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构成复杂,学生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素质参差,与学校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为此,我校以《弟子规》为载体,开展家校共育“守规有礼”读书郎的行动研究,探索一條切实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联合教育下,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弟子规》;家校共育;守规矩;礼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意识的淡薄,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危害与灾难。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与分析
1.我校生源现状:成份复杂,行为习惯不佳
我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构成比较复杂,除了一般的家庭以外,还有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单亲家庭等,生源的复杂化、多样化,流动性大,有不少孩子处在家长长时间的失控管理状态,导致他们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低,不守规矩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不少困难。
2.我校家长现状:素质参差,家教效率低下
我们曾对全校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家长学历水平一般是初高中或中专、技校学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不懂得儿童成长心理、道德发展规律,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大部分的家长采取的是如打、骂等比较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对一些特殊孩子更是无计可施。而一旦孩子犯错误,大多数家长都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会从自身反思。
3.我校德育现状:家校合作意识不强,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因大多数家长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平时能主动跟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家长很少,家校联系工作主要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与学校的合作意识,而且常常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只有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教育活动整合一体,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弟子规》是一本阐述了一个人在家出门、待人接物、求学做事、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规范与礼仪的经典,不但对儿童进行守规矩、习礼仪教育的很好的启蒙教育,也是一本对家长进行自我教育,对当代家庭教育有很好启示的教育经典著作。为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弟子规》为载体,家校合力,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守规有礼”的和雅读书郎,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二、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家校网络,合力育人
1.全员读背《弟子规》大练兵
首先鼓励老师率先垂范,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弟子规》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与学生一起背诵、默写《弟子规》。接着将诵读《弟子规》作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并以讲《弟子规》故事、唱“弟子规”系列歌曲、给《弟子规》配画、书写《弟子规》、表演《弟子规》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然后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诵读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展示学习收获,撰写心得体会,为孩子树立榜样。并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家长、老师同台合作,进行背诵《弟子规》比赛。
2.立家规,传家训,促家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弟子规》中的“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我们家长来学,才能引导孩子来学。因此,我们组织全校家长与孩子根据《弟子规》,一起开展“我们的约定”和“好家规好家训,亲子共成长”等立家规实践活动,挖掘整理我们家长和孩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共同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家庭成员的不断学习、改过、提升,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恭敬之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实现“家校合璧、亲子共育”目标。
3.举行《弟子规》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读书沙龙会
根据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成立学校的家委会和班的家委会,聘请一些热心学校公益的骨干家长作为学校家委会的班子成员,共同参与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和雅文化建设背景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行动研究》的研究。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家委会成员集中学习,促其先成长。然后举行系列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借助家委会的力量,影响、培训全体家长,这种授课方式更容易为家长所接受,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一两年,学校累计培训家长近3000 人次,受训面达97%,很好地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除了不定时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举行多场培训外,我们还举行了多场的《弟子规》家校读书沙龙会,为教师、家长提供一个同伴互动交流、沙龙研讨的平台。通过这样的讲座和沙龙分享会,很多家长不仅知道了利用《弟子规》培养孩子“守规有礼”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逐步认识到自己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提升了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构建校本课程,深化感悟
1.校本核心课程的创生。我们实行年段项目管理,根据学情与师情,挖掘《弟子规》中关于“守规”和“礼”的内容,开发“和雅读书郎”特色校本教材,全课程共分三个年部,每个年部包括四个模块,每年部合计16课,每课可上一课时到多课时,每课的结构为“百善孝为先、达礼显教养、家和万事兴、知书养雅兴”四个部分。从低年部到高年部为递进关系,知识逐步加深,目标逐步提高。 2.支撑性小读本的创生。为了支撑核心课程的开展,我校还编写了《和雅文化手册》《早晚读经典》《读书郎习规礼仪教育手册》《智慧父母——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它们作为和雅文化的宣传、家校建设的核心教材,为学生、家长、老师感悟、实践和雅文化,共育“守规有礼”读书郎提供文字载体和精神的粮食。
(三)探索评价机制,着力力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守规有礼”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为此我们在原来《我们的阳光“八百万”道德评价手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如《“习规读书郎”评价表》。细化评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背诵《弟子规》进阶表。《弟子规》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要熟练地背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读背内容的增加,读背难度加大,为了激发亲子持续读背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背诵《弟子规》进阶表”,张贴在课室的板报栏上,登记背诵《弟子规》的进度情况。“亲子读背《弟子规》过关证。凡是能把《弟子规》每一个内容背诵过关的同学和家长,还会获得学校颁发的“亲子读背《弟子规》过关证”。评选各类先进。在读背、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先进的评比,如:优秀读背《弟子规》读书郎、优秀读背《弟子规》家长、读背《弟子规》先进家庭、读背《弟子规》先进班级,评先促行动,有效促进亲子们的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在读背、践行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读背《弟子规》过程中得到感悟,在悟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三、家校共育带来的变化
