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
1.冷静看待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加入WTO并没有完全按某些西方国家的意志发展,西方文化并没能改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西方式的民主也没能让中国产生政治分裂。中国正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创新,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金融领域,人民币正在成为国际储存货币,50多个国家宣布开展与人民币自由结算,人民币与石油、黄金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近来,美国打压中兴、限制华为;在军事上继续完成三个岛链部署,同时利用朝核、钓鱼岛、台海、南海、中南半岛问题作抓手,在中国周边兴风作浪;支持“台独”政策,允许高官访台、加大对台军售、重建驻台办事处、派海军陆战队执勤、参加汉光军演、为“台独”过境创造条件、对与台断交国家施压;在缅甸制造内战、破坏我国在缅甸输油管线运行和经济项目合作;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和战争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既破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又可阻止俄罗斯向欧洲三条输油管线、两条输气管线过境;在中东撕毁伊核协议,制造地区矛盾,提高石油价格,推动“双普会谈”;在阿富汗再次增兵6000人制造战乱;在外高加索、叙利亚继续制造战争牵制中俄战略协作。这一系列举动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严重挑战。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保持稳健的对美关系路线,不与美国搞全面地缘政治竞争,不搞战略对撞。只要国际战略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战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坚持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美国的图谋也就失去了作用。
2.中俄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密切交往是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强劲动力。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七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习主席首次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延续了中俄相互支持对方举办大型活动的传统。两国元首进行4个月内第三次会晤,在亲密友好的氛围中大范围、小范围、一对一地长时间沟通交流,讲得透彻,谈得投契,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部署,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对表,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中俄良好的政治氛围转化成了务实的经贸合作,双方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阶段。能源合作进一步加强,毗邻地区的合作渐入佳境,货币合作步伐加快,在双方战略利益中相互支持,在东北亚、南海、中东、外高加索、中亚等矛盾冲突中协手合作,在经济领域相互扶持,文化领域扩大交流,在重大国际问题中相互配合。
对于中俄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都将坚定发展好两国关系,坚定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普京总统表示,俄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双多边框架下合作,深化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应对共同挑战。双方同意保持战略定力,密切战略协作,彼此互为牢固稳定依托,相互给予有力支持,捍卫中俄两国自身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实践证明,中俄密切关系是双方的战略决断和长远选择,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影响不断扩大,战略稳定作用日益突出,树立了大国、邻国关系典范。
3.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进入2013年以后,在中方增强主动性并调整对欧政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进入新的活跃发展时期,双方先后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并提出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远景目标,中欧关系成为双方各自涵盖领域最广、对话机制最多的对外关系。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揭开了中英关系的“黄金序章”,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的特别时刻。同时,中国提升了与德、法、意等欧洲大国的关系,并开启了与中东欧、北欧和南欧等欧洲次区域的合作。中欧合作强调贸易与投资并重,加强金融合作,深化创新领域重点合作。中国正协调“十三五”规划与“欧洲4.0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的整体对接、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产能合作三个方面对接,中欧关系呈现出良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中欧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双方关系战略性的不断提升,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机遇也将不断增加。法英德三国领导人半年内相继访华,发出了一个共同信息:坚定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4.中日关系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期。如何对待今天的中国,日本正在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外交和民族心理调适期,日本要接受身边强大的中国,可能还需要时间,中日关系仍处在矛盾和摩擦频发期,中日之间经济上的互需与政治上的博弈共存成为新常态。
2017年11月,中日两国元首会面,习近平主席强调日本“要拿出行动来”。安倍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并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团来华抢商机。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中国发展前景更为清晰,“一带一路”倡议让日本经济界意识到,其他国家对华合作趋势在增强,日本不应落后于潮流,因此要求改善中日经贸关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不可否认,中国梦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利益交汇点。中日雙方要建立政治互信,日本就要从根子深处把握对华认知,把中国当伙伴不当对手,把中国发展当成机遇而不是威胁。中日互为重要近邻,合作双赢,对抗双输。改善中日关系,应当以史为鉴,除去互不信任的心魔,寻找和扩大战略共识,顾全战略互惠与和平发展的大局,走出怪圈,回到友好合作的原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我国坚持“两个构建”,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素娟
