织影响较大.经α+β锻造后,Ti-1300合金棒材的初生α相为细小等轴状,近β锻造后多为短棒状,β锻造后为沿晶界分布的尺寸较大的块状α相.经不同工艺锻造的Ti-1300合金棒材热处理后,近β锻造和β锻造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α+β锻造,同时β锻造后棒材的断裂韧性最高,近β锻造次之.本实验条件下,经β锻造的Ti-1300合金棒材抗拉强度达到1390 MPa,断裂韧性超
采用不同功率和脉宽的纳秒脉冲激光,对TC4钛合金表面氧化层(厚度约25μm)进行了激光清洗试验研究,分析了激光能量输入对清洗后表面形貌、粗糙度以及氧化层去除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300 W、脉宽60 ns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清洗效果,且基材未受到明显损伤.相同脉宽下氧化层去除厚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激光功率下去除厚度随脉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相同脉宽下表面粗糙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脉宽60 ns、功率300 W条件下粗糙度最小.清洗后的TC4钛合金表面存在纳米级微裂纹,增加脉宽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500 mm TC17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部位α、β相的晶体取向.结果表明,棒材边部和心部的初生α相等轴化良好,取向分布均匀;锻后冷却速度会影响棒材边部和心部组织中等轴α相的晶粒尺寸,心部显著大于边部.在光学显微镜下原始β晶界不明显,但心部组织中出现β相基本保持取向一致的“宏区”,说明原始β晶粒破碎程度不足.对于大规格TC17钛合金棒材,仅凭借显微组织判定其均匀性存在漏洞,需增加β晶粒度检查以规避后续出现粗大原始β晶粒的风险.
为深入分析表面活性剂在流体界面上的吸附机制,利用界面张力弛豫方法,研究2-羟基-3-辛基-5-癸基苯磺酸钠(C8C10)和2-羟基-3-癸基-5-辛基苯磺酸钠(C10C8)在空气-水表面和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羟基邻位烷基链长度变化对分子界面行为的影响,获得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极限扩张弹性、扩张黏性最大峰值以及相关特征频率的浓度依赖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盐分子中羟基邻位的长链烷基倾向于沿界面伸展,表现出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表面吸附膜,界面分子重排的慢过程控制膜性能,羟基邻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研究烧结时间、PTFE添加量、铁离子负载时间对复合纤维催化脱色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赋予纤维疏水性,烧结后,纤维的水接触角增至130°,为与水体分离、快速干燥以及再利用提供便利;当PTFE添加量为[P(AA-co-HEMA)]质量的2倍、烧结
对重载铁路桥梁用的平板支座、弧形支座和摇轴支座的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支座常见病害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支座更换方案.结果表明:列车荷载增大,石棉瓦被挤出和弧形面被压平,导致支座转动困难;养护不到位,支座锈蚀严重,导致支座不能滑动,进而造成螺栓或销轴受力超限剪断;提出了采用特殊设计的球型支座更换平板支座、用柱面支座更换弧形支座、用铰轴滑板支座更换摇轴支座的方案,并提出了支座螺栓剪断后的锚固方法,供支座更换参考.
为深入了解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IFTs)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法研究延展型表面活性剂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不同盐度条件下温度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氧丙烯(PO)基团的存在,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尺寸增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较强,其与辛烷的界面张力达到0.01 mN/m数量级;低盐度条件下,温度升高会进一步增加疏水基团的尺寸,有利于界面张力的降低,温度从30℃升高至90℃,界面张力降低幅度约为1个数量级;盐度增大,离子头尺寸减小,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对适宜碳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和安全保障需求,结合移动终端检测、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定位技术、智能视频分析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研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人员综合监测及运营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及逻辑架构,着重描述现场信息采集设备部署方案、应用功能及关键技术.该系统可实现信息智能采集、人员状态综合监测、人员状态预测预警、车站应急管理等功能,有助于增强车站运营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智慧车站发展.
为避免夹芯隔热材料中的芯型毡外露,采用穿刺缝合的方法,将石英纤维布与芯型毡缝合成一个整体,制备不同缝合参数和不同厚度的夹芯隔热材料.通过测试其压缩回弹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分析缝合参数与材料隔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穿刺缝合法制备的夹芯缝合隔热材料二次加载的两次曲线趋于一致,表明在压缩回弹的过程中试样被破坏的较少,仍能恢复其原本状态;较大的针距行距可以减少固相物质的传导路径,针距行距越大,厚度越厚,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厚度为30 mm、针距×行距为5 mm×25 mm的试样导热系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