(一)学生变了:守规有礼仪容美,良好习惯初养成
自从开展学习《弟子规》,争当“守规有礼”和雅读书郎活动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整个学生群体在守规、礼仪方面的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举止文雅,穿戴整洁,朴素大方;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行礼、问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孩子们也变得更加雅气阳光,校园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整个校园变得和雅、优美、舒适。
(二)家长变了:克己修身亲子和,言传身教家风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一开始,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诵读《弟子规》。我们先从一部分热心学校公益的家委会培训开始,以“点”带“面”,借家委会的力量再去影响其他家长。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尝到了利用《弟子规》教育孩子的甜头,懂得了克己修身、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并努力进行自我反省,遇事反求诸己,要教好孩子,首先要敢于去改变自己。同时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规不只是给孩子制订的,家长也要带头执行。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
(三)老师变了:仁爱铸师魂,和谐共进步
师德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是塑造师表风范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学习《弟子规》,极大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甚至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和雅”教育文化的目标旨在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仁爱铸师魂,和谐共进步。”《弟子规》的“仁爱”思想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用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引领师德的建设,成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通过以《弟子规》为学习载体,家校合育“守规有礼”读书郎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行为品质养成更多的是来自家庭,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单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与社会、家庭形成一股合力,目标一致、教育要求一致、氛围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我们学校在以《弟子规》为学习载体,探索学校德育建设与家庭教育建设联动、互助的德育建设模式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翟杰. 《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片段赏析[J].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12(6):9-10.
[2]张继蕊. 对“不学礼,无以立”的探究——解读《论语》中的“礼”[J].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3(48).
[3] 李毓秀。弟子规[M].贾存义, 修订。北京:中华书局, 2005.
[4]王飚. 中國源文化的现代解读[J]. 中国社会可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5] 郑云景.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J]. 科技视界, 2016(26):376-376.
[6]王琦. 吉林省松花江中学《弟子规》推广经验分享[J]. 精神文明导刊, 2009(10):34-35.
[7] 桂玉琼.《弟子规》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 510925
关键词: 《弟子规》;家校共育;守规矩;礼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意识的淡薄,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危害与灾难。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与分析
1.我校生源现状:成份复杂,行为习惯不佳
我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构成比较复杂,除了一般的家庭以外,还有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单亲家庭等,生源的复杂化、多样化,流动性大,有不少孩子处在家长长时间的失控管理状态,导致他们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低,不守规矩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不少困难。
2.我校家长现状:素质参差,家教效率低下
我们曾对全校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家长学历水平一般是初高中或中专、技校学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不懂得儿童成长心理、道德发展规律,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大部分的家长采取的是如打、骂等比较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对一些特殊孩子更是无计可施。而一旦孩子犯错误,大多数家长都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会从自身反思。
3.我校德育现状:家校合作意识不强,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因大多数家长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平时能主动跟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家长很少,家校联系工作主要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与学校的合作意识,而且常常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只有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教育活动整合一体,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弟子规》是一本阐述了一个人在家出门、待人接物、求学做事、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规范与礼仪的经典,不但对儿童进行守规矩、习礼仪教育的很好的启蒙教育,也是一本对家长进行自我教育,对当代家庭教育有很好启示的教育经典著作。为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弟子规》为载体,家校合力,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守规有礼”的和雅读书郎,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二、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家校网络,合力育人
1.全员读背《弟子规》大练兵
首先鼓励老师率先垂范,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弟子规》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与学生一起背诵、默写《弟子规》。接着将诵读《弟子规》作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并以讲《弟子规》故事、唱“弟子规”系列歌曲、给《弟子规》配画、书写《弟子规》、表演《弟子规》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然后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诵读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展示学习收获,撰写心得体会,为孩子树立榜样。并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家长、老师同台合作,进行背诵《弟子规》比赛。
