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考与应试技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占分数最多的题目,也是主观性最强、评分弹性最大的题目。所以作文的优劣对得分影响最大,成为语文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做好考前准备,掌握应试技巧至关重要。
  
  一、作文的备考
  
  1.平时善于培养自己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面对各式各样的作文题目,审题是前提。其实审题的实质就是考察认识能力和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观察事物、识别事物的能力,并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例如,由《“滥竽充数”想到的》一文,可以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考虑,“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就没有立足之地”;可以从湣王的角度去思考,他好听独奏,结果使假装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流之乎也,可阐明选拔制的重要性;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思考,他好听合奏,致使南郭先生能长期混下去,说明吃“大锅饭”的弊端。总之,一个事物总有多个方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跳出常情看世界,收益匪浅。
  2.留心现实,关心热门话题
  中考既是对智力知识的测试,又是对道德水平的测试。中考作文不可能远离当时的社会背景,若能把最近报刊上那些鲜活的材料以及《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今日说法》、《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经过提炼整合后引进作文,就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鲜明的时代感。
  3.注重材料的积累。常言说“厚积而薄发”,材料积累多了,写作时就可以随意支取。因此,要建立材料库,材料包括课内材料和课外材料。它既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诗文,既可以是别人的美文佳作,也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用的时候方能调兵遣将。
  
  二、作文的应试
  
  在中考时要使作文呈现最佳状态,使阅卷者“一见钟情”,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形式要美:形式美指文面整洁,字体优美,书写规范,行款正确。考试中,已写好的内容如能不改就不要修改了,以保卷面美观。
  2.立意要新: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要达到立意新颖,动笔前,对材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一定要作全方位的审视,逐字逐句分析,捕捉灵感信息,力求立意新颖。譬如,题目是《从“东施效颦”想到的》,一般人都批评东施一味地机械学习别人,以致学习了别人的缺点。但如果从反面立意,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效颦,正说明她有爱美的一面,相信东施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一定会学到别人的长处。又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一般人都从经过多次失败最后取得成功来论述,如果从另一个侧面“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论述不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等待他的将是更惨重的失败。这样写同样会使题目产生新意。
  3.结构要好:(1)修饰“凤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或新颖别致,或出奇制胜,或发人深省,能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欲望。文章的开头给人印象最深,要着意修饰,落笔点题,力求文采飞扬。(2)撑起“猪肚”。古人将好文章的主干比作“猪肚”,它需要丰富的材料来支撑,因此,要把已经储备多年的材料调动出来,尤其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巧妙剪裁,合理取舍,表现主题。(3)强化“豹尾”,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达到深化主题、激励读者的目的,使之掩卷沉思而得到美的享受。结尾的方法很多,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或留下悬念,引人深思;或抒情议论,唤起共鸣。总之,不论哪种结尾,都要水到渠成,不能偏离题旨,画蛇添足。
  总之,如果备考充分,应试时真的做到了形式美、立意新、结构好,那中考作文得高分就不是一句空话了。作文成绩好了,语文成绩自然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应该抒写性灵,只有让学生学会将自我之情自我之感诉诸笔端,才能写出真正感人之作。也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创作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把作文作为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一片天空。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的天空飞扬。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让课堂成为尊重个性的教学平台    人的个性,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历史悠久的传统侠文化为背景来观照书中的侠客纵横江湖的生活.那么,将有效地帮
总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本课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课
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但如何预设,如何生成,特别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许多教师难以把握的。在此仅以于漪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艺术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为例,谈谈感触。  第一,预设是“固然”的,但不是“固定”的。  毫无疑问,凡是有经验的老师,对于每一堂阅读教学课,都有自己的“预设”,即课前对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教学一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