1.冷静看待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加入WTO并没有完全按某些西方国家的意志发展,西方文化并没能改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西方式的民主也没能让中国产生政治分裂。中国正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创新,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金融领域,人民币正在成为国际储存货币,50多个国家宣布开展与人民币自由结算,人民币与石油、黄金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近来,美国打压中兴、限制华为;在军事上继续完成三个岛链部署,同时利用朝核、钓鱼岛、台海、南海、中南半岛问题作抓手,在中国周边兴风作浪;支持“台独”政策,允许高官访台、加大对台军售、重建驻台办事处、派海军陆战队执勤、参加汉光军演、为“台独”过境创造条件、对与台断交国家施压;在缅甸制造内战、破坏我国在缅甸输油管线运行和经济项目合作;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和战争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既破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又可阻止俄罗斯向欧洲三条输油管线、两条输气管线过境;在中东撕毁伊核协议,制造地区矛盾,提高石油价格,推动“双普会谈”;在阿富汗再次增兵6000人制造战乱;在外高加索、叙利亚继续制造战争牵制中俄战略协作。这一系列举动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严重挑战。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保持稳健的对美关系路线,不与美国搞全面地缘政治竞争,不搞战略对撞。只要国际战略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战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坚持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美国的图谋也就失去了作用。
2.中俄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密切交往是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强劲动力。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七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习主席首次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延续了中俄相互支持对方举办大型活动的传统。两国元首进行4个月内第三次会晤,在亲密友好的氛围中大范围、小范围、一对一地长时间沟通交流,讲得透彻,谈得投契,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部署,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对表,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中俄良好的政治氛围转化成了务实的经贸合作,双方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阶段。能源合作进一步加强,毗邻地区的合作渐入佳境,货币合作步伐加快,在双方战略利益中相互支持,在东北亚、南海、中东、外高加索、中亚等矛盾冲突中协手合作,在经济领域相互扶持,文化领域扩大交流,在重大国际问题中相互配合。
对于中俄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俄都将坚定发展好两国关系,坚定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普京总统表示,俄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双多边框架下合作,深化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应对共同挑战。双方同意保持战略定力,密切战略协作,彼此互为牢固稳定依托,相互给予有力支持,捍卫中俄两国自身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实践证明,中俄密切关系是双方的战略决断和长远选择,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影响不断扩大,战略稳定作用日益突出,树立了大国、邻国关系典范。
3.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进入2013年以后,在中方增强主动性并调整对欧政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进入新的活跃发展时期,双方先后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并提出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远景目标,中欧关系成为双方各自涵盖领域最广、对话机制最多的对外关系。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揭开了中英关系的“黄金序章”,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的特别时刻。同时,中国提升了与德、法、意等欧洲大国的关系,并开启了与中东欧、北欧和南欧等欧洲次区域的合作。中欧合作强调贸易与投资并重,加强金融合作,深化创新领域重点合作。中国正协调“十三五”规划与“欧洲4.0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的整体对接、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产能合作三个方面对接,中欧关系呈现出良好向上的发展态势。
中欧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双方关系战略性的不断提升,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机遇也将不断增加。法英德三国领导人半年内相继访华,发出了一个共同信息:坚定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4.中日关系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期。如何对待今天的中国,日本正在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外交和民族心理调适期,日本要接受身边强大的中国,可能还需要时间,中日关系仍处在矛盾和摩擦频发期,中日之间经济上的互需与政治上的博弈共存成为新常态。
2017年11月,中日两国元首会面,习近平主席强调日本“要拿出行动来”。安倍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并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团来华抢商机。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中国发展前景更为清晰,“一带一路”倡议让日本经济界意识到,其他国家对华合作趋势在增强,日本不应落后于潮流,因此要求改善中日经贸关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不可否认,中国梦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利益交汇点。中日雙方要建立政治互信,日本就要从根子深处把握对华认知,把中国当伙伴不当对手,把中国发展当成机遇而不是威胁。中日互为重要近邻,合作双赢,对抗双输。改善中日关系,应当以史为鉴,除去互不信任的心魔,寻找和扩大战略共识,顾全战略互惠与和平发展的大局,走出怪圈,回到友好合作的原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我国坚持“两个构建”,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