2.立家规,传家训,促家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弟子规》中的“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我们家长来学,才能引导孩子来学。因此,我们组织全校家长与孩子根据《弟子规》,一起开展“我们的约定”和“好家规好家训,亲子共成长”等立家规实践活动,挖掘整理我们家长和孩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共同恪守的守则规范。通过家庭成员的不断学习、改过、提升,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恭敬之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实现“家校合璧、亲子共育”目标。
3.举行《弟子规》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读书沙龙会
根据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成立学校的家委会和班的家委会,聘请一些热心学校公益的骨干家长作为学校家委会的班子成员,共同参与学校省级重点课题《和雅文化建设背景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行动研究》的研究。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家委会成员集中学习,促其先成长。然后举行系列家庭教育专题培训,借助家委会的力量,影响、培训全体家长,这种授课方式更容易为家长所接受,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一两年,学校累计培训家长近3000 人次,受训面达97%,很好地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除了不定时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举行多场培训外,我们还举行了多场的《弟子规》家校读书沙龙会,为教师、家长提供一个同伴互动交流、沙龙研讨的平台。通过这样的讲座和沙龙分享会,很多家长不仅知道了利用《弟子规》培养孩子“守规有礼”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逐步认识到自己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提升了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构建校本课程,深化感悟
1.校本核心课程的创生。我们实行年段项目管理,根据学情与师情,挖掘《弟子规》中关于“守规”和“礼”的内容,开发“和雅读书郎”特色校本教材,全课程共分三个年部,每个年部包括四个模块,每年部合计16课,每课可上一课时到多课时,每课的结构为“百善孝为先、达礼显教养、家和万事兴、知书养雅兴”四个部分。从低年部到高年部为递进关系,知识逐步加深,目标逐步提高。 2.支撑性小读本的创生。为了支撑核心课程的开展,我校还编写了《和雅文化手册》《早晚读经典》《读书郎习规礼仪教育手册》《智慧父母——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它们作为和雅文化的宣传、家校建设的核心教材,为学生、家长、老师感悟、实践和雅文化,共育“守规有礼”读书郎提供文字载体和精神的粮食。
(三)探索评价机制,着力力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守规有礼”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要在生活学习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为此我们在原来《我们的阳光“八百万”道德评价手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如《“习规读书郎”评价表》。细化评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背诵《弟子规》进阶表。《弟子规》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要熟练地背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读背内容的增加,读背难度加大,为了激发亲子持续读背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背诵《弟子规》进阶表”,张贴在课室的板报栏上,登记背诵《弟子规》的进度情况。“亲子读背《弟子规》过关证。凡是能把《弟子规》每一个内容背诵过关的同学和家长,还会获得学校颁发的“亲子读背《弟子规》过关证”。评选各类先进。在读背、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先进的评比,如:优秀读背《弟子规》读书郎、优秀读背《弟子规》家长、读背《弟子规》先进家庭、读背《弟子规》先进班级,评先促行动,有效促进亲子们的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在读背、践行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读背《弟子规》过程中得到感悟,在悟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三、家校共育带来的变化
(一)学生变了:守规有礼仪容美,良好习惯初养成
自从开展学习《弟子规》,争当“守规有礼”和雅读书郎活动后,我们欣喜地发现,整个学生群体在守规、礼仪方面的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举止文雅,穿戴整洁,朴素大方;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行礼、问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孩子们也变得更加雅气阳光,校园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整个校园变得和雅、优美、舒适。
(二)家长变了:克己修身亲子和,言传身教家风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一开始,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诵读《弟子规》。我们先从一部分热心学校公益的家委会培训开始,以“点”带“面”,借家委会的力量再去影响其他家长。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尝到了利用《弟子规》教育孩子的甜头,懂得了克己修身、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并努力进行自我反省,遇事反求诸己,要教好孩子,首先要敢于去改变自己。同时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规不只是给孩子制订的,家长也要带头执行。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
(三)老师变了:仁爱铸师魂,和谐共进步
师德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是塑造师表风范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学习《弟子规》,极大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甚至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和雅”教育文化的目标旨在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仁爱铸师魂,和谐共进步。”《弟子规》的“仁爱”思想有效促进了教师们用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引领师德的建设,成为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通过以《弟子规》为学习载体,家校合育“守规有礼”读书郎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行为品质养成更多的是来自家庭,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单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与社会、家庭形成一股合力,目标一致、教育要求一致、氛围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我们学校在以《弟子规》为学习载体,探索学校德育建设与家庭教育建设联动、互助的德育建设模式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翟杰. 《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片段赏析[J].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12(6):9-10.
[2]张继蕊. 对“不学礼,无以立”的探究——解读《论语》中的“礼”[J].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3(48).
[3] 李毓秀。弟子规[M].贾存义, 修订。北京:中华书局, 2005.
[4]王飚. 中國源文化的现代解读[J]. 中国社会可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5] 郑云景.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J]. 科技视界, 2016(26):376-376.
[6]王琦. 吉林省松花江中学《弟子规》推广经验分享[J]. 精神文明导刊, 2009(10):34-35.
[7] 桂玉琼.《弟子规》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 5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