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引领专业课”教学模式旨在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入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与细致的观察,到无形知识有形化,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关 键 词] 实验;专业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41-01
一、前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并将于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随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高校理应承担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任。
科教融合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培养人才的大学教育理念。所謂“科教融合”实际上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也就是寓教于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强调科学研究在大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寓教于研”又要引导学生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不在于实验研究结果本身,而在于动手参与的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为解决问题而引发的思考。将科研实验带入教学环节,正是科教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在此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细节
针对结构陶瓷这门专业限选课中所涉及的材料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进行本次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教学过程大致需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2)学生制订实验计划;(3)学生进行实验准备;(4)完成实验并总结。
(一)布置任务,明确实验目的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实验的目的、任务及重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前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我们选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末材料LiCoO2,其中须知的问题有:(1)什么是溶胶凝胶法;(2)溶胶凝胶法的特点;(3)实验过程安排;(4)整个实验需要历时多久完成等。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实验前准备工作,还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查阅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要完成自学实验理论,查阅相关资料,还需要制订实验计划。学生提前制定实验计划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一无所知,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然会手忙脚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预先让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流程、所需药品、实验注意事项等问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简单讲解学生就能自己操作。例如,学生需要在进行《结构陶瓷》实验前完成实验所需原材料质量的计算,此举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验时间,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条不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使学生做完实验有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部分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之后完成,需要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完成对实验所需烧杯、坩埚的清洗。同时,再安排专人根据实验前所计算出的实验原料的多少进行药品称量。
(四)实施与反思
实验的实施过程需要完成实验现象、实验仪器使用及实验实际操作步骤的记录。待实验完成后,需要及时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实验的实际操作步骤与实验前制定的计划有哪些不同。
(五)结果与讨论
实验最后的结果是获得黑色粉末,且这其实只是实验的一部分,也是实验的开始。而往往有的实验小组在烧结后得到的是灰色粉末。此时,就意味着实验失败。一旦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就显得异常重要,只有找到可能的原因,才能在后续的重复实验中规避此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往往不仅只有一种,而是很多因素,需要逐个排除,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平行实验。因此,实验结果与讨论环节更有益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验引领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中,将实验带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规范化操作和直观感受,可以获得最直接的认识,学生通过总结规律,最后可以直接获取知识。这种“实验引领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最终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薇,鲍鸿.以学生为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43-246.
[2]叶佩青,刘莉,吴志军,等.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22-24.
[3]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9(4):28-31.
[4]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0-152.
[关 键 词] 实验;专业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41-01
一、前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并将于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随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高校理应承担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任。
科教融合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培养人才的大学教育理念。所謂“科教融合”实际上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也就是寓教于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强调科学研究在大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寓教于研”又要引导学生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不在于实验研究结果本身,而在于动手参与的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为解决问题而引发的思考。将科研实验带入教学环节,正是科教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在此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细节
针对结构陶瓷这门专业限选课中所涉及的材料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进行本次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教学过程大致需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2)学生制订实验计划;(3)学生进行实验准备;(4)完成实验并总结。
(一)布置任务,明确实验目的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实验的目的、任务及重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前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我们选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粉末材料LiCoO2,其中须知的问题有:(1)什么是溶胶凝胶法;(2)溶胶凝胶法的特点;(3)实验过程安排;(4)整个实验需要历时多久完成等。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实验前准备工作,还需要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查阅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要完成自学实验理论,查阅相关资料,还需要制订实验计划。学生提前制定实验计划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一无所知,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然会手忙脚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预先让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流程、所需药品、实验注意事项等问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简单讲解学生就能自己操作。例如,学生需要在进行《结构陶瓷》实验前完成实验所需原材料质量的计算,此举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验时间,使整个实验过程有条不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使学生做完实验有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部分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之后完成,需要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完成对实验所需烧杯、坩埚的清洗。同时,再安排专人根据实验前所计算出的实验原料的多少进行药品称量。
(四)实施与反思
实验的实施过程需要完成实验现象、实验仪器使用及实验实际操作步骤的记录。待实验完成后,需要及时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实验的实际操作步骤与实验前制定的计划有哪些不同。
(五)结果与讨论
实验最后的结果是获得黑色粉末,且这其实只是实验的一部分,也是实验的开始。而往往有的实验小组在烧结后得到的是灰色粉末。此时,就意味着实验失败。一旦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就显得异常重要,只有找到可能的原因,才能在后续的重复实验中规避此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往往不仅只有一种,而是很多因素,需要逐个排除,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平行实验。因此,实验结果与讨论环节更有益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验引领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中,将实验带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规范化操作和直观感受,可以获得最直接的认识,学生通过总结规律,最后可以直接获取知识。这种“实验引领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最终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薇,鲍鸿.以学生为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43-246.
[2]叶佩青,刘莉,吴志军,等.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22-24.
[3]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9(4):28-31.
[4]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0